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津貼遭遇落地難 標準不該“超期服役”
在不同單位,職工之間的補貼收入相差懸殊;而職工津貼也不同程度地遭遇落地難,有的甚至早已淪為“紙上的權益”。至于落實難題,相比專項行動和宣傳引導,當前最重要的還是監管與維權機制——讓職工便捷、高效、無損失無顧忌地主張權益,職工正常福利落實到位才有希望。
“上班快十年了,餐補還是一頓10元……”近日,一則關于餐補的微博引起熱議。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工資構成上,各種補貼和津貼也是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津貼是針對職工在特殊勞動條件、艱苦環境下工作的補償性報酬,其發放具有強制性,比如高溫津貼、低溫津貼、夜班津貼、生育津貼等;補貼則是為保證職工生活水平而發放的補助性收入,比如餐補、住房補貼、交通補貼、供暖補貼等等。它們種類繁多、涵蓋范圍廣,是職工工資權益的一部分。
然而現實中,它們面臨著不少尷尬。比如標準問題。以夜班津貼為例,各地標準參差不齊本在情理之中,可很多標準已是“超期服役”,甚至早已超過20歲“高齡”——沒有隨著工資水平、物價水平而調整。
據報道,多數地方仍停留在個位數水平,有的甚至“堅持”一天4.4元的標準。再比如落地難問題。在這方面,高溫津貼算是最“知名”的案例。而勞動者對自身權益的知曉率、維權意識等都有待提高。
當前,各地最低工資標準不斷上調,“痛經假”“孝老假”等新福利讓人眼前一亮。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職工夜班津貼、帶薪休假等“傳統”福利仍難以落實到位。對此,不妨在立法層面對津補貼進一步明確,設置最低標準,并根據物價和消費水平進行調整,從而最大程度地保障職工利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