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導購可千萬別讓熱情嚇跑顧客
細心留意顧客每一細微動作,察言觀色,積極把握時機,快步迎上前去,敏捷有活力不拖沓。面部表情自然放松,真誠微笑,語調明朗愉悅。
我們的賣場、琳瑯滿目的商品、精心陳列的道具,這些對客人而言都是美味誘人的魚餌。到我們店鋪的客人就像是游來游去的魚兒,他們聞到了我們店鋪這些香噴噴的誘餌,看到了美麗整潔的商品,都會湊過來,有隨手翻看的,有駐步凝視的,有準備詢問的,有興起比劃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導購就要恰到好處地收起釣竿,讓魚兒上鉤。所以,能否抓住顧客需要幫助的時機非常重要。太早了,會把人嚇跑,就像案例一長沙友誼商店的男裝專柜;太晚了,也會讓魚兒跑掉,就想案例二的國際著名奢侈品品牌的帥氣男導購。
顧客一進來,熱情招呼之后,應給顧客以適當的空間讓他隨意瀏覽。留意顧客的肢體語言,輕聲詢問顧客的需求:
“您好,請問您是送人還是自己穿?”
“您好,請問您是想選上衣還是褲子呢?”
A. 與顧客的站距不少于3步(即約1米開外)。
B. 不要一直專注顧客的身體,要以自然放松的環境讓顧客去活動,但要隨時留意顧客的需求及動作。
C. 切勿兩個導購同時上前緊跟一個顧客,以免給顧客過大壓力(顧客形跡可疑時除外)。
如果顧客說出需求,那自然皆大歡喜,針對需求推薦即可。如果顧客說“隨便看看”或者不予回應,那就可以說:
“請隨意看,有什么需要請叫我,我是××。”同時,與顧客保持一定的距離,使顧客有足夠的私人空間,但要用眼睛余光關注顧客,一旦顧客需要幫助,即可主動上前提供服務。
一般以下情況是顧客有需求的時機:
A. 顧客目光專注于某一貨品之時。
B. 顧客表現出尋找導購或商品時。
C. 顧客與導購視線相遇時。
D. 顧客表現出詢問的語言或動作時。
E. 顧客隨意翻動商品猛抬頭時。
F. 顧客翻看吊牌時。
G. 顧客將已購大宗商品或紙袋放下時(抱小孩的顧客將小孩放下時)。
H. 顧客拿取或比試商品時。
I. 顧客手觸某一商品時(區別于隨意翻看貨品)。
J. 顧客與同伴談論商品時。
K. 顧客翻看畫冊、海報、POP等時。
L. 顧客詢問品牌產地等時。
注:切忌在顧客剛接觸商品瞬間突然發問,會嚇到顧客。
尋找顧客身上的個性化之處,適當用贊美或其他話題開場,從而打開僵局,打開與顧客溝通的局面。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是一個臺資企業的老板講過的他回臺灣購物時的一個真實經歷:
他隨意走進了一家店鋪,是賣養生化妝品的,說實話他對這塊并不感興趣,轉了一圈準備出去。這時那個導購員突然看著他的手說:“你的手也長倒刺啊?”他莫名其妙,怎么會看到我的手長倒刺了呢?他的手長倒刺是經常有的事情,既不雅觀又很痛,雖然一直為此有些苦惱,但也從沒當成一回事。結果那導購又說:“我的手以前也長倒刺,很難受的,挺痛的。不過我后來咨詢了醫生啊,是缺乏維他命B,然后涂一種維他命的藥膏就好了呢。”“是嗎?”這個老總好奇地問道。“真的呀,而且那個藥膏很便宜,只要幾十塊錢臺幣,我知道前面就有家藥店有賣,我帶你去啊。”導購熱心地回答他。結果就真的帶他到了前面的藥店去買。他當時覺得挺感動,人家又這么熱心,不太好意思,就問你賣的是什么產品啊。導購說,我們做的是純天然養生的化妝品,可以有什么什么功效,你可以送給太太啊,她肯定很開心。結果后來他在那個導購手里買了將近幾萬塊臺幣的產品,回家送給了他太太。
在顧客需要幫助時,及時用標準語言詢問及推薦,如:
A. 你好,需要幫忙嗎?
B. 喜歡不妨試試看?
C. 想要這一款嗎?先生。
D. 這款的顏色(款式)很適合您,不妨試試看?
E. 這款采用了我們今年的特色面料(工藝),可以穿上感覺一下,很不錯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