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及尾貨渠道發展難點與紡服業有直接關聯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作為調研支持單位,中國經濟時報社、北京工商大學貿易系主辦,北京尖點國際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協辦的“商業模式創新暨天蘭尾貨發展對策研討會”日前在京召開。眾多市場研究專家與尾貨市場代表共同討論這一渠道的未來走向。
尾貨市場涌現于2007年,因為抓住了庫存產品物美價廉的屬性,成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作為專業的庫存處理渠道,完善了商業流通鏈條。2008、2009年的時候,尾貨市場經歷了快速發展、盲目擴張的階段,顯現出行業過熱的跡象,歷經兩年多的沉淀,如今尾貨市場重新回歸到理性的發展軌道上來,市場經營者不再熱衷于擴張店面數量,而是專注于尾貨市場內部管理、內部競爭優勢的塑造和提煉。在討論尾貨行業發展未來時,與會專家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尾貨渠道,如無規范,勢必難以再有創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魯志強用16個字概括了尾貨市場的現狀:應運而生、發展迅猛、瑕瑜并存、亟待規范。他認為,尾貨和尾貨市場也是商品,也是市場,應遵循一般商品的一般規律,也要遵循一般市場的一般規律。應該說可借鑒的地方是很多的,共同的問題、共同的經驗也是很多的。但是我們更要看到,尾貨市場有它的特殊性。也正是這些特殊性,是尾貨市場生命力所在,也是它的難點所在。尾貨市場對國民經濟、對科學發展、對低碳經濟有一定影響,但理論上這些好處要變成實踐上的效果,真正把它們落實了,把尾貨市場變成我們國家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尾貨市場變成我們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工具,降低企業成本,在這方面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認為:對于尾貨市場,商業模式創新是當務之急。即使在尾貨市場中居于領銜地位的天蘭尾貨,實際上也是一種商業地產的行為,多數尾貨市場還是在打造平臺,讓商戶進來以租金為主要盈利模式的商業存在,那么創新就無從體現。未來租金可能還是主要的盈利模式,市場方必須要有掌握貨源、組織貨源、組織銷售的功能,或者具有綜合服務商的功能。如果這些做不到,模式創新就是有局限性的。
據了解,截止到2010年中國尾貨市場的規模已達2300億元,在這個產業鏈上參與的中小企業多達400萬家。由于尾貨屬于庫存商品,無法利用傳統分銷渠道,尾貨行業現有的分銷渠道還存在通路狹窄、流通不暢等問題。
因此,正如中國尾貨市場專家梁吉良所言:在新經濟形勢下,中國尾貨行業的發展與創新趨勢將體現在,對庫存尾貨進行行業性整合;以電子商務及大型的庫存交易中心來促成尾貨行業新的流通革命;行業成熟期內的尾貨企業逐步走上差異化發展之路。
關于尾貨這一渠道,自2007年開始,就從概念的提出,市場的變化到規范的出臺,連續對于這此進行過觀察與分析。從本次研討會眾多專家的發言中,記者發現,危及尾貨渠道發展的幾個難點,如品牌授權、假冒偽劣、貨源掌控等問題其實與目前尾貨市場的主要商品紡織服裝行業的變化具有直接的關聯性。首先紡織服裝品牌企業在精細化管理方面投入力度加大,零庫存雖然不能完全實現,但大量庫存的現象開始有所減少。與此同時,紡織服裝行業的外貿市場格局也在發生著本質的變化,經過金融危機后生存下來的企業大多開始從OEM向ODM轉變,或者開始進軍內銷市場。這也為尾貨渠道提出預警,擴大商品品類,尋找新的合作點與盈利模式,是必需之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