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鴻星爾克的戰略與品牌定位(1)
半個月前看到《廣告渲染舉重概念安踏搶“首金”果實?》的報道,就想寫點什么關于“鴻星爾克”的。作為“中國第一家國外上市的運動品牌”的鴻星爾克,近幾年來的快速崛起,引起筆者的興趣。2006年,鴻星爾克銷售收入突破14億,2007則達到20億,發展速度不可謂不迅猛。
在1999年—2003年的泉州鴻星爾克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品牌。扎堆的品牌、成批的明星、雷同的定位(或許根本沒定位)與推廣模式,讓消費者根本分不清,這些后來者誰是誰。2004年左右,鴻星爾克發現了快速增長的網球運動市場,把自己定位于“中國網羽專業裝備第一品牌”專業化細分市場定位,讓這個品牌找到了方向。
2005年11月,鴻星爾克易名“中國鴻星”低調、“低估”方式在新加坡上市。2005年的上市,募集到手的2億資金并不算多,但是為06年的發力、“血拼奧運”打下了基礎。公司治理結構的調整,管理規范化、系統化的努力,讓這家直到安踏上市——才被發現已經上市的公司,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2005年,世界領先的耐克與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紛紛超越了“中國體育用品第一品牌”李寧;05-07年另一個國際品牌KAPPA在中國范圍內又快速崛起,其它許多海外運動品牌看好中國市場的容量與增長潛力,紛紛加大投資力度,希望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果實”。以耐克、阿迪為代表的多個國際品牌,在高端市場呼風喚雨;“晉江系”的代表安踏也站穩了第二梯隊的中端市場,開始向李寧發出挑戰;中低端的泉州二線運動品牌,內心世界焦慮無比,希望盡快在混戰之中,進駐第二梯隊。這樣“不上不下”的運動品牌,單單在泉州就為數不小,比如三六一度、喬丹、亞禮得、匹克、喜得龍、金萊克等等,還有鴻星爾克。
經歷了近10年的“品牌斗爭”,人都長大了,稚嫩的企業也成熟了一些。這些為數不多的“品牌運動”結存下來的碩果,也變聰明了。他們沒有必要在專業運動領域與這些領先品牌“血拼”,差異化、專業化細分策略,讓他們看到了未來。比如,特步的時尚化路線,一排的娛樂明星,比如匹克堅定的籃球路線,讓它形象清晰,還有就是本文的主角鴻星爾克——在網球專業市場找到方向。
200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出現明顯的衰退,眾多跨國公司紛紛以中國為避風港,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總比消費水平下降的其它市場的狀況要好。經濟形勢欠佳、行業競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等趨勢,示意中國運動用品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殘烈。這樣的形勢和環境,就要求我們謀定而后動。
為什么“首金”果實被搶
08年奧運會首枚金牌誕生(陳燮霞舉重)之后,安踏舉重廣告搶先出爐:一名與陳燮霞略有幾分相似的女子高舉杠鈴,左側打著醒目的“冠軍脊梁中國造”7個字,下文是小字體的說明,“212公斤女子舉重48公斤級中國勝出”。
事實上,鴻星爾克才是中國舉重隊的贊助商。
08年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自然是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早在2007年初,鴻星爾克就與中國舉重隊簽約,“押寶”首金,營銷奧運。一切都很順利,但是“首金”的第一個globrand.com宣傳者卻是安踏,而不是早早布局的鴻星爾克!
為什么?
品牌管理沒有規劃或反應滯后,本來應當是什么?比安踏更先發布?要求還要更高一些:“北京奧運會第一枚金牌鴻星爾克舉起來”的廣告、物料已經在奧運會開賽之前準備完畢,屏住呼吸,只等中國舉重隊奪金。還應有一套備用方案,中國舉重隊沒能奪金——“奧運重在參與、鴻星爾克與中國舉重隊在一起”。
今年7月,中國廣告協會要求:在奧運會期間,任何未經授權和批準使用本屆奧運會參賽運動員、教練員、官員等作為形象代言人的廣告將暫???,否則將視作違規侵權。事實上劉翔代言耐克的廣告依舊在電視上投放,“擦邊”式奧運營銷的企業也絕非少數。鴻星爾克還可以通過采用投放“消息報道”,而不出現代言人形象(或以其它舉重人員形象出現)方式的廣告——奧運會之后,馬上換上陳燮霞舉重的廣告。撇開這些,奪得首金的物料,在陳燮霞奪金的那一刻,就必須貼滿鴻星爾克旗下的所有終端店鋪。
一個“唯一入選巴黎盧浮宮的中國男裝品牌”,就讓勁霸牛氣了好幾年,“北京奧運會第一枚金牌鴻星爾克舉起來”、“中國第一家國外上市的運動品牌”,這樣的獨特、“第一”宣傳,會讓鴻星爾克獲得怎樣的回報?對于致力于擠進第二梯隊、或超越競爭對手,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就是,在宣傳與推廣中頻頻出現“第一”,才能讓消費知道,你在前進、在超越,你是領先的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