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成為服裝行業重要人才來源
近日,泉州紡織服裝學院近300名畢業生被石獅企業“搶”走,將陸續走上工作崗位。據悉,石獅3所民辦高校近年來為石獅企業輸送了近萬名畢業生,為石獅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石獅有閩南理工學院、泉州紡織服裝學院和泉州泰山航海職業學院3所高校。近年來,這3所高校依托海峽西岸、泉州地區產業優勢辦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泉州紡織服裝學院確立石獅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
補充:
孫曉軍從事外貿服裝行業多年,今年他拿出比往常高三倍的價錢居然找不到一家服裝企業接訂單。而拒絕他的服裝加工廠給出的答復如出一轍:“人手不夠,沒有工時。”難道是年初的用工荒回來了?
手拿三個訂單找不到一個加工廠接活
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孫曉軍手里的訂單急速減少,堅持到今年初,他決定轉行。然而,從今年5月份開始,一些老客戶紛紛聯系他要下訂單。孫曉軍按照客戶的要求,拿著三個訂單到相熟的服裝加工廠訂貨,卻接連被拒。由于客戶急著要貨,給的價錢又較高,孫曉軍將價格提高了三倍,令他意外的是,依然沒有加工廠肯接他的單子。
孫曉軍連續半個月跑遍大連數十家中型規模以上的服裝加工廠,結果全部被拒。面對孫曉軍手里的大額訂單,服裝廠的老板們均表示無奈和惋惜:“這么高的利潤咱們怎么會不想接,實在是沒有人手,現在的工時早就排滿了,就算是我們臨時招人也招不上來。”
孫曉軍說,他已經決定放棄在大連尋找加工廠,即日起程去葫蘆島等地的工廠轉轉。
勞動力市場招聘方急得團團轉
昨日上午,記者在大連市勞動力市場看到,展板上貼滿招工信息,其中服裝加工廠的招聘信息很多,薪資待遇明顯比以往提高。一家服裝加工廠的招聘人員告訴記者,她已經在勞動力市場轉了好幾天,卻沒有招到想要的工人。“現在的務工人多數是80后、90后的年輕人,他們不但對薪水待遇要求較高,對工作環境也有要求,我們的工廠不大,職工宿舍條件一般,人家問問就走了。”這位招聘人員表示,廠里人手不夠,不但不敢接新單,連原來的訂單都怕不能按時交貨,廠長急得團團轉。
金州區一家服裝廠勞資部的工作人員介紹,該廠工人缺口達30%,還有其他缺口嚴重的工廠達到40%~45%。即便有服裝廠的薪資待遇提高到2000元,并承諾繳納保險,依然存在招工難問題。
分析
加班時間長成招工主要障礙
對于服裝加工廠用工荒現象,大連市公共職業中心李雅秋介紹,服裝加工廠的用工矛盾由來已久,造成這個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服裝廠的工時和用工特點。
服裝廠通常需要成手縫紉工,一般成手縫紉工年齡都在三十歲以上,這個年齡段的工人多數已經成家或有孩子,而服裝廠一旦接到外貿訂單,必須加時加點干活,工人無法按時下班回家,這使得很多求工者寧愿做個可以按時下班的勤雜工,也不愿意到服裝廠干活。而年輕的工人往往是90后新生代,更加不愿意加班了。
此外,由于最近兩年農村的政策越來越好,農民種地的收入比以往增加不少,一些農民工放棄在城里打工,而選擇回家務農,使得城里的務工人員大幅減少。
“如果服裝加工廠的工時太長的問題不能解決,那這個用工荒的問題恐怕很難化解。”
出路
完善職業技能培訓
中國證券報記者曾采訪過一些20歲左右的求職者,這些人大多神態輕松自信,紛紛表示,希望工作有技術含量、工作環境好,還能有上升空間。90后的小陸表示,不到萬不得已,自己絕對不會做流水線的工人,太辛苦了,經常要加班。
80后、90后的家庭條件、受教育程度等都與父輩不同,。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諶新民指出,目前企業在民工技能培訓存在問題。80后、90后打工者更需要提高職業技能,他們除看重工資外,還關注自己的前途,也想有一技之長,在城里站住腳,“體面”地打工。企業應正視現實,建立可以讓他們持續成長、安心工作的機制環境,應當建立可以讓員工在企業內得到成長的機制,為90后創造條件,加大技能培訓的力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