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旺中國市場“喊口號”式的擴張能否翻盤?
在外資零售巨頭紛紛在華“瘦身”甚至抽身而退時,永旺卻像打了“雞血”,大肆擴張購物中心,并將夢樂城作為中國的核心業態,要在2016年前,在中國內地開出15家購物中心(夢樂城)。此外,長期偏安于華南、山東兩個市場的業務也在蟄伏十幾年后,將觸角延伸到華東和華中區域。
回憶永旺從1996年永旺在廣州開第一家店算起,進軍內地市場近20年,與競爭對手大肆開店擴張相比,永旺中國始終“龜速前進”。
至今,永旺中國內地的門店仍然不超過50家,遠遠落后于同期進入中國的沃爾瑪和家樂福。這種表現與其在日本國內零售霸主地位的風光相比,自然讓以永旺為榜樣的粉絲失望。
2008年永旺放出豪言,5年之內新開30家門店,2010年發布中國門店總數破百計劃,2012年開始每年開設1~3個購物中心,而這些計劃均未能如期完成。
無論其豪言的初衷是為了給其股東“交代”,還是給國內股民“畫餅”。無疑,這種多次放空的言論,已經影響企業美譽度。從這幾點來看,永旺的確更像一個悲情者。當然,本土化不足、管理政令反饋慢等也為人所詬病。
現在,永旺再次放出豪言,在2016年前在中國開出15家購物中心(夢樂城),寄望通過“夢樂城”走出在華頹勢,但錯過中國零售市場的黃金十年,永旺還能將“夢想”照進現實嗎?
“雞血式”擴張
在外資零售巨頭紛紛在華“瘦身”甚至抽身而退時,永旺卻像打了“雞血”,發展戰略開始由保守轉為激進:大肆擴張購物中心,并將夢樂城作為中國的核心業態。
從前任永旺中國區總裁兼永旺(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辻晴芳手中接棒后,羽生有希就肩負著辻晴芳未竟的使命:再造一個日本永旺。
羽生有希是永旺在中國的元老級人物。
自2006年起,她便全程負責“永旺國際商城購物中心”的籌建工作,成功打造了在中國的第一個郊外型購物中心。2011年,永旺中國總部成立之后,羽生有希負責中國區包括行政、人事、財務、法務及對外事務在內的工作。 2013年5月,羽生有希擔任永旺商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自此,永旺的發展戰略由保守轉為激進。
從目前的跡象來看,永旺中國似乎不再止步于“畫餅”,但在短期內實現突破也不現實。永旺必須打破過去發展“模式”的束縛。
如果將永旺過去在華的門店拓展歷程畫一個折線圖,近似于一條直線,幾乎沒有起伏。
在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零售巨鱷忙著在全國跑馬圈地,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時,永旺中國更像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不僅進駐的市場少,門店規模也微不足道。截至2013年底,永旺在中國內地僅有44家門店。
目前,永旺在中國的事業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區、山東、江蘇、廣東及香港五個區域,主營綜合百貨超市(GMS)外,還拓展了商業地產開發、綜合金融、物業服務、專賣店等多業態的經營,并正逐步擴展到湖北省、浙江省等區域。永旺落子武漢的華中首店將于12月開業,另外兩家永旺夢樂城將在明后年陸續開業,分別位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石橋,還有兩家正在籌備中。
武漢是永旺進入華中市場的第一站,華東首店于今年4月在蘇州吳中區開業。按計劃,永旺將在2016年前在中國內地開出15家購物中心。據了解,永旺集團2014年至2016年間在華投資額或將超過1000億日元(約52億元人民幣),比上一中期計劃提高40%。
原本在華十分淡定的永旺突然加速前進,加碼中國市場或緣于集團3年中期計劃的改變。
2011年,永旺制定了中期經營計劃,業務重點“轉向亞洲市場”,將業務分為日本、中國、馬來西亞三個板塊,大力推進發展戰略。
延續上一個3年中期計劃,永旺繼續加碼亞洲市場。永旺集團表示,擬在3年內(2014年~2016年)投資約4000億日元(約208億元人民幣)用于亞洲門店的開發與拓展,預計中期計劃的總投資額將會達1.5萬億日元(約779億元人民幣),與此前3年相比,該投資規模翻了一番。對亞洲的投資所占比將從15%上升至25%左右。
雖然永旺沒有提供其在中國的盈虧數據,但從永旺相關財報可以看出其營收在增加。在中國市場,永旺今年1~6月營業收入為805.05億日元(約41.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3%。營業損失為9.61億日元(約0.5億元人民幣)。
2013年,永旺中國區業務的營業收入為1454.63億日元(約75.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28.8個百分點;營業損失為17.65億日元(約0.92億元人民幣),較同期減虧6900萬日元(約358.93萬元人民幣)。
永旺官網顯示,永旺目前在日本國內外擁有200家以上的企業、近15000多家店鋪,主要分布在日本、中國、東南亞。
永旺從1980年起進入馬來西亞和泰國,開設了購物中心和超市。與之相比,永旺進入中國的時間稍晚一點,分別于1987年和 1996年進駐香港、廣州,業態覆蓋郊外摩爾型購物中心、綜合百貨超市、食品超市和便利店。永旺計劃在2014年~2016年實現海外購物中心由36家增長至70家,海外店鋪占店鋪總面積的比例由27%增長至40%。?
在中國地區,永旺則“小步快跑”。2008年3月,永旺夢樂城(中國)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永旺方面對《中國連鎖》記者表示,夢樂城是永旺在中國發展的核心業態。其旗下的綜合百貨、食品超市、便利店、金融、服務等業態將以購物中心為平臺,進行整合發展。而北京昌平“永旺北京國際商城購物中心”的正式營業,宣告了夢樂城登陸中國市場的開始。
永旺表示,永旺夢樂城具備的優勢在于適當投資及有效的運營管理模式,依地區發展進行購物中心的設計、投資、招商和運營。
能否翻盤?
盡管永旺雄心勃勃,但對于“喊口號”式的擴張,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陳立平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噱頭,是說給日本國內股民聽的。
事實上,過去永旺也曾多次放出豪言,但最終落空。2008年永旺表示5年之內新開30家門店,2010財年發布中國門店總數破百計劃,2012年開始每年開設1~3個購物中心,而這些計劃均未能如期完成。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則認為,永旺在中國的項目推進慢,宣傳力度也不夠,有時候有保留地公開信息,外界不知道永旺的最終意圖。“日本零售企業在中國的相關資料和透露的信息太少,且不愿和大家交流。”
外界對永旺能否實現目標也存在諸多疑問。利群百貨董事會秘書張兵猜測,永旺這次提出的大開發計劃可能只是概念,戰略上這么定,但整個項目的建設和開業有周期,有先后順序。如果第一家夢樂城不是太理想,后期可能會有調整,甚至是放緩。剛開始提出的概念越大,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包括在招商過程中影響力也越大。
在總部加碼海外市場的策略下,永旺中國區的指標“被增加”,永旺夢樂城能否打破魔咒,避免重蹈GMS業態在中國失意的覆轍?
事實上,在永旺把重心轉向購物中心之前,其在中國區的表現并不如意,華南地區近兩年連續虧損。
永旺(香港)百貨有限公司2014年上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永旺(香港)中國業務仍在虧損中,華南區的29間店鋪虧損840萬港元。永旺華南區去年虧損1.6億港元。
盡管永旺中國內地的第一家門店1996年在廣州開業,但其在華南地區的門店擴張步伐十分緩慢。截至今年6月,永旺在華南地區僅擁有29家門店。
從業績表現來看,永旺中國自2005年上榜中國連鎖百強,位列67位后,最高曾位列第30名。2013年擁有44家門店的永旺排在中國連鎖百強榜單的64位,門店數量和銷售規模遠遠落后于家樂福和沃爾瑪。
在中國內地,永旺不同地區分屬不同公司管理。廣東地區主要由永旺(香港)百貨有限公司直接投資,在山東和京津地區則由永旺總部單獨投資。
對于永旺在中國謹慎擴張的態勢,和君咨詢合伙人文志宏表示,永旺的企業戰略決策可能受中日關系的影響。“永旺做的基本屬于民生業態,企業安全問題是要考慮的因素,這可能導致永旺在華戰略舉棋不定。”
這種考慮不無道理。2012年9月,“抵制日貨”運動使日本永旺在青島市內的店鋪設施遭到了破壞。
此外,在人事安排上,永旺高層不夠本土化,所以決策遲緩,這會導致管理上出現問題。同時,永旺對“本土化”和市場公共關系處理等方面也都不擅長。目前在中國有100多位高層管理人員,其中當地員工占比只為約15%。永旺似乎也感受到人才方面的壓力,表示“我們現在正加大力度進行培養(本地人才),今后爭取將這一比例提高到50%”。
文志宏認為,從產業整體發展情況看,永旺確實錯過了中國零售業最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