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利星掌門人陳敏談經營
接管西湖邊的利星名品百貨九年多,陳敏做了挺多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比方說,接手商場不久后,便陸續撤出百麗、ESPRIT、周大福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品牌,引進Zara、無印良品、優衣庫、絲芙蘭、H&M等快時尚品牌;再比如,在商場一樓中廳這一“黃金地段”,移走了珠寶、黃金等品類專柜,反而賣起了不起眼的甜點、咖啡、小吃。
當時,不少人質疑陳敏“接手利星名品”這一決定,甚至于她的丈夫,也以百貨業資深人士的身份,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原因在于2006年的利星名品,實在不被外人看好——雖然緊鄰西湖,有不少客流量,但是湖濱商圈建設尚未成熟,地鐵一號線也還沒蹤跡,它的存在就像一座“孤島”。
然而,陳敏卻堅持自己的選擇,拿她自己的話來說,“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而且我就是那種說干就干的個性”。
如今,利星名品在杭州百貨業“獨樹一幟”,它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陳敏當年的抉擇和后續的大刀闊斧并非“年少輕狂”;而“利星二店”——利星1157的規劃與建設,在這位年輕掌門人看來,也將是利星名品遭遇瓶頸之時的升級之作。
無論是著裝,還是談吐,你很容易感受到陳敏的那份自信,以至于談及利星名品的“快時尚”定位,她的回答很堅定:我認為自己是個挺潮的人,所以我想,我喜歡的,大部分年輕人也會喜歡。
陳敏鐘愛快時尚品牌,每每去日本、美國等地,她總會搬回一大箱衣服,夠穿好幾個月?!安毁F,多買幾件沒負擔,而且很多品牌是世界五百強,與一線奢侈品品牌為同一設計師,理念前衛不在話下?!?/p>
這些原因,再加上充分的市場調研,成就了2006年起利星名品逐步“改頭換面”的一幕——從傳統百貨公司轉而定位“快時尚”,引進Zara、無印良品、優衣庫、H&M等品牌。如今,商場的200多個品牌中,幾乎所有都是各個門類的快時尚品牌。
這是陳敏接手利星名品后,做出的一項大變革。盡管當時很多人心存質疑。
爭議是難免的。因為彼時的利星,真是稱得上“不冷不熱”“命途多舛”。湖濱商圈還未成熟,利星有點像“孤島”?!暗@并不代表它不可能發展起來,只是還未區別于其他商場,首要之事就是重新定位。”于是,便有了后來的變革。
而如今,“快時尚”定位的優勢愈發明顯。這些品牌號召力強、親民,品牌就是廣告,與此同時,新品更新速度快、全球同步上貨,物流迅捷,可以有效地避開電子商務對實體商場的沖擊。
當被問及“避開電子商務影響是否在預料之中”,陳敏笑了笑:“當時其實就有這一層考慮,慶幸的是正如預期。很多時候,我對自己的眼光挺相信,也或許是啥事都說干就干,還來不及懷疑自己吧!”
不少有心人發現,利星名品有幾個不同于其他商場的特征:它沒有分男裝區、女裝區、鞋區等,更像是一個“集成店”;它不像其他的商場一樣,在一樓的中廳布置黃金、珠寶、奢侈品等專柜,反而是大多數人都能消費得起的Costa、貢茶等咖啡甜品店。
“本來我還想專做女性下午茶呢。”陳敏的想法看似有些“任性”,但卻不無道理,“雖然一樓是黃金地段,但是貼近實際需求也很要緊啊,如果能像在自己家里一樣逛商場,不也挺好!”
“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在陳敏眼中,利星就是自己的家,“我想把它打造完美的心情,和一個人想把家里布置得溫馨舒適的心情是一樣的。這也就是為何,模式可以復制,但掌舵者的思維不能復制,究其根本在于所抱有的情感不盡相同?!?/p>
無論是商場的星巴克、哈根達斯專賣店,還是屈臣氏等,利星名品的很多門店在同品牌門店之間的評比中,均名列前茅。這也是陳敏最為自豪之處。
即使發展順利,利星名品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這在陳敏的預料中。一切不難理解——3萬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沒有多余空間,甚至沒有停車場,發展飽和,但,還有品牌想進駐。
怎么辦?在擁擠的湖濱商圈,擴建顯然不可能。最終,陳敏決定,打造利星二店——“利星1157”,選址杭州城南,面積10萬平方米。
當下,杭州購物城、綜合體已顯飽和,陳敏的這一決定在一些人看來有點“逆勢開市”的大膽,面對爭議,這位女掌門人顯得挺淡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