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服裝財力合理模式(1)
未來服裝產業將會是大規模生產、大規模定制和高級成衣定制幾種模式并存的局面。在國內將會有一部分服裝企業轉向大規模定制,并引入數據化、信息化,這是不可逆轉的生產方式。
數據庫內有著6億多個板型數據,僅幾分鐘就能調出與客戶身材相匹配的西裝板型,并打印出圖。生產車間的吊掛線上沒有一件服裝是同款式、同顏色,從最初的個性設計到最后的成衣配送僅幾天時間而已。這就是山東紅領集團的大規模服裝定制模式的真實寫照,也是信息化有力支撐的典型樣本。
在國內大多數服裝企業還在進行大規模生產模式的今天,大規模定制已經在歐美等國家流行開來。品牌店內的測量師會精確地測量出每位顧客的身材尺碼,并在客戶有要求的部位進行設計,將客戶最終測量出的數據傳輸回企業的板型數據庫,并找到合適的板型進行匹配,再針對每位顧客對服裝的顏色、款式、配飾等不同的個性化要求進行設計,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生產,最后配送到顧客手中。這樣的大規模定制模式既保持了規模大、高速、高效、低成本的優勢,又使每一位顧客都擁有只屬于自己尺寸和個性的服裝,真正實現了“一對一”的個性化匹配。
信息化支撐是關鍵
如果能夠在數據庫中找到與每一個顧客身體尺寸都匹配的板型,那么企業在大規模生產的前期階段就做到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撐
在國內,提到大規模定制,很多消費者都會將其與高級成衣定制的概念相混淆。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服裝集團公司總工程師、中國服裝設計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聞力生對本報記者說:“現在國內的很多服裝品牌都開拓了高級成衣定制的業務,以藍豹西服、白領女裝為例,他們都有頂級的設計師為客戶親自測量身材,然后根據顧客的要求進行設計,如果顧客需要,這種高級成衣定制中還會有手工制作的環節,這樣下來整套服裝的成本將非常高。同時這種生產模式的顧客群體范圍也非常小,大多都是針對VIP會員、高端人士來進行服務。全年也就生產二十萬套,只針對十幾萬的消費者。而大規模定制則不是簡單的人工設計、人工測量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的是現代化的高科技技術做后盾,需要全面的信息化來支撐。”
大規模定制首先需要的就是前期設計的信息化。從顧客進入到店內開始,就要有三維人體測量儀對顧客的身材進行掃描,并做到100%的測量準確度。然后將這些三維測量結果傳輸回企業的數據庫,和數據庫中的板型進行對接。這又要求企業要有一個很全面、很成熟的人體板型數據庫,而這些數據還要與各大類的服裝數據相對接。如果企業能夠在數據庫中找到與每一個顧客身體尺寸都匹配的板型,那么企業在大規模生產的前期階段就已經做到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撐。“但是三維人體測量儀在國內企業中應用得太少,因為它的投入成本非常的高,同時還需要高科技人才進行操作。從三維的CAD測量圖,轉化為平面的二維圖,在轉化為樣品、材料等等,這樣的過程都需要全面的信息化。而數據庫方面,如果想要組成符合中國13億人甚至全世界60多億人身體尺寸的板型,則需要企業多年的板型收集與數據庫管理,而這些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都有著不小的困難。”聞力生這樣對記者說。
其次,大規模定制需要生產過程信息化。如果一個大規模定制的企業,每個月有十幾萬的訂單,則需要每天都要生產幾千件的服裝,而這些服裝因為顏色、面料、款式都不同,顯示出了縫制的特殊性。在這個生產環節中,必不可少的是電腦控制的吊掛線。通過電腦集成控制,對生產數據進行即時采集、分析和實時處理,有效解決了制作過程中輔助作業時間比例大、生產周期長、成衣產量和質量難以有序控制等問題。
再次,則是RFID射頻識別技術(俗稱電子標簽)。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運用RFID技術,可以將整理、整燙、入庫、倉儲、配送等一系列的環節都通過技術連接起來,實現全面信息化。用科技手段控制整條流水線,從而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在法國南部,著名牛仔褲品牌Levi’s每年都有著500萬條的生產數量,但是營銷人員卻少之又少,這全部要歸功于RFID管理系統,它減少了人工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