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奢侈品網購為何興起
分析人士表示,奢侈品網購之所以突飛猛進,一方面得益于電子商務細分。隨著電子商務市場日臻完善及成熟,細分趨勢愈加明顯,奢侈品電子商務可謂應運而生。
另外,社交網絡如日中天,促進了傳統實體奢侈品銷售與網絡之間的結合,為奢侈品在線網購市場提供了平臺。
過去1年中,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突破3億,這其中有1億用戶參與過網購市場。盡管如此,仍有專家認為,中國網民的網購潛力仍未完全釋放,在歐美等互聯網普及率較高的國家,網民中網絡購物比例超過2/3。因此,中國網購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奢侈品在中國的網購市場也相當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活躍于網絡之中的年輕群體大都有著追趕時尚、消費奢侈品的需求,加上國人消費習慣的逐漸改變,購買奢侈品的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這些都為奢侈品網購開辟了空間。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奢侈品市場出現疲軟,中國市場卻“逆勢上揚”。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統計,截至2009年12月,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達94億美元,全球占有率27.5%,成為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
中國消費者驚人的購買力讓越來越多的西方大牌趨之若鶩,成為各國奢侈品牌的必爭之地。貝恩咨詢公司日前公布的《中國2010年奢侈品市場調查》顯示,奢侈品供應商去年一年就從中國人口袋里掏走684億元人民幣。
報告稱,全球奢侈品銷售額2009年下挫8%,不過2010年奢侈品銷售額和利潤雙雙激增。歐洲奢侈品銷售額的復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入境歐洲的中國旅客,他們利用歐元貶值的機會大肆購物。
雖然奢侈品公司多半已在中國大規模擴張其零售業務,但去年中國消費者在歐洲的血拼力度顯然更大一些。報告稱,56%的中國消費者在境外購買奢侈品,如珠寶和腕表,只有44%是在境內購買,如化妝品。
富裕的中國消費者前往歐洲,是因為中國國內奢侈品價格比歐洲要高,或沒有歐洲的款式。而各大腕表的銷售數據也證明了這個觀點。
巴寶莉說,倫敦銷售總額中約30%都來自中國游客。LV表示,其產品在中國的售價要比在法國平均高出35%。Gucci也稱,去年1至9月,中國游客購買數量較上年同期增長了近1倍,幾乎占到該公司歐洲銷售額的22%。
中國消費者出國掃貨會否形成一種長期上升的趨勢?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CEO歐陽坤認為,目前是上升的趨勢,但只是暫時的。由于國家現在正在通過加息等方式調控通貨膨脹,海關也陸續出臺關稅政策,限制借出境游購買奢侈品。一旦中國消費者覺得在國外花錢也不是那么劃算,就會轉戰國內交易。
歐陽坤認為,在全球奢侈品市場疲軟的大背景下,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消費的熱情不減,而且奢侈品消費在中國呈現不斷更新換代的趨勢。預計未來5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將會達到146億美元,占據全球奢侈品消費額的頂峰。
至于奢侈品旺銷的根源,歐陽坤認為,這10年中國內地出現了一批頂級富豪,奢侈品升溫佐證了新興富人階層的崛起。
胡潤研究院一份針對中國千萬富豪的報告顯示,受訪富豪中有25%每年花費在100萬元以下,57%的富豪每年花費在100-300萬元之間,達300萬元以上的富豪占18%。受訪富豪最大的消費是奢侈品,這直接導致了國內奢侈品消費市場的火爆。
貝恩調查顯示,在華銷售額最大的奢侈品是化妝品、香水和個人保養品,中國人在這三項上面花費人民幣169億元。而排名第二的卻是手表,共花費155億元,預計奢侈手表的銷售額2011年還可再增加1/3。
2010年春節,超過1000名中國游客帶著高達3000萬元的消費能力,涌入紐約市。全美最大連鎖百貨梅西百貨、頂級珠寶品牌卡地亞紛紛為中國顧客設置專場。紐約市觀光局統計,中國游客在紐約的主要活動中,95%是購物。
近年來,中國人在歐美國家的消費中,奢侈品占了很大一部分。有關專家建議,中國應該降低部分奢侈品關稅,這樣既可以平衡貿易,緩解雙邊貿易摩擦,又可以留住國內的奢侈品消費人群,這將刺激國內的零售業。據稱,國家稅務總局正在醞釀降低部分商品的進口環節關稅,這一政策的出臺,無論是對品牌商還是奢侈品網站而言,都將是個利好的消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