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匯改迫使鞋企“西遷”(2)
根據中國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東南沿海地區一名成熟技工的月薪是2000元到3000元左右,而公司遷移到西部,隨著生活、住房等成本的大幅降低,工資成本將降到1500元以內。
例如風靡全球的佛山陶瓷,就曾經歷過這樣的企業轉型,他們將工廠由廣東遷到了山東,而現在又將工廠遷到了鄂爾多斯一帶,這樣的遷移雖然繁瑣,但是內部人士對中國商報記者透露,工廠遷移每年能幫助他們節省2400萬元的開支,這也形成了他們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
付鵬對中國商報記者指出,為了給沿海企業西遷創造有利條件,目前政府的首要任務就是在西部地區修路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當這些基礎設施完備的時候,大量的公司及優秀人才就愿意流入西部地區,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的積極性,當然與之相對應的是,醫療與教育則會是未來西部發展的熱點。
隨著人民幣匯改的不斷深入,東西部產業轉型是國家不惜任何代價也會完成的重要使命,甚至可能意味著一定程度犧牲GDP。
因為對于我國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促進企業轉型,東部地區轉型為提供服務業、金融業等第三產業為主的地區,它們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出口、貿易、金融、展銷等。而產品本身則在西部地區進行加工、轉運,等到西部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甚至可以把國內的產品銷往中東和中亞,通過貿易滲透到他們的核心地區,這也將為外交打下深厚的基礎。
付鵬預計,通過匯改帶動的這輪西部經濟發展完全成型大概還需要將近30年的時間。不過,國家對于發展西部的決心是不會減弱的。胡錦濤主席在一年內多次去新疆、內蒙古考察,資金投入也已經累計高達6820億元。在很多人眼里,這也立刻成為了“新刺激政策”。預計10年之內,西部地區將成為整個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我們不難想像,這次“東西部經濟接力”將成為震驚世界的一次華麗演出。只要東、西部經濟最終實現協調發展,形成完整的“太極”之勢,再伴隨著不斷深入的人民幣匯率改革,中國經濟必然會躋身于世界之巔。
回顧
回顧歷次匯率改革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次匯改都在引領中國經濟不斷走上光明之路,當然在這其中,貿易行業非但不可能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更是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出口也逐漸成為拉動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中,跑得最快的一輛。
1949年1月19日,新中國人民幣對西方國家貨幣的第一個匯率在天津口岸產生,之后長期實行固定匯率制度,人民幣長期高估。
而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那個時代中國內地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到了1973年,由于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于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于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采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l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
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內地實行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而從1994年匯率市場化改革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1994年,人民幣匯率實現并軌,并軌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逐漸上升。經過2年時間的運行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始企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穩定在8.30元左右,上下最大波動范圍不超過0.4元。
第二階段,2005年7月,中國宣布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保持了單邊升值的趨勢。
第三階段,從2008年7月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6.82元至6.86元,特別是在6.82元至6.84元區間窄幅波動。我國適當收窄了人民幣波動幅度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這符合我國經濟的自身利益,有助于我國經濟較快地實現穩定和復蘇,事實說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
第四階段,即本次進一步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而事實上,這次改革不應看做是一次新的改革,而是被危機打斷的匯改進程的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人民幣匯改啟動。伴隨著人民幣升值的步伐,上證指數一路從998點漲到了2007年10月的6124點。雖說這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中,有股改因素,也有實體經濟愈發繁榮等的影響,但不可否認,匯改是啟動上一輪牛市的重要因素之一。
“現在的市場環境與5年前有些許相似。”中國國際期貨研究員首席策略分析師付鵬對中國商報記者大膽預測,預計接下來的5年之內或許會重現2005年到2007年的瘋狂牛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