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兒衫的演變
從我記事起,就看見老爺爺們身著圓領短袖素白針織衫。其著功能相當于針織背心;只是比背心遮覆面大依些,因而也就顯得“禮儀”一點兒。無論是搖扇乘涼,提籠架烏,或是三五老友相聚,都可以穿著這種短衫,既涼快,又不至于像穿背心那樣仍屬于“赤膊”之列。由于主要穿著范圍是老年男性,因而獲得個俗稱“老頭兒衫”。
“文革”以后,人們基于確實不富裕的經濟條件,又加上艱苦樸素的思想教育,所以老頭兒衫被各個年齡段的人們穿著,只不過兒童的胸前多個小貓小狗的圖案而已。
我第一次見到我先生時,是在大學校園里,他作為高年級大學生,就穿著一件老頭兒衫。1979年我們結婚時,先生特意買了一件新的老頭兒衫。我們去北京旅游時,拍下了好多張新婚照片。若干年后,兒子和我的學生們看到新郎服飾形象,都忍不住一邊笑, 一邊說:“新郎像個大隊黨支部書記。這是不是在和婦女主任談話?”其實我看也像,只不過當時不覺得。身處那個時代,也就“只緣身在此山中”吧。
1991年,老頭兒衫一下子火起來了,前心后背印幾個宇,被美稱為“文化衫”。歪扭扭的幾個宇 “拉家帶口”“沒有錢”好像募捐告白牌,使人哭笑不得;“活膩了”“煩著呢!別理我!”則是活脫脫的一副憤世嫉俗的模樣兒。當然,文衫中也有寫上積極意義字詞的,如1991年安徽鬧洪水時,全國人民都買一種印紅字的老頭兒衫,上面“風雨同舟”四個字體現著同胞一氣的支持與關懷。
1992年,文化衫上的字轉為圖,既有影星、歌星、球里相片,也有名犬靚貓照片 ,還有奇形怪狀的抽象畫兒。人們不會放過在白色老頭兒衫上施展圖畫的機會。于是,有的規規矩矩地畫上京劇臉譜,有的調皮地抹上兩個腳印……
1993年,老頭兒衫的顏色已經多種多樣,最多的是白色、紅色、黃色或橘黃色。老頭兒衫的稱謂也似乎已經遠去。它經由文化衫又發展為廣告衫,這是由商品大潮造成的。記得改革開放伊始,電視劇里剛一傳出“西鐵城石英鐘,領導世界新潮流”,中國人先是疑惑:這是廠家自己夸自己呢?還是別人在夸他?經過大家私下反復“論證”,得知是廠家自己做廣告時,簡直為日本人感到臉紅。哪能“老王賣瓜 ,自賣自夸”呢?好不好也得由別人去評價啊。1979年到1993年,十四個年頭過去了, 向重農抑商的中國人思想開放了許多。我發現大家從保守拘謹一下跳到商潮前端,免費做起廣告來,不以為尷尬,反以為光榮。漫步街頭,會發現騎自行車或步行的人們,上衣前胸后背很多商品品牌的直書。白圓領衫上有“博士倫”“高樂高”“銀箭”“天磁”“擁有一片故土”“麥當勞”或是“NIKE”“BLACK”宇樣。紅衣上印白字“Coca-Cola”,不禁使人想起可口可樂那個誘人的飲料罐兒。而橘黃色上衣再加頂橘黃小帽,‘果珍”二字更是黃澄澄得令人垂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