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商尋求替代中國以外的采購來源
隨中國大陸紡織及成衣製造業面臨通膨,薪資上漲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所造成的成本攀升,國際品牌商已開始到處尋求新的采購基地。
眾買家的選擇有很多,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東南亞鄰國越南及柬埔寨已經發展成低成本的生產中心,在南亞的孟加拉,盡管時而為破敗的環境及勞工標準遭受撻伐,但該國甚至以更低的成本著稱。中國大陸遽升的成本就是該國紡織及成衣出口產業開始遭遇困難的塬因,但目前還不能說大陸的紡織及成衣業就此走上衰敗;2012年,大陸紡織品及成衣分別出口958億美元及1,591億美元,亦分別成長1.2%及3.9%。中國大陸海關表示這種成長率為過去十年最低的。
但改變不僅如此,過去大陸訂單主要來自日本、歐洲及美國,但自2010起,在中國大陸與東協(ASEAN)十國建立自由貿易區以后,大陸製造業就吸引了更多亞洲地區的買家。依大陸海關資料,2012年東協各國向中國大陸採購了266億美元的紡織品及成衣,金額較2011年大幅成長34.2%。相反的,依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資料,2012年,中國大陸在歐盟進口市場的佔有率也自2011年的41%降為39.9%。在日本進口市場的佔有率自2011年的74.9%降為73.2%。
上海大華證券的分析師表示,由于歐盟仍陷于歐元危機,而因釣魚臺歸屬權的衝突而起的中日間的緊張關係也不可能很快就緩解,今年大陸與日本與歐盟紡織品及成衣貿易的情況不會有什么改變。惟,已轉做高檔產品市場的浙江紹興萬盛紡織的業務經理Jin Minya指出,有些大陸製造商把希望擺在高端產品市場,比如有機棉製的成衣,該種成衣就佔萬盛公司出口值的80%,有機棉製的產品價位雖比傳統品項高出40%,但是西方買家還是愿意接受。
柬埔寨及越南受惠
中國大陸在全球採購市場份量的消煺,讓柬埔寨及越南繼續得利,二國去年的紡織品及成衣的生產與出口都獲得大幅的成長。胡志明市一家針織成衣的主要出口商Nha Be Corporation(NBC)的總經理Michael Laskau表示,中國大陸的一胎化政策正在反噬他們,由于沒有足夠的工人愿意到大陸的紡織成衣廠上工,導致進口商無法準時接到貨品,而越南則號稱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充足勞工可以投入生產并且可以準時維持品質一致的交貨。
越南在2008年紡織品及成衣的生產與出口值僅75億美元,2012年已衝高到175億美元。這種好成績俟其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目前雙邊談判中)及與美國的跨太平洋經濟伙伴協議(TPP)都簽署后可望再急遽升高。柬埔寨方面,目前該國工資約中國大陸的叁分之一,甚至更低,柬國2012年紡織品及成衣的出口值已自2011年的39.8億美元成長為44億美元。柬埔寨製衣公會秘書長Ken Loo表示,柬埔寨受惠于中國大陸的”出走”有二大理由;一是市場進入(Market Access),柬國產品出口到包括中國大陸等主要市場在內都可享免稅待遇,二是勞工供應,受到投資遽增的鼓舞, 柬埔寨政府已大力推動紡織成衣產業。
依柬埔寨發展協會的資料,2012年柬國政府放手核準82家成衣廠的設立,投資總額計4.99億美元,另核準13家鞋廠(1.16億美元),2家襪子廠(2,500萬美元),4家紡織廠(900萬美元),2家手套廠(1,000萬美元)。而2011年只核準45家成衣廠的設立,投資額計2.05億美元,及7家鞋廠,投資額2,500萬美元。柬國政府官員及業界代表也都承認,目前針對工作條件而來且持續發生的一般罷工事件不會阻止成衣業的擴張。
孟加拉奪得中國大陸的訂單
往西邊看,情勢更清楚。孟加拉不僅吸引來自中國大陸的採購訂單,其自己也變成中國大陸市場的供應國。過去二年,中國大陸自孟加拉進口的成衣就膨脹了二倍。孟加拉針織成衣製造商及出口商公會(BKMEA)副理事長Mohammad Hatem表示,2012年6月截止的會計年度,孟加拉針織成衣出口中國大陸的金額,自前一年度的2,660萬美元成長117%,達到5,783萬美元。
以所有成衣類別來看,同上述其間,孟加拉製成衣出口中國大陸的金額,自前一年度的5,281萬美元增加到1.0452億美元。Hatem表示,孟加拉政府的目標是成衣出口中國大陸要達到5億美元。採購型態的改變很清楚,中國大陸的勞工成本已高,中國大陸正轉向製造更資本密集的高科技產品而非勞力密集的成衣產品,事實上,一個中國大陸製衣業的代表團最近就前往孟加拉考察在當地投資成衣業的可行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