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組織鞋企來華推銷
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日前聯合意大利制鞋業者協會,組織了五六十家意大利知名制鞋廠商來華推介意大利鞋,同時還從意大利鞋業博物館的展覽中遴選出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制造的鞋款展出。
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賴世平強調,他們已連續兩年在京發布下一年的“意大利鞋業流行趨勢”,該活動已成為意大利制鞋業和中國意大利鞋對中國的出口發揮出重要作用。
補充:
據報道,商務部近日對歐洲高端鞋類制造商發出“含蓄警告”:在目前這樣的困難時候,中國承受著保護本國產業、使其免受歐洲高端鞋類進口產品沖擊的巨大壓力,歐盟應當積極響應雙方自由公平貿易的共同目標,立即宣布結束針對鞋類的反傾銷措施。相關數據顯示,這些關稅措施已使中國對歐盟的鞋類出口下降15%,鞋類已成為中國與歐盟之間最具爭議性的貿易產品之一。
從時機上看,商務部此時放狠話再次重申自由公平貿易原則,對于遭遇歐盟反傾銷大棒兩年之久的中國鞋類制造出口而言,意義重大,因為歐盟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始于2006年。2008年10月,該懲罰措施已到期,按照歐盟的相關規定,中國企業只需通過日落復審就能重獲自由身,目前日落復審已走完聽證會程序,即將進入最終裁決階段,若是中國鞋此次能順利通過復審,歐盟鞋市場的大門又將對中國企業完全敞開。
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節儉之風開始在歐洲盛行,是金融危機以來的一個重大消費變化,連以往一貫注重形象的英國皇室都開始奉行減少開支的政策,如英國女皇2008年贈送給白金漢宮全體人員的圣誕禮物,就是中國制造的禮品。價廉物美的中國制造商品,對于減少歐洲消費者的日常負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鞋貿易領域的反傾銷大棒,在歐盟內部早已怨聲載道。歐盟對中國鞋實行反傾銷懲罰的本質,不過是出于歐盟內部一些擁有制鞋工業卻缺乏產品競爭力國家的利益需要。歐盟絕大多數國家早已沒有相關產業,因為這些少部分國家的產業利益而犧牲所有消費者的利益,以及眾多歐盟國家鞋業銷售商的利益,這種利益格局顯然不可能長久。
如果不出意外,此次金融危機中我國諸如鞋子、服裝等低端產品制造或將迎來發展的大跨越期。以往越南等國家一直被國際上認為是可以替代中國制造的基地,但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種聲音開始在國際上消失,因為一個具有穩定的匯率實力、經濟繁榮的國家,所謂的“成本優勢”喪失有時只是瞬間的事情。
當中國以一個開放的國內大市場來維護國際經濟貿易中應有的流通秩序時,其他國家和地區應該給中國制造業以公平待遇,體現最起碼的利益對等原則。而中歐貿易平等原則的體現,則要始于“足”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