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喜得龍董事長林水盤:鞋業騰龍
關注理由
愛拼敢贏的他,17歲時看中鞋業市場的潛力,一頭扎入浩瀚的鞋業世界,白手起家,努力吸收各種養分,幾年后,自創企業,憑著在行業多年的摸爬滾打,漸漸觸摸到國內體育運動品牌的塔尖,被國務院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委會評選為“首屆中國經濟百佳杰出人物”。
今年,他38歲,又攜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投入巨資成立運動裝備產品研發中心,接軌國際頂級品牌的研發模式。
他就是林水盤,21年辛苦創業,走在打造國際頂級運動品牌的征途上。
人物名片·林水盤
泉州市人大代表
晉江市第十四、十五屆人大代表
晉江市青年商會副會長
晉江市制鞋協會副會長
喜得龍(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人物·創業故事
17歲學徒創鞋業大品牌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膾炙人口的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形象地描繪了閩南人在創業過程中愛拼敢贏、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泉州晉江人林水盤也用自己的創業歷程為這首歌曲作了詮釋。
成長
17歲當鞋廠學徒
上世紀80年代初,晉江不少人依靠幾把錘子、剪刀,幾臺縫紉機起步,進入鞋業制造行業,從事投資少、技術要求不高的珠拖鞋、硫化鞋生產,并迅速發家致富。
在這股創業熱潮中,當時年少的林水盤也是一份子。他萌發出要做一番大事業的理想。
事物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冒進只會帶來失敗。林水盤一開始就顯示出超乎年齡的睿智,沒有急于開辦工廠,而是選擇先熟悉行業,充實自己。
1985年,17歲的林水盤開始了自己的學徒生涯。在一家制鞋企業里,他干過包裝、跑過業務、闖過市場,對企業的產供銷一條龍運作模式了如指掌,積累下豐富的企業管理知識和市場開拓經驗。
創業
辦簡陋小廠艱難起步
1992年,在家人、親戚和朋友的支持下,林水盤創辦起一家小鞋廠,包括家人、親戚和朋友在內僅十幾名員工。
起步階段,由于資金缺乏,條件非常簡陋,廠房也是租賃的。他回憶道:“當時的廠房天花板的原材料都是瀝青。”
可盡管廠房很小,就像幾間簡易搭蓋的小工棚,他還是取了個響亮的名稱——喜得龍。“因為中國人喜歡把龍當作吉祥物。”他說。
由于管理經營有方,江蘇、浙江、山東等地的客商紛紛帶著各種適銷對路的樣品找上他,他也能按客戶要求加工生產,按質按量按時交貨,小鞋廠不斷發展壯大。
奮進
創品牌做通產銷鏈
替別人“做嫁衣裳”的簡單加工生產,是當時所有小家庭作坊、小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充其量只能算作其他企業的加工生產車間,只能充當“二傳手”。而且,給別人加工,自主權掌控在別人手中,規模較小時,企業效益上不去;規模大了,企業風險又迅速增加。
必須提高行業地位!
他逐漸意識到,替別人加工不能直接與終端消費者見面,是無名“二傳手”,利潤低,非企業長遠之計。他決心改變這種現狀,做通產銷鏈條,獨立開發設計、生產,創立自己的品牌。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已初步完成原始積累的他,開始著手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注重研究設計新產品,開注重廣告宣傳,樹立品牌形象。
此時的喜得龍鞋廠,在懂經營、善管理、愛拼搏的林水盤鍛造下,取得長足發展,逐漸脫穎而出,企業規模比建廠之初擴大了150多倍,成為當地一家規模較大、工藝質量較高、誠實守信的中型制鞋企業。
完善
求發展廣納賢才
林水盤平時善于積累分析,并經常外出實地考察。他感到,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深具市場開發潛力。
他充分利用平時從報刊、互聯網等多種渠道收集到的國內外鞋業生產銷售和發展趨勢信息,利用曾經為海內外一些知名企業加工生產各類名牌鞋子的有關數據進行綜合整理分析,又往返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進行實地調查研究。
經過反復論證、研究比較,他發現全球體育產業的年產值高達4000多億美元,且年增長率達到20%以上。而國內的體育產業起步晚、規模小, 1997年,全國體育產業的增加值為156.37億元,1998年為183.56億元,約占當年GDP的0.2%左右。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數據達1%- 3%,相差大約10倍。
盡管前景誘人,他還是保持清醒的。他深深懂得,企業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
為了造就企業騰飛的翅膀,他果斷提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五湖四海,唯才是舉”的人才戰略。之后,他求賢若渴,廣發“英雄帖”,不斷引進高級人才,為名牌戰略執行和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團隊保障。
不久,企業匯集了國內一流的設計師、工程師、高級管理人才,培養和吸納了一大批熟練的高素質一線產業工人,建立起現代化技術及完善的企業管理機制,全面推廣辦公自動化系統,打響了自己的品牌。
夢想
造全球頂級運動裝備
“愛拼才會贏,善拼能長久”,既是林水盤創業生涯的座右銘,也是他奮斗歷程的真實寫照。而進軍奧運會,為世界冠軍打造精良裝備,更是他畢生的追求。
現代體育競技場上,運動員在技術體能及臨場心態上挑戰人類極限的同時,對自身裝備的性能、品質也有極高的要求。
在國際市場上,體育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面臨著科技水平的競爭。體育產業要想進步和發展,必須借助高科技。“高科技是推動任何產業發展的動力源,為奧運冠軍打造精良裝備的崇高愿望,是我事業發展的原動力。”他說。
多年來,他把體育科技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注重新產品研究開發能力的提升。為此,他與國內外多個高端科研單位強強聯合,如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合作,把領先科技運用于生產,內外整合,為顧客提供高附加值產品。至今,他已獲專利20余項。
為實現進軍奧運會的夢想。去年底,他又投入巨資籌建一座占地百余畝的花園式工廠,引進當代國際最先進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林水盤正醞釀新一輪發展戰略。
人物·印象
大局觀
大凡成功的企業家,總有其特立獨行的一面,或精明謹慎、或豪情萬丈。38歲、事業有成的林水盤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成熟”與“穩重”。從他的言語中,可以清楚地感覺到他不緊不慢,氣定神閑的大局觀。
皮鞋、休閑西褲、T恤、西裝。與林水盤幾次接觸,他的穿著風格一致,就如路上南來北往的行人般普通。這讓相貌平凡的他,甚至走在路上會很容易就被淹沒在人海中。
接觸中,按照閩南人好客的習俗,他泡上好的鐵觀音招待我們,但并沒有顯示出特別的熱情,往往是寒暄幾句就直奔主題。
回答問題時,他的語速總不急不慢,語氣也很平淡,從中很難感覺出他對過去的絲毫喜怒,以及對未來的萬丈豪情。
問及企業成長時,他又反復強調:是歷史的機遇、黨和國家的良好政策、員工的辛勤努力才造就泉州企業今日的盛況。
去年他開始建設新廠房,那段時間,不管多么繁忙,他每天都堅持到工地走走看看,給出自己的意見。實在太累了,他就在工地上用自來水洗把臉。
家人疼惜他,說:“什么事都要自己操心,不懂得照顧自己。”可他只是笑笑:“畢竟公司只有短短10來年歷史,不像國外百年企業那般,管理仍會有不到位的地方,而新廠房包含了我大半的心血,我要讓員工在新廠有家的感覺,絲毫馬虎不得!”
正視企業所處發展階段的差距,則顯示出他理性的一面。
認識差距,并不意味著妄自菲薄;以身作則,也并不代表著專橫獨斷。對于未來,他也有清晰的輪廓,為調動職業經理人的積極性,他想對企業實施體制改革。
他認為,領導如果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抓,沒有巨細之分,雖說十分負責任,卻可能使下屬的智慧與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因為本來屬于下分內的事,領導代勞了,自己就不用花什么心思,阻礙了下屬的創新意識。再有,領導事必躬親占用大量時間與精力,不利于自己集中力量對組織的全局性工作做深思熟慮的思考,結果可能抓了很多芝麻,卻丟了個大西瓜。
“領導在組織中發揮應該是‘腦’的作用,而不是‘手’的作用。”他詮釋道。
人物·對話
“非專業”是運動消費主流
關于整合
科研很多“寶貝”可嫁接
早報記者(以下簡稱記):您與多所科研機構有深層次合作,就您看來,泉州民營企業目前可整合的資源有哪些?
林水盤(以下簡稱林):從目前泉州的經濟條件來看,有很多產業資源可供企業整合,泉州企業應該主動走出去和科研機構合作,因為科研機構有很多“寶貝”——許多好項目還沒轉化為生產力,我們完全可以把項目和人才嫁接過來。
關于行業
非體育專業群體潛力大
記:泉州鞋行業中,多數品牌的傳統市場定位以消費者的年齡、消費層次等為依據,對此您有何理解?
林:品牌規劃首先要對品牌進行準確定位。隨著經濟的發展,運動占整體生活的比重越來越大,其中,專業運動領域的品牌競爭更是激烈,強手如林;休閑運動品牌則除具有鮮明的品牌性格外,價格成為最主要的競爭因素。我認為這些都不宜作為我們的品牌定位方向。
體育運動未來將更多地作為人們娛樂、休閑的生活方式而存在,因此,確立以滿足非專業運動人群對運動產品的消費需求,應該是品牌定位的訴求方向。
關于營銷
同步規劃提升競爭力
記:近來,眾多企業都在整合資源,掀起新一輪營銷熱潮。去年您也對自己的品牌作了系統、詳盡的營銷規劃。能否透露您對行業未來走向有何判斷?
林:科學的規劃是計劃實施的有力保障。營銷是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