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蛋白復合纖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滬成立
為實現我國生物基蛋白質纖維材料的大規模高水平應用,推動我國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近期,由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宜賓惠美線業有限責任公司、宜賓惠美纖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企業和科研院校組成的生物基蛋白復合纖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上海成立。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調研員劉嘉,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調研員陳新偉,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副會長趙向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果剛、宜賓絲麗雅集團公司董事長馮濤,宜賓惠美線業公司董事長廖周榮等相關領導和企業、院校代表共百余人出席了此次會議。第三屆圣桑俱樂部會議同時召開。
首先召開的是生物基蛋白復合纖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會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玉萍對戰略聯盟成立的背景、目的、意義做了詳細的介紹,宜賓惠美線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廖周榮宣讀了“聯盟章程及規劃”,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發表了重要講話,之后,進行了聯盟水晶球啟動儀式。第二階段召開的是第三屆圣桑俱樂部會議,首先由宜賓惠美線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廖周榮致開幕詞,之后,各聯盟企業就當前生物基蠶蛹蛋白纖維的發展現狀、進度及未來發展規劃和前景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
宜賓惠美纖維新材料公司是宜賓惠美線業的子公司,企業推廣的“圣桑”蠶蛹蛋白纖維,是綜合利用高分子技術、化纖紡絲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將蠶蛹蛋白與天然纖維素共混后,制成的新型生物質纖維,一直以來以其柔美如絲、親膚如絨的特點,以及蠶蛹蛋白中所蘊含的18種氨基酸能夠潤澤皮膚,抗紫外線,綠色環保等特性,受到內衣、襯衫、家紡等領域的廣泛關注。
據宜賓惠美纖維新材料公司劉良忠總經理介紹,公司研發團隊在完成蛹蛋白產品研制后,與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等大專院校合作,進行其它品種生物基蛋白復合纖維的研發和攻關,并聯合圣桑俱樂部產業鏈上的紡織企業,開發了一系列的針織、梭織用紗線,以及與棉、毛、天絲、莫代爾等各種纖維混紡紗線,廣泛用于內衣、T恤、床品、以及高檔服裝面料,產品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需求的增長很快。
目前圣桑蠶蛹蛋白纖維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關注和推崇,具有一定的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蠶蛹蛋白纖維作為新型生物質纖維,是市場急需的紡織新材料,符合未來紡織服裝的流行趨勢,市場發展呈現良好的態勢。
生物科技 市場廣闊
近20年來,世界生絲總產量維持在12萬噸/年左右,絹絲產量1萬多噸,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而蠶蛹蛋白纖維通過近幾年來的攻堅克難,終于在開發應用成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因為蠶蛹蛋白纖維克服了真絲織物的嬌嫩、色牢度差、易縮、易皺等缺陷,卻具有真絲的色澤亮麗、光澤柔和、吸濕透氣性好、懸垂性好的優點。加上價格上有10多萬元/噸的差異,因此是生絲和絹絲的理想替代品之一。以替代真絲需求1%-5%,年市場用量可達1000-6000噸,顯示出了巨大市場空間。
此外,蠶蛹蛋白纖維富含氨基酸,具有較好的親膚性,適合于制作水刺無紡布,用于醫療、美容、擦潔等方面。目前,國內水刺無紡布年產量約2萬噸,以應用蠶蛹蛋白纖維1%-5%計算,預計市場用量在200-1000噸。
對此,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生物化學纖維專委會秘書長李增俊表示,生物纖維在性能上具備了對常規化學纖維廣泛的替代,主要,應用于紡織,衛生防護,航天精工等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在2013年,紡織總量達到4850萬噸,化纖生產總量 4121.94萬噸,發展生物化纖產業可緩解原料緊缺問題,實現常規纖維的替代。
隨著國家“東桑西移”戰略的轉變 ,未來3--5年,中國西部將是主要的桑蠶基地,有大量的蠶蛹資源可供利用。宜賓惠美纖維新材料公司劉良忠總經理表示,未來3年內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000噸以上,生產成本降低,產品開發系列化,產業鏈上工藝的完善和成熟,預計到2020年左右,市場對蠶蛹蛋白纖維及紗線的年需求量將達萬噸以上。
李增俊也對大力發展環保、可再生的生物纖維的前景給予很高的期望,他認為,發展可再生生物基纖維符合未來發展方向,在國內外都是政策鼓勵和支持發展的產業,有利于實現建設生態節約型社會。
聯動協作 共謀發展
為更好地推廣生物基蛋白纖維,擴大市場的應用和競爭力,最終給消費者帶去全新的舒適的體驗。生物基蛋白復合纖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各成員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結成產業技術創新合作組織。旨在建立從生物基蛋白質纖維、紗線、面料到服裝、家紡和產業用材料等終端產品的完整技術創新鏈,通過產學研用和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實現我國生物基蛋白質纖維材料的大規模高水平應用,推動我國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加快我國化纖產業的轉型升級。
據介紹,該聯盟成員通過資源共享和創新要素的優化組合,圍繞生物基蛋白質纖維材料及其下游產品的關鍵共性技術形成協同創新的利益共同體,構建完整產業技術創新鏈。宜賓惠美線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廖周榮告訴記者,聯盟作為盟內成員相互交流、合作以及與政府和其他行業交流的平臺,組織形成有競爭力的項目,幫助聯盟成員申請國家研究和產業基金、新產品和技術推廣。聯盟尊重聯盟成員自己獨立發明或與他人合作的知識產權,遵守“誰發明誰就享有知識產權”的原則,鼓勵盟內成員優先相互合作。
專注于提供差異化纖維的整體解決方案的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部經理王子慧在會上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利用蠶蛹蛋白纖維的優異性能,加快與天絲、銅氨、真絲等功能性纖維的混紡研發,進一步拓展蠶蛹蛋白的應用領域,下一步將基于細旦蠶蛹蛋白纖維開發高支、超高支紗線,用于高檔服裝面料。
對于拓展蠶蛹蛋白纖維的應用領域及高端化,河北天綸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開發部經理李勝利深有同感,目前天綸公司所開發的蠶蛹系列紗線廣泛應用到床上用品、巾被類、襪類、針織內衣、T恤、襯衣、毛衫等,下一步產品的開發方向將向細旦纖維高支化發展開發60S、80S及以上蠶蛹系列紗向絲巾、絲襪、高檔床品、高檔內衣方向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