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百董事“換血” 從商業對手逆轉為“自己人”
據悉,中百新董事會7名非獨立董事中2名來自永輝,分別為永輝超市副總裁李國和永輝超市董秘張經儀;1名來自新光,為新光飾品董秘周義盛。其余4名非獨立董事分別為武漢國資公司董事、中百集團現任董事長劉聰、武漢國資公司副總經理王建國、前武商集團副董事長王純,以及職代會選舉的職工董事劉文蘭。
除履新不久的劉聰外,上屆非獨立董事幾乎全盤“換血”,7人去其六。
有媒體報道稱,新一屆董事會人員構成復雜,本地國資股東與外來股東勢均力敵,擔心有管理上的博弈。
此前,新光控股和永輝超市曾先后多次舉牌中百集團,引發股權之爭,且與大股東武商聯就控制權爭奪了3年之久。自“舉牌”后,永輝和新光曾表達派駐董事的訴求,因未到換屆期限,遲遲沒有進入時機。
中百集團董事長劉聰對“引狼入室”并不擔憂。他說,按公司章程,持股比例3%至10%的股東,即可提名一名董事進入董事會。從新一屆董事會的構成看,中百和國資在經營管理理念上正在放開,這是一個良性的市場化信號。
過去一年,頻繁的高層人事變動,為“超市大王”的前途留下懸念。
去年5月,執掌中百集團18年的前任董事長汪愛群卸任,接棒者為武商集團原總經理劉聰。
12月,公司董事、總經理張錦松辭職。31日股東大會上,銀泰系前高管、原武商集團副董事長王純,出任中百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全面主持日常工作。
王純的現身,引來現場不少投資者追問:董事會如此安排,與武漢三大商業上市公司重組有無關系?
對此,出席股東大會的武漢國資公司代表透露,此次董事會提名跟重組布局無關。目前,王純已離開銀泰,目前的身份為職業經理人,此次進入董事會是受武漢國資公司提名。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中百新一任將帥,劉聰和王純皆有百貨與超市雙重職業背景。劉聰出任武商總經理前,曾是武商量販董事長、總經理;王純在擔任銀泰和武商高管前,亦是中百集團副總經理出身。
武漢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汪濤認為,武商在大型購物中心的管理運營上有豐富經驗,中百則是連鎖超市運營的成功代表。兩大商業集團人才流通后,或能將大型購物中心的經驗,“嫁接”到大型超市賣場,同時彌補中百的百貨短板。
中百是我省最大連鎖零售企業,旗下有中百倉儲、中百超市、中百百貨、中百電器四大專業連鎖公司,經營網點1000余家,商品近10萬種。
股東大會上,劉聰直言不諱地表示,未來中百的發展,不能再靠粗放式的跑馬圈地,單方面追求量的擴張,而要集中火力調整經營和業態周期,加強整合。“對中百而言,轉型雖然慢了一點,但勢在必行。”
相比之前和永輝的商戰,中百正面臨一個更為兇猛的對手—電商。在劉聰看來,實體商業尚未找到較好的電商模式,但與其互相殘殺,不如抱團取暖,優勢互補,尋找新的市場。他說,以采購為例,原來日子好過時,大超市之間雖也搞聯合采購,但心思整體想不到一起去,現在電商沖擊太大,必須合縱連橫。
劉聰透露,同永輝達成戰略合作后,雙方經營人員已在對接摸底,商議就大宗日用品和食品進行聯合采購,以降低成本、提高雙方毛利。除財務數據外,兩“超市大王”的許多大數據,都已開放互通。
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張經儀說,進入董事會后,永輝最強勢的生鮮采購業務及供應鏈,未來都將與中百共享。“畢竟中百賺的錢里,也有永輝的一份”。
公告顯示,為在轉型之路上輕裝上陣,中百正以“斷臂”的決心,關閉多家虧損門店。截至去年三季度,已在省內外累計關閉中百倉儲13家、便民超市25家、中百電器專賣店3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