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雙星的利益拉鋸戰
禍起蕭墻往往是一個企業的致命傷。雙星集團爆發內戰,總裁汪海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這一過程中,影射出雙星集團、名人實業及其成都雙星長期存在的盤根錯節的控股權關系。剝繭抽絲,有兩條線貫穿其中。 一條線是雙星集團與成都雙星之間的恩怨糾葛。1999年,汪海“冒著殺頭和蹲大獄的危險”對市場一線進行賣斷。經過改革,成都雙星從雙星集團下屬的西南經營總公司搖身一變為私營企業,其身份是雙星集團產品的地區性代理,雙星集團不持有成都雙星的股份。2004年,汪海又對成都雙星進行賣斷改制,成都雙星具有使用“雙星”、“DBSD”等集團商標的權利,并給予“免收4年經營權費,免收4年品牌使用費”的優惠。 借集團東風,成都雙星迅速壯大。汪海放權子公司,有效地提高子公司經營積極性,在經濟改革中充當了先行者的角色。然而,成都雙星的翅膀硬了,想掙脫雙星集團的控制,更何況集團公司在之前已有了放權的承諾。所以,等到雙星集團感到放權過寬的危機而準備收權時,成都雙星已聚集了阻撓收權行動的底氣和力量。 另一條線是雙星名人。雙星名人全稱青島雙星(愛股,行情,資訊)名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由雙星集團、雙星集團工會以及以汪海為代表的10名自然人共同持股。其中,汪海占21.88%,為第一大股東,雙星集團和集團工會分別持有16.5%的股份。盡管汪海一再稱“雙星名人并不是我一個人的,我也不敢說雙星名人就是我汪海的公司”,但雙星名人到底姓“私”還是姓“公”,難以定論,這成為雙星內戰的一顆隱性炸彈。 該來的總會來。雙星集團遭遇了“諸侯各自為政”,雙星品牌成了過度放牧的公共牧場——代理商單打獨斗,甚至互相打價格戰,服務質量差,不能體現名牌形象,擾亂了市場秩序。在這種情況下,汪海不得不整合銷售渠道。與此同時,成都雙星的蛋糕越做越大,總資產近3億元,年銷售額達7.5億元。 2007年,汪海要求雙星名人公司代表雙星集團對成都雙星控股51%,成都雙星則以“質疑名人實業控股成都雙星的合法性”為由拒絕,由此雙方展開了硬碰硬的口水戰與實打實的經濟封鎖行動:成都雙星指責汪海侵吞國有無形資產,雙星集團則解除了對成都雙星的代理授權,切斷貨源。雙星名人這條線終于搭在第一條線上,體制改革遺留問題成為汪海控股成都雙星的瓶頸。借著“51%股權”的焦點,兩條線短兵相接。 透過“控股51%”之爭,我們看到的是利益的碰撞。汪海想總攬整個雙星大局的利益,成都雙星則固守本方利益。 不過,到現在為止,內訌的火藥味淡了下來:汪海多次表示,“如果成都雙星還愿意坐下來談品牌代理的問題,我隨時歡迎。”成都雙星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我們對雙星和汪海的感情始終都不會改變。只要汪海愿意,我們隨時可談。”說到底,還是利益將了他們“硬戰”的軍。 其一,對于汪海來說,自己曾與劉樹利一起打拼雙星江山,關系親密,劉樹利夫婦肯定知道汪海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這使得劉樹利夫婦在“攻擊”汪海時更有話語權和可信度。一旦被汪海逼急了,為了扳局,他們翻某些舊賬,也不是沒有可能。再者,成都雙星為整個雙星的發展立下赫赫戰功,真要把成都雙星搞垮了,再要培養這樣一個有力的左膀右臂,恐怕尚需時日。 其二,對于成都雙星來說,雙星集團的斷貨之舉會使自己陷入“無米之炊”的尷尬,盡管自己有特星品牌,但與樹大根深的雙星品牌相比,特星撐不起局來。倘若來個持久戰,成都雙星難以生存。即使真能分了家,再重整旗鼓談何容易。再者,那些信誓旦旦要跟隨成都雙星的經銷商,在雙星集團的利益誘惑面前臨陣倒戈也不一定。 為了利益,雙星集團與成都雙星開始嘗試走妥協路線了。但妥協中仍不乏劍拔弩張:雙星集團通知成都經銷商,“嚴禁在雙星專賣店銷售非雙星產品”,拉開雙星與特星爭奪成都市場的戰爭。 如果堅持分裂,無論是雙星集團還是成都雙星,都會“殺敵一千,損兵八百”,尤其是汪海,可能比劉氏夫婦損失更大。和解則是皆大歡喜。 和解需要妥協,妥協是一種策略與藝術,是以柔克剛,以小失換大得。至于如何和解,要看汪海的妥協戰略是否運用得貼切恰當。對于這點,我們拭目以待。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