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服飾: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
“服飾的前描寫。
人們為什么在胳膊上纏繞著五彩絲線,女性的發髻上為仆么插戴著用五彩繒帛剪成的釵符呢?原來,這都是古時端午節的習俗。
系長命縷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長命縷又稱“五彩絲”、“續命縷”、“辟兵繒”、“朱索”等。南朝粱宗懔在《荊楚歲時記》載:“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小病瘟……”可見,有辟邪驅瘟之意。據說,這種習俗也如同端午節一樣,與屈原有關。屈原投江自盡后,百姓用粽子作祭,可是常常被蛟龍搶食,于是人們想出一個辦法,就是用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撮成細繩系緊粽子,來避免蛟龍的搶食。后世多在端午節給小孩系長命縷,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長。《清嘉錄》卷五就曾記載:“五月五日結五色絲為索,系小兒之臂,男左女右”,并為它起了個新名稱“長壽線”。始于漢代的這一端午節特色佩飾,經歷代傳承與變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其稱謂、造型因年代、地區等的不同也不盡相同。
剪五彩繒棉制成釵符插裁在發髻上以辟不祥也是古時端午節的習俗。宋《歲時廣記·端午》:“(歲時雜記):端午剪繒作小符,爭逞精巧,于髻之上。都城亦多撲賣,名釵頭符。”
“彩線輕纏紅下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給我們展現了古時人們過端午節的熱鬧景象。無論是佩帶長命縷,還是插戴釵符,都是中國人祈福心理的體現,是文化的產物,是服飾民俗學的重要佐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