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馬克重回故鄉,舉辦追根溯源服裝展
馬可,在設計師中算是一個例外。只參加過一次大賽,拿了一個“十佳”,隨即“退隱江湖”,埋頭做自己的服飾品牌。從創建“例外”到“無用”,就此脫離時尚,用她自己的話說是,“看中什么,就會放棄什么”。
在“例外”大獲成功后,2006年馬可去珠海成立了“無用”工作室,在那里,幾十個工人(包括來自貴州偏遠地區的手工藝人),每天從事紡紗、織布、蠟染等,一個月只能生產100多件衣服。同時,馬可還外出記錄了全國近100種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在外人眼里,執著于這類不討好不賺錢的事,馬可或許是個怪人。
時裝事業上的成功令她備受世界各大時裝周的青睞,這十年里,她多次參加巴黎時裝周、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等國際性活動,在珠海、北京等地也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但馬可說:“貴州精湛的民族手工技藝,紡織、刺繡、苗繡、蠟染技藝等民族元素是其他民族文化難以企及的,”更為她的創作帶來了豐沛的靈感。
早在2000年,馬可就開始對全國各地民間手工藝進行走訪和調研,唯獨貴州精湛的民族手工技藝,特別是黔東南州的苗族服飾令她情有獨鐘。走過88個貴州村寨的馬可,通過一次次的鄉野調研,不僅學習到了貴州少數民族古老智慧的生活哲學和綠色生活方式,貴州豐富的民族資源對她個人創作上的成長、設計思想的形成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早已把貴州視為第二故鄉的她,就連婚禮也是在貴州黎平侗寨舉行的。
本次展演的主題定為 “尋根溯源”,尋的是文化之根,溯的是生活之源,馬可說:“這正是我對貴州民族文化情有獨鐘的最好詮釋。”
這不是一次常見的T臺走秀
此次 “尋根溯源”展演并非常見的T臺走秀,而是結合了貴州幾百年流傳下來的民歌、舞蹈、樂器等元素創作而成,并由貴州本地的各民族原住民參與演出。
而展演呈現的42套全手工服裝作品,是馬可多年來對貴州民間手工藝調研成果基礎上,以國際化視野精心設計而成。展演的舞臺設計和表現形式把貴州民族文化與現代藝術進行了深度融合。
馬可說創作團隊希望通過那些千百年來一直陪伴著貴州人民的染布晾曬、田間勞作、民族歌舞等日常生活場景,來喚起人們對祖先農耕生活的記憶以及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貴州原生態民族文化的感悟。
每次來到貴州都有重返故里的感覺
采訪時,馬可對記者真誠的說到:“在貴州調研十幾年來和貴州手工藝人們同吃同住,是我覺得作為設計師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每次來到貴州都有種回家的感覺。”
貴州是眾多民族文化的根源,馬可說,一方面希望盡己所能利用“無用”這個平臺,尋找新的傳承人,讓更多的年輕人來貴州學習傳承貴州手工藝文化。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帶動貴州手工藝人及手工藝產業的深度互動,與貴州的手工藝傳統文化有機碰撞融合,讓豐富多彩的貴州民族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帶著對貴州深深的眷戀,馬可決定“無用?尋根溯源”民族文化展演活動后,將會在貴州落戶成立工作室,并建立設計生產基地,讓更多手捧傳承技藝的特殊群體走上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