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中國制鞋行業產業結構調整任務緊迫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中國鞋類產品產量已達100億雙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并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中國制鞋業的高度關注。中國皮革協會制鞋辦公室主任衛亞非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要冷靜地看待這個數字。過大的產量對中國市場乃至世界市場都是壓力,中國制鞋業的可持續發展更要重視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優勢。過大的產量使制鞋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探索行業發展新模式變得更為緊迫,這也是未來幾年內制鞋業走名牌發展之路,進一步做強的關鍵?!?nbsp; 產業優勢與劣勢 衛亞非強調的“冷靜”自有她的道理。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制鞋業抓住世界鞋業制造中心向中國轉移的發展機會,充分利用自身在生產成本、勞動力資源和原材料供應等方面所具有的優勢,不斷完善產業鏈和配套設施,加工生產能力不斷增強?,F在的中國制鞋業,在完成了大規模的設備引進和技術改造,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的同時,具備世界任何國家都無法相比的加工能力和國際中檔以上的加工水平,擁有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加工技能相對較高的勞動力隊伍,而占世界人口1/5的13億人的國內市場,將成為鞋類產品的第一消費大國。 另外,從產業布局來看,全行業已打造出生產集中的特色區域:如浙江、江蘇的男鞋,廣東惠州、成都武侯的女鞋,福建的旅游鞋等;在皮鞋和旅游鞋中培育出了27個中國名牌產品;在行業中誕生了以質量、規模、品牌知名度制勝的6個中國領先鞋王、8個真皮鞋王和25個真皮名鞋;形成了100億雙的產能,占世界鞋類產品總產量的50%以上,成為世界最大的鞋類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 據衛亞非介紹,目前,我國生產的這百億雙鞋中有近80億雙用于出口,其余產品供國內市場消費。2007年第三季度,我國共出口各種鞋類產品64.4億雙,創匯183.6億美元,平均單價2.85美元,分別比2006年同期增長了10.4%和15.9%。值得關注的是,受歐盟反傾銷的影響,2007年1月到9月,我國皮鞋出口數量連續9個月出現負增長,使皮鞋出口數量比重比2006年下降2.4個百分點,出口金額下降1.8個百分點,這將直接影響中國鞋類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受國內消費升級的影響,同期國內進口鞋的數量以大于50%的速度增加。其中,2007年9月皮鞋進口的數量增長了44.6%。 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我國鞋類產品出口凸現出結構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出口產品量大但價格低,出口企業多但規模小,來料加工多但自有品牌少。 此外,同其他傳統加工類產品相似,我國制鞋業仍處在產業鏈的末端,我國對國際市場鞋類分銷的中間環節還缺少控制能力,對零售環節的網絡建立還處在初始階段。出口產品附加值低,單位能耗產生的產值低等,都迫使我國制鞋產業一定要調整結構,改變原有的貿易增長方式,才能把產業做大做強。 靠品質角逐市場尚未成氣候 衛亞非強調指出,目前,我國制鞋業已在國內外市場樹立了大的形象,但要實現跨越,邁向強者行列,應該審視我國制鞋業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的距離。衛亞非說,這與我國制鞋業目前還處在制造階段有關。 據介紹,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意識上。即生產企業如何看待自己的產品?要讓產品給消費者帶來什么?目前,我國相當多制鞋企業是在機械地完成鞋的組裝,生產就是滿足產品的組裝過程,還沒有認識到市場對鞋類產品舒適性、健康性和環保性的要求。二是在設計理念上以復制為主,在個性化產品的推出上缺乏新意。這與國內制鞋業缺乏受過良好教育和文化熏陶的設計團隊有關。目前,國內大多數制鞋企業的設計和開發還停留在師傅帶徒弟的階段,而來自院校的設計師更多關注的是制鞋工藝和管理,這一點與國外專業設計師很不同,他們往往從人體的運動結構出發,在鞋底與幫面的設計以及材質的使用上不斷創新,使之穿著更舒適、更健康。三是在工作效率上的差異。這包括原材料存放、物流配貨、商品管理、在線生產等還處在機械管理階段,企業盲目追求生產線的長度,而使部分生產效率損失在生產線上,提高工作效率尚需改變現有的生產結構。四是信息化技術相對落后,大量的數字計算、物料核算、貨物流動、資金往來等多由人力完成,從而造成企業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反饋滯后。目前,國際市場鞋類產品的物流已進入從企業倉庫打包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專賣店的階段,而且對每一個產品的消費信息都有非常清晰的記錄。反觀國內企業,將現代信息技術嫁接到傳統產業中的很多,但使用的效果不佳,物流過程不僅環節多,資源浪費嚴重,而且更不知產品的最終流向,致使企業不能及時掌握市場銷售信息,資金回籠速度慢,降低了競爭力。 向高附加值產品要效益 衛亞非說,基于上述兩大現狀,再加上近幾年來不斷出現的國際貿易爭端、反傾銷以及國內市場對中高檔產品需求量的不斷上升,100億雙的產能應該讓中國制鞋業感受到更多的生存壓力和發展壓力。而要減壓,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走品牌發展之路,在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上下工夫,在發展模式上不斷創新,進而在國際市場叫響中國鞋類產品知名品牌,塑造中國制鞋業新形象。 目前,國內一些已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制鞋企業已在這方面帶了一個好頭。比如,康奈通過與國際鞋業標準組織的合作,開發高檔次的皮鞋產品,并通過在發達國家建立專賣店的形式進行產品銷售,使出口產品的最高售價已達60美元~70美元一雙;2007年5月,國內皮鞋和旅游鞋生產領軍企業百麗和安踏先后實現了在香港的上市,為傳統產業融資拓展了一條新渠道,為企業研發投入、渠道建設和品牌宣傳提供了更多的支持;2007年11月,百麗又出資16億元收購了業內知名企業森達鞋業及系列品牌,完成了制鞋業一次最大的并購,由此也傳遞了中國制鞋業將通過合作、并購等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不斷開發高附加值產品,進一步做強的信號。 與此同時,中國皮革協會在引導行業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方面也在進行著積極的努力。其中,已頒布并正在實施的《皮革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2006年~2010年)就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皮革行業要大力“倡導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長時間內爭創3~5個世界知名品牌,為從皮革生產大國跨入皮革強國打好基礎”。要實現這個目標,有兩個發展的關鍵點,一是品牌建設,保證產業可持續競爭的能力;二是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把產業做強做大。在2007年9月召開的理事會上,又再度向全行業強調指出,實施名牌戰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品牌產品走向世界,是2008年中國皮革行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