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品牌舉辦時裝秀 渴望進入中國市場
K Fashion最近在上海南外灘舉行了一次上述三個品牌的時裝秀,非常成功。K Fashion的品牌大使Patricia Field表示,“目前來說,韓國是東亞地區最成熟、最緊跟潮流的時尚中心,過去日本一直領先,但韓國已經脫穎而出。對我來說,韓國是我在亞洲購物的首選。”
WWD指出,Buckaroo Jeans生產的牛仔褲適合風格硬朗的都市男女青年,Jessi NY簡單,兼具可佩戴性,目標群體是年輕人,而Zishen偏向保守,適合年齡稍長的人,偶爾有學院派風格系列出現。
這次時裝秀的組織者Cindy Hahn指出韓國的生活方式早已點滴滲入中國消費者的心中,但對于這些品牌來說,仍然必須做積極推進,使中國消費者對其的認知度加深。“一旦消費者熟悉品牌的名字,會更有利于韓國品牌在中國的銷量增長,”Hahn說,“現在要建立大的營銷平臺,來推廣這些品牌。”
BNP Paribas Group的分析師Mindy Shin也同樣表示中國消費者已經對韓國品牌有很深的了解。她也指出中國消費者赴韓旅游是韓國品牌進行品牌教育的好機會。“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到韓國旅游、購物,他們也會在互聯網上共享購物體驗和品牌知識,”她說,“因此,品牌在韓國本土市場的熱銷也會帶動其在中國的影響力。”
相關鏈接:
奢侈品公司都是些老牌的有上百歷史的跨國公司,他們在過去的百年歷史中多多少少都已經經歷過經濟的起起伏伏,匯率的時上時下,所以在他們的內部管理機制里有一套十分成熟的匯率風險防范機制。
由于這些公司都是跨國經營,他們的市場中有歐元市場、有美元市場、有日元市場當然也有人民幣市場,所以在他們的總部都會設計一個非常專業的外匯對沖機制,以避免匯率給他們帶來的風險。我以前服務的兩家跨國公司都有這樣的機制,在我的中國區的財務報表中甚至都可以看到這一欄的盈虧情況。所以從這一點上講,我們擔心奢侈品公司因為匯率的下跌而調整產品的零售價是多余的。
當然奢侈品是個充分市場化的市場,供需關系是主要的價格決定因素,當歐元走低,對于其他市場消費者來說,奢侈品就會顯得便宜。如果大家趨之若鶩,那么品牌方適時相應調高價格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一些反應迅速的品牌甚至已經這樣決定了)。
但這樣做的前提是品牌方要想清楚一件事。
他們的品牌的消費者到底是誰?歐洲人自己?美國人?日本人?中國人?俄國人?海灣阿拉伯人?其實答案早已有之,新興市場的消費者如中國人和俄國人大概也就是占了不到一半,加上美國人、日本人和阿拉伯人,那么奢侈品的消費占比估計就很大了,可能留給歐元區的消費不會超過20%的。這樣看來,奢侈品品牌方為了規避匯率風險或者獲取更大利潤,冒險漲價似乎“理所應當”。
中國消費者如果想乘機“抄底歐洲奢侈品”的話,動作應該快點,春節前后估計老謀深算的奢侈品公司估計都已經乘機加價了。不過,我個人認為他們在加價也肯定比在國內和香港面要便宜。
在這一輪的歐元下跌中,奢侈品品牌公司將有一場“你死我活”的博弈。誰能利用好歐元的杠桿,在奢侈品消費不景氣的時候,借勢匯率,搶占境外消費者,尤其是中國消費者,誰就能涉險而過。 反之,奢侈品的不景氣銷售將給他們帶來至少3年以上的萎靡。想想如何讓中國消費者買一個包包就可以省下兩張來回歐洲的機票吧。
對于品牌來說,我個人認為漲價一定是個不明智的選項。品牌方應該更多的利用歐元的弱勢借力將冬季奢侈品銷售旺季推向高潮,以“量”取勝,更何況奢侈品公司其實本來就不存在匯率損失(因為上面說的對沖機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