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改變日本
中國制造的產品目前已經普遍為日本平民大眾接受,甚至已經滲透到了日本社會的各個領域,人們平時所穿服裝的標簽上,絕大多數寫著“中國制造”,就連超市里的食品也大多來自中國。甚至可以說,中國貨成了日本人的生活支柱。
“中國制造”改變日本人衣食住行
在日本的所謂 “百元店”,什么東西都是100日元,而且品種豐富、應有盡有,幾乎是日本消費者添置日常家居所需必到之處。“百元店”的商品絕大多數來自中國,不管是家品,還是衣服、文具等身邊的東西,我們都能找到“Made in China”的影子。
“Made in China”甚至已擴展到飲食業及食品加工業。日本街上到處可以看到中國菜館,連日本廚師也開中國菜館做中國菜。不僅如此,日本人還在消費來自中國的加工食品。
在山東某生產車間,工人每天都在加工向日本出口的飛魚子和章魚。另一方面,日本人喜歡的鰻魚和活海膽正在中國的養殖場養殖,一批批等待出口到日本。生魚片是日本人最喜愛的食品之一,但日本消費者能夠享受到不帶魚刺的生魚片,全賴遼寧省中日合資的水產加工廠中的工人每天花費8小時用鑷子將生魚片中的魚刺一根根夾出。如果食品中有任何一塊碎骨沒有被剔除,就可能遭到顧客投訴。在中國加工的生魚片等海鮮已經打進了日本的許多快餐連鎖店和超市。
“日本文化”在中國生產
日本向來引以自豪的傳統產業,亦逐步向中國轉移。目前,人們很難再找到百分之百日本制造的和服。上世紀90年代,備受困擾的日本紡織業說服政府開放長期受保護的國內絲綢市場,允許外國絲綢生產商加入競爭。日本絲綢雖然質量絕佳,但是價格卻是中國、巴西或者東南亞國家生產的絲綢的至少20倍。隨著關稅下降、大量價格便宜的外國絲綢涌入,日本的絲綢行業近乎全面崩潰。為了減少勞動力成本,越來越多的日本和服會館在中國開設制衣廠。
最近幾年,著名的京都西陣區和服制造商在中國和朝鮮開設了制衣廠,并且把西陣和服會館里的織布機從100臺縮減到10臺。現在,和服會館只負責制作最新的樣板,樣板制作出來后會被運往中國,由中國的制衣廠批量生產。
和服業內人士坦言,幾乎所有的會館都在中國生產和服,或者使用電動織布機。很少會館仍在使用人手縫制,更重要的是,中國制造的和服與日本制造的和服其實表面上很難區分出來。
除了工業生產外,就連日本的創意工業亦來到中國尋找勞動力。如果有留意近年播放的日本動畫如高達GUNDAM系列等的片尾部分,不難發現中國動畫制作公司出現在制作組的名字中。日本手冢動畫制作公司(東京)為尋求文化交流和廉價勞動力,早在1991年就在中國設立了“北京寫樂美術藝術品”公司。迄今已經參與制作了“森林大帝” 、“鐵臂阿童木”等動畫片。該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僅為23歲。在計算機上給原畫上色等較簡單的作業基本上由中國員工完成。但公司的管理人員指出,中國動畫水平正在提高。但是如果放置不管的話,可能又走上大規模生產的路子,質量就難以保證。因此,還是需要日本的指導員來到中國督導制作。
“中國制造”的局限與突破
中國企業在堅守國內市場和進攻國際市場時,所憑借的主要優勢仍然集中在成本上,即主要是以價格優勢搶占市場,但這只是一種暫時現象,一旦日本或韓國或歐洲企業成功移師中國,我們既有的勞動力、地租等優勢(這是成本優勢的基礎)就會很快喪失,特別是研發投入,“中國制造”與“日本制造”存在著巨大差距。中國制造業者必須引以為鑒,以低技術為主體的工廠難以達到世界的標準。享譽世界的企業基本都有產品自主開發能力,能形成科研、生產、銷售、服務一條龍,而大部分中國工廠基本上是仿制或代工生產(OEM),技術上受制于人,利潤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別人手中。中國的科研體系與生產體系更是幾乎脫節,因此產品開發能力低,以仿制為主,自主開發的產品極少。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制造”、“歐洲制造”和“美國制造”企業,不僅正在將其生產基地移師中國,而且正爭相來中國建立研發基地,完善其研發體制,在搶奪廉價勞動力的同時搶奪優秀的中國技術人員。因此,中國企業當居安思危,在享受“中國制造"產品風行世界的同時,也要從技術開發、管理質控、人才培訓等多方面著手,方能真正由 “世界工廠”提升為“世界級工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