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族風情服飾 流變與特色
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都可以作為美學問題來研究,藏族服飾的美學特點更為明顯,民族、民俗、地理和歷史條件,那么藏族服飾的藝術美也就無從談起了。
藏族民族風情服飾
服飾的美與不美,是與民族風情息息相關的。服飾是人的裝束打扮,離開人的體態和活動,服飾的藝術美也很難體現出來。服裝的款式、尺寸都是同人們的體態、習俗觀念相聯系的。 在這有限的篇幅里,詳談藏族服飾美學的各個方面是不大可能的,在我們提出上面藏族服飾的美學原理后,著重談談藏族服飾的審美特點,也就是它體現出來的造型藝術的特點。
藏族服飾的研究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隨著藏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對藏族服飾的研究無疑有益于民族工業、手工業、旅游業的開發,有益于文化生活的繁榮。我們本著繼承、研究、發揮藏族優秀文化遺產的精神,搜集、整理了這本藏族服飾藝術。因限于資料與編輯水平,錯誤之處望名方專家和領導不吝斧正。
藏族民族風情服飾
藏族服飾淵源民族是歷史的產物,一個民族往往是古代許多部落或民族長期融合形成的。藏族是在大約6世紀前后我國西北和西南各地區一些部族同西藏土著長期交往、分化、融合而形成的。現在藏族服裝基本特征在藏族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之前就已存在。藏裝的基本結構是肥腰、長袖、大襟。牧區的皮袍、夾袍,過去官吏、貴族的錦袍,都具有這種特點;拉薩、中甸等地區的“對通”(男短衣)也具有這種特點。至于工布地區的“古休”(無袖袍)其基本結構也是和肥腹、大襟的袍式服裝一脈相通的。藏族服裝結構的基本特征,決定了它的一系列附加裝束。穿直筒肥袍行走是不方便的,腰帶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了。束袍腰帶又是附著飾品的主要衣物。各種精美的“吃窮”(腰刀)及其他飾品都系在腰帶上。具有如此特征的藏裝是什么時候形成的呢?人們曾試圖從西藏壁畫中探索它的淵源。雖然西藏現存壁畫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服裝比比皆是,但最早的壁畫只是距今一千多年的作品,而且絕大多數經歷代復修重繪,已不足作為藏裝溯源的憑據。
藏族民族風情服飾
目前我們看到的直接描繪藏區先民羌人服飾的人物形象,有晉寧石寨山戰國至秦僅時期墓葬群出土的青銅器人物圖像。石寨山青銅器上有近三百個人物圖像,服飾各有不同。其中有一部分辮發者,其服飾特點是:男女均梳雙辮,均穿袍式衣服或毛皮披風并且袒露一臂或雙臂,頭都有發飾。
藏族服飾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藝術特點,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寶庫中一個很有價值的組成部分,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并加以認真研究,以便繼承它,發展它,使它在人民生活中發出更加瑰麗的異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