招遠極盡“奢侈”的“皮草節”為何得不到認可?
為期一個月的山東省招遠皮草節在招遠皮革城拉開序幕。政府大力支持、大規模的宣傳造勢,再加上四通八達的交通,招遠皮草節本應開展得如火如荼,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然而,現實并非如此。
從招遠市政府規劃部門官方網站記者了解到,招遠市整體規劃目標之一就是要打造中國第一皮革名城。然而,據記者了解發現,盡管本次皮草節前期籌備與宣傳極盡“奢侈”,客流量也不小,但是實際成交量并不高。
籌備與宣傳極盡“奢侈”的“皮草節”卻得不到認可?
皮草行業在紡織服裝業內素有“軟黃金”之稱。對消費者而言,擁有一件皮草是富貴、品位的象征。受到地域及氣候的影響,北方冬天天氣寒冷,北方人是最大的皮草需求和消費群體。2009年,招遠市看準了北方市場對于皮草的需求,把發展第三產業調整為經濟發展的重點,以皮草業為突破口發展休閑、旅游購物產業,強力支持皮革城的建設和培育。2009年10月,山東楠柏萬集團投資4.5億元建設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招遠皮革城正式開業。在皮革城的基礎上,招遠市隨后又陸續投入巨資建設了全國最大的皮革生產養殖、科技研發、進出口加工貿易基地。為了大力發展招遠的皮革產業,圍繞招遠皮革城,政府又與各級宣傳部門大力推動每年舉辦的招遠“皮草節”活動。
對于“皮草節”的宣傳造勢,前兩屆主辦方就不遺余力投入大量的資金與人力。比如,第二屆舉辦時主辦方順應“好客山東”,整個山東省做好、做強旅游業的發展趨勢,與山東省各地的旅游企業廣泛開展合作,策劃實施“招遠一日游”的項目。該旅游線路的宣傳單如此介紹:“皮草節期間,只需交20元的基本費用,暢享招遠一日游,同時可以參觀游覽招遠皮草節,欣賞盛大的服裝表演,在擁有2000多個品牌的北方最大皮革城內買到貨真價實的皮革制品。”這種低價的“純購物團”通過給旅行社提供返利的模式,將源源不斷的來自各地的游客輸送到招遠皮革城。
根據山東省旅游局公布的測算結果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山東省共接待游客4208.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09.9億元。其中,招遠市黃金周期間接待游客共計29.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7.1%和10%,并且以“皮草”為代表的休閑購物游漸成招遠市旅游
“新寵”,不少游客是對招遠的“皮具”“皮衣”慕名而來。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盡管在如此大規模的宣傳造勢之下,招遠的“皮草節”項目針對其目標顧客的宣傳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部分皮草采購商及消費者對于此次招遠皮草節認可度并不高。
“煙臺來這里也方便,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其實逛皮草節也就是來湊個熱鬧,看看今年流行的款式,不過逛了半天我一件也沒買。”家住煙臺萊山區的張女士接受采訪時介紹說,招遠皮草節舉辦了三屆,每一屆她都會來看看,但是感受和平時逛皮革城沒什么兩樣。“主要是找不到讓我一眼就相中的服裝,款式和往年差不多,感覺質量參差不齊,整體亂糟糟的,什么價位的都有,和‘皮草’之名不太匹配。”談及逛皮草節的感受,張女士顯然有些失望。
“我本來是想進點兒高檔貨,但是沒淘到。其實皮草節也就是宣傳陣勢上換了些花樣,我做皮草生意好多年了,根本不會看他們這些虛張聲勢的廣告宣傳。看一下皮草的質地,不聽他們的報價,我喊一個價,中了就成交,不中就算了,其實和平時到皮革城進貨沒啥區別,至于皮草節上這些打折促銷都是幌子,不要輕信。”來自河南鄭州的皮草采購商販李先生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表示,因為沒有淘到高檔的皮草,他對本次皮草節也有些不滿意。
南轅北轍的宣傳與經營:“低價皮草淘寶寶地”卻價格虛高!
記者進一步調查后發現,當前招遠皮革城的宣傳與經營策略南轅北轍才是其“皮草節”項目遭遇發展瓶頸的主因。就記者了解得知,招遠皮革城內的皮草產品十分豐富,價格與品牌跨度也相當的大,從十幾元的皮拖鞋到品牌箱包、毛衫,再到千元、萬元的皮裝、皮草,一應俱全。“迪奧”“路易斯威登”“阿瑪尼”“古馳”“香奈兒”“范思哲”等世界頂級品牌均隨處可見。
“南有海寧,北有招遠,想買低價質優皮草不必遠赴海寧,招遠就能買到”是招遠皮革城整體發展目標,打造“低價皮草淘寶寶地”成為其宣傳的核心。皮草節期間,為了配合皮革城整體宣傳“低價皮草淘寶寶地”的口號,皮革城內的店家大都先將產品價格上調數倍,然后看顧客的反應一點一點下調實際售出價格。誠然,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大部分消費者都會認為皮草節是皮草的盛會,在此期間應該能買到質優價廉的服裝。再加上大部分消費者都有貪圖便宜的心理,打折促銷的購買過程像是自己真的撿到了便宜,其實不然。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即使顧客在店家給出的價格上砍下去一半價格,他們還是賺很多。這種打著“低價優質”宣傳口號,卻實際經營“報價虛高”的南轅北轍模式,使得眾多的皮貨采購商和部分消費者很難認同招遠皮革城的整體經營理念,也無法真正對其運作模式產生好感。
該知情人士進一步透露,招遠皮革城內的大部分店面通常會把品牌跟法國、美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掛上鉤,同時標上一個虛高的價格以提高產品的檔次感。但實際上他們的進貨渠道都是來自國內的仿制國外服裝產品企業。
由于招遠相關部門在稅率等政策上大開方便之門,來自海寧、溫州、廣州等地的裘皮、皮革、箱包等品牌經銷商們大規模的“抱團進駐”,使得招遠皮革城具備了充足的低價位貨源。
“招遠皮革城目前以‘低價優質’的名目販賣高仿皮草的方式,使得其皮草節的宣傳只能針對客商進行宣傳,無法真的拿到臺面上進行大范圍的宣傳。招遠皮革城目前也只能打著‘低價優質’的幌子,以現場造勢以及旅行社購物團的方式吸引外地游客,而無法真正將‘皮草節’延伸為一項正當的和積極的皮草文化活動。”該知情人士指出,當前“皮草節”在宣傳造勢方面與實際經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甚至可以說是南轅北轍。雖然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但是招遠“皮草節”卻依然得不到核心客商的認可。
專家提醒:打擦邊球有風險,提升專利意識發展自有品牌才是正途
針對當前招遠皮革城宣傳與經營格局的南轅北轍,以“低價優質”的名目販賣高仿產品的方式,記者咨詢了西安市資深品牌顧問劉先生。劉先生告訴記者,目前這種經營方式實際上是在打法律的擦邊球。因為皮革城內的品牌雖然顧客一眼看過去跟國際知名品牌很像,很有檔次感,但是,實際上如果顧客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的商標和國際知名品牌是存在差異的。他們這種運作的模式,只是通過規模運作的方式將所謂“山寨”“高仿”的國產皮革產品集中到一起,滿足部分追求高端品牌卻沒有能力購買正品的消費者心理。
雖然目前我國的法律對于這種經營行為的審查和判處存在一定漏洞,但是隨著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社會整體專利意識的提升,打擊此類經營行為的措施一定會落實到位。以“低價優質”的名目販賣“山寨貨”這種打擦邊球的方式本身有風險,企業要衡量好利弊得失,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對于皮草生產企業而言,提升專利意識發展自有品牌才是正途。只有擁有了自主的品牌和產品線,企業的運作才能正規化,市場競爭的格局才能形成良性的契約競爭模式。
整個皮草文化才能作為一種良性的文化形態以“皮草節”的形式呈現在社會范圍內。未來發展的道路仍然漫長,各個皮草生產企業需要提高認識,謹慎選擇生產范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