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裝業大觀察之搖擺的“地基”
2012年我國的“本土品牌的主要角色。而在三地品牌高速發展的背后,支撐的是織里、鳳里、環市三個龐大的中國童裝產業集群。
2011年,在綜合環境的不利的擠壓下,這三個地方的“不安”因素充分暴露出來。
織里“群體事件”
2011年10月26日,當地在推行童裝加工企業稅收“社會化征管”過程中,因個別稅收代征人員工作方法簡單,引起一外地業主不滿,后致少數童裝業主滋事,并逐漸演化成群體性事件,形勢直到29日才趨于穩定。
稅收政策的輕率隨意,加上“工作方法簡單”,是導致此次群體性事件的直接原因。然而,梳理此次事件的種種因素可以發現,當地童裝產業的轉型升級需求,與低級加工制造的現實矛盾,是此次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
不容忽視的是,處于稅收灰色地帶的“夫妻隊”已經成為織里鎮童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大多數織里童裝廠目前九成的加工任務都交給了“夫妻隊”。
但在有些人看來,“夫妻隊”的作用是雙面的。雖然其解決了一些童裝企業加工能力不足的問題,但加速了企業用工成本上漲和招工難。
織里人慢慢發現,“夫妻隊”的出現讓工人變得更為浮躁。工作時間自由安排,還能照顧家人,加上可觀的工資,這讓工廠工人的心中產生了不平衡,于是更多的工人參與到“夫妻隊”中去。而工人流失后,為彌補產能空缺,企業不能不求助于“夫妻隊”。如此下去,惡性循環。
另外,人口超出小鎮負荷,治安令人擔憂;工資上漲,卻年年缺工;市場競爭激烈,惡性競爭加劇。微小的變化每天累積,織里經濟社會格局逐漸發生分化,并終于在此次事件中集中爆發。
現如今這種集聚度“散而弱”的產業格局,直接導致了信息、技術、市場等資源難以共享和規模效率低下。
湖州市經委早就進行過調研,報告指出,“織里童裝大多數企業均屬于‘弱、小、散、差’之列,企業生產以貼牌代生產和相互模仿生產為主,集中在產業鏈底端。”
資料顯示,織里童裝的優勢也不盡如人意??椑锿b業用地約合1.2萬畝,每年稅收總額是1.73億元,算下來,每畝上交的稅收每年只有1萬元多一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政府大幅提高了對小加工作坊的征稅額度。
相關人士認為,政府有借“稅收杠桿”調整市場格局的意圖,借此將“夫妻隊”形式的童衣加工作坊淘汰出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