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清:建設武漢臨空新區 打造中部國際門戶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東西湖區人民政府區長劉子清(左)接受記者專訪。
12月19日至20日,中國臨空經濟國際高峰論壇在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成功舉行。圍繞臨空經濟與城市空間融合發展、中國民用機場發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通用航空產業等重大命題,與會專家提出了許多前瞻性、戰略性和創新性的思想理論。為此專訪了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東西湖區人民政府區長劉子清。
武漢:正在迎接大臨空時代
航空運輸成為全球范圍內配置高端生產要素的重要途徑。交通方式的變革深刻影響著生產要素的配置格局。劉子清說,18世紀是大航海時代,19世紀是鐵路時代,20世紀是高速公路時代,現在正進入大臨空時代。從任何一個機場出發,12個小時內都可直接連通世界。借助航空運輸,內陸城市與沿海地區站在了同一起點,參與全球產業鏈的分工。
臨空經濟區日益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依托航空港,美國孟菲斯、法國戴高樂、荷蘭阿姆斯特丹等已發展成為全球著名的國際空港經濟中心。我國臨空經濟區也快速發展,全國有27個省份的58個臨空經濟區正在規劃和建設中。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區用5平方公里的土地,創造了上海市近5%的稅收收入。
劉子清認為孟菲斯為武漢臨空港開發區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美國中部城市孟菲斯,雖然最初機場規模并不在全美機場前十之列,由于聯邦快遞的入駐,一躍成為美國的航空大都市,被稱為“美國的門戶”。武漢臨空港開發區與孟菲斯在諸多方面驚人的相似。從地理位置看,都位于國家內陸地區。從人口和幅員面積看,兩地基本相當。從交通條件看,從孟菲斯乘飛機2小時、汽車10小時可達美國大多數城市,擁有全美第四大內河港——密西西比河港;從武漢臨空港乘坐飛機2小時內,高鐵4小時可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主要城市,覆蓋全國90%的GDP和85%的人口,與全國第二大的內河港——陽邏新港相連。從產業結構看,均致力于發展現代物流、食品醫藥和裝備制造等產業。
劉子清指出,做大做強武漢臨空港開發區恰逢其時。國家為支持武漢發展臨空經濟,在東西湖區設立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全國唯一以“臨空港”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
國家實施國家長江經濟帶和新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戰略,武漢臨空港正處于“一帶一路”的交匯點,貫穿新絲綢之路的中歐國際貨運鐵路“漢新歐”專列從這里始發。
湖北省整合武漢、孝感兩市臨空資源,以武漢臨空港開發區為主體,將東西湖區全域500平方公里和武漢黃陂區、孝感孝南區兩地部分區域,規劃為總面積1100平方公里的臨空經濟發展區。
武漢天河機場有望成為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武漢天河機場目前是中部地區綜合運力最大的機場,擁有國際航線31條,可直飛歐、美、亞三大洲。2016年天河機場三期投入使用后,機場旅客吞吐能力將達到3500萬人次。到2030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150萬噸。
劉子清強調,臨空經濟區與綜保區相生相長。世界臨空經濟就是從1959年愛爾蘭香農綜保區開始的。武漢市實施大臨空、大臨港“雙港”聯動,武漢空港新港綜合保稅區即將獲批。
{page_break}武漢臨空港開發區:湖北臨空經濟的實力聚集區
武漢臨空港開發區位于長江中游,漢江之濱,幅員面積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萬,與東西湖區實行“區區合一”的行政管理體制。2014年,財政收入有望突破200億元,人均GDP和財政收入連續九年位居全省第一。與湖北省地市州相比,工商稅收僅低于于襄陽、宜昌。武漢臨空港開發區具有以下特點:
多式聯運的通達之區。形成了鐵、水、公、空四路齊備的立體交通網絡。機場通道迅捷高效。三條快速通道將開發區與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融為一體,形成了10分鐘空港交通動脈。鐵路交通直達歐亞。滬漢蓉鐵路、漢丹鐵路穿城而過。“漢新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每周發車,直達捷克。公路網絡四通八達。滬蓉高速、京港澳高速、107國道等交通干線貫通全境。路網密度每平方公里243公里,居湖北首位。水運航道通江達海。區內擁有36公里的漢江航道和舵落口港、青鋒港兩個港口。全國鐵路集裝箱武漢中心站設在我區,實現鐵水聯運。公共交通完善。在湖北率先實現全域公交直達。規劃有10條軌道交通線路,現已開通2條,在建5條。
劉子清指出,武漢臨空港開發區是基礎雄厚的產業之區。食品加工業高度集聚。可口可樂、達能食品、雙匯等國內外食品行業巨頭均落戶本區,連續八年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區,被工信部授牌為“全國新型工業化(食品產業)示范基地”。裝備制造業快速增長。形成了以TCL為代表的機械制造集群,以洲明科技為代表的電子產業集群,以東風實業為代表的汽車配件產業集群。現代物流業聚集發展。形成了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子商務板塊,以美國聯邦快遞為代表的快遞板塊,以美國安博為代表的現代物流板塊,以漢歐國際公司為代表的多式聯運板塊,以全球商品直銷中心為代表的國際貿易板塊。總部經濟和商貿服務業繁榮發展。集聚了中國電建、良品鋪子等總部經濟項目,武漢客廳等大型文化創意及會展項目,初步形成了集商務會展、總部辦公、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武漢臨空港開發區是邁向國際化的開放之區。外資及世界500強企業不斷涌入。劉子清說,全區已有外商投資企業337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9家。全球食品企業10強中的7家,國際快遞業四大巨頭美國聯合包裹、聯邦快遞、荷蘭郵政、德國郵政,排名全球前5的商貿零售企業法國家樂福、日本永旺聚集本區。臺資企業紛至沓來。引進統一、臺玻等臺資企業103家,成為中西部地區最大的臺資聚集區。口岸功能日益完善。聚集了國家鐵路口岸、湖北電子口岸、公路口岸三大實體口岸,保稅物流區與天河機場搭建了“虛擬空港”口岸。國際交流不斷擴大。北大附中國際學校、協和國際醫院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定期舉辦國際啤酒節、國際賽馬節、國際汽車產業高峰論壇等活動。
武漢臨空港開發區是競相創業的活力之區。市場主體繁榮活躍。全區擁有各類市場主體5萬8千家,注冊資本金1051億元。中央企業爭相落戶。吸引神華集團、中信集團、中糧集團等32家中央企業來本區投資,近三年央企投資額超過300億元。區內企業投資踴躍。2013年工業投資增長51.2%,今年黃鶴樓科技園增加投資70億元、周黑鴨增加投資50億元、華潤集團增加投資35億元。商務成本相對低廉。
武漢臨空港開發區是濱江濱湖的生態之區。開發區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生態稟賦良好,漢江繞城、徑河穿城、府河護城。擁有湖泊21個,水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21%。擁有金銀湖、杜公湖兩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015年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將主會場設在本區。一個特色鮮明、頗具格調、不失鄉愁的濱江濱湖生態新城已見雛形。
{page_break}努力打造中部地區國際門戶
劉子清表示,開發區確定的發展目標為:搶抓國家“一路一帶”戰略、湖北中部崛起、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機遇,發揮綜合交通優勢和產業優勢,按照“獨立成市、產城聯動”的思路,加強配套建設,做大做強臨空產業鏈,努力將武漢臨空港開發區打造成為 “港、產、城”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中部地區國際門戶、中國重要的臨空經濟中心。
空間布局:形成“一城、五園”的發展格局
一城,即臨空港新城。規劃面積104平方公里。重點建設三大核心。一是泛金銀湖商務中心,引進航空、金融、商貿企業總部,建設臨空港CBD。二是徑河新城中心,以臨空港行政大廈建成使用為契機,不斷完善政務、醫療、教育、居住、娛樂等公共服務。三是海峽創業中心,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五園,即食品醫藥產業園、臨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綜合保稅物流產業園、臨空高科技產業園、都市農業生態示范園。
食品醫藥產業園。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快銷食品、時尚食品、保健食品、生物醫藥等產業,打造中部地區綠色食品之都。
臨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規劃面積56平方公里。發展以電子元件、集成電路為代表的電子產業集群;以汽車零部件、模具制造等為代表的機電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力爭建成中部地區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綜合保稅物流產業園。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國際貿易、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加工、保稅展示等核心業務,建設輻射中部、連接國內外市場的樞紐型綜合物流園區。
臨空高科技產業園。規劃面積66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飛機零部件制造、航空電子、航空維修、航空新材料等臨空高新技術產業,建設成為中部地區航空科技創新基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