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服裝品牌海外生存的“微樣本”
俄羅斯、日本、法國、美國、韓國……目前,江南布衣已進入海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崇尚自然、舒服的風格捕獲了一批海外粉絲。
一件襯衫,生產成本10美元,拿到零售市場50美元。可是消費者憑什么接受這50美元?而經銷商又為什么愿意賣這個價錢?這就是定價權。“定價權的最終形式是終端定價權。未來沒有定價權,一切免談。”說到激動處,浙江步森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永杰提高了音調,一個品牌公司的種種努力便是圍繞著定價權,而其背后的支撐是研發、設計、時尚、創意、品質等等,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必須讓渠道在你這邊。”他說。從“江南布衣”、“步森”,到“東偉”,它們的故事,正是浙江品牌服裝爭奪海外定價權的縮影。
No.1江南布衣:我們要留下點什么
“賺點錢還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希望做自己的品牌,能留下點什么。”朱皓說。名片上印著,杭州慧康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經理。他負責“江南布衣”的海外業務。
在杭州的街頭,即使在武林廣場那樣的地方,“江南布衣”也顯得扎眼。它的韻味特立獨行、自成一體。
“江南布衣”進入海外市場,是一個偶然。那一年一位叫維拉的俄羅斯女子旅行來到江南,逛到“江南布衣”在寧波的專賣店。一眼相中的驚喜,使她輾轉聯系到了“江南布衣”總部。于是,2005年,費盡周折,莫斯科的第一家“江南布衣”開張了。
俄羅斯與歐洲相近,在其服裝市場上,既有LV、PRADA等世界頂級品牌,也有低廉的中國貨,缺少的是中間檔次。而“江南布衣”恰恰填補了這個空白。
在總部的支持下,三五年時間,維拉將“江南布衣”經營得風生水起,從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不僅有了七八家直營店,還發展出六七家加盟店。
在俄羅斯落地的次年,“江南布衣”去了日本。當時很多日本品牌已經在中國代工,可以說“Made in China”比比皆是,但是真正的中國品牌卻是稀有。
“江南布衣”進入的是日本新宿一流的百貨商場“高島屋”,初到不久就遭遇高退貨,這其中既有風格的原因,也有日本市場對服裝特有的高標準。
辦法是找到一家日本人在上海開的檢品公司,只是翻看一眼,每件衣服加收1至2美元。在交納了昂貴的學費后,“江南布衣”站穩了腳跟。
2009年,“江南布衣”再一次啟程,這回是時尚之都紐約。沒想到,中國品牌一亮相就受到了紐約媒體的關注,一些報紙的時尚版記者好奇地前來探訪這個“來自中國的設計師品牌”。在紐約專賣店,“江南布衣”的定價在80美元至550美元之間,平均價位在200美元以上。
賣好東西,貴一點。無論在海外,還是在國內,“江南布衣”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原則。站住腳,做精,它仍如當初般特立獨行。
韓國、法國、新加坡、泰國、加拿大……如今,這些地方也能找到“江南布衣”了。目前,“江南布衣”在海外10余個國家,拓展了三四十家分店。就在我們約訪朱皓的時候,他正在西班牙的一個度假地馬拉加出差,那里一個250平方米的專賣店已經試營業。這一圈,他還去了巴塞羅那,又轉道意大利考察市場。
接下來的世界杯將會在巴西舉行,有人說是巴西時間到了。“我們也會去湊這個熱鬧。”朱皓說,不久前,他們接待了來自圣保羅的客戶。
“自己做渠道,雖然麻煩多一點,但是也留下了更多東西。”人民幣升值10%,70%至80%的服裝企業就要虧損。朱皓說,有自己的設計、品質在里面,打出品牌,就不怕人民幣升值。
去年下半年,“江南布衣”在俄羅斯搞了一個貴賓專場的PARTY,銷售人員拍回來很多“中國制造”的照片,年輕的俄羅斯姑娘們用彩繪來表現這一主題。在朱皓眼中,此時的“中國制造”已經有了不同的含義。
No.2步森:既不是歐洲,也不是美國
“開拓海外市場,必須找準定位。”吳永杰表示,一開始“步森”設定的戰略就是避開傳統的歐美市場。
在1999年第一個男裝貨柜飄洋過海時,“步森”在國內市場已經有了知名度。
第一家海外公司設立在迪拜。“既不是歐洲,也不是美國。”吳永杰認為,“步森”的國際戰略成功之處就在于此。那些目的地擁有的特征是:這個國家的品牌還在發展階段;經濟有類似中國的快速成長;消費者對中國元素的認知度較高。
按照這個標準,當時的獨聯體國家,以及中東、拉美、非洲國家進入“步森”的視線。
“去考察這些國家的市場會發現,人們的著裝觀念正發生改變,而這種變化正積極引導服裝產業的向好趨勢。”
剛開始做艱難。美加、歐洲的大品牌采購商一出手就是幾十萬件、上百萬件的訂單,而自己做品牌,要報關、找渠道,還要處理售后。
“但是回過頭來看,即使上百萬件的貼牌訂單,獲取的利潤也不足以支持品牌的研發。”吳永杰說。
奇跡,發生在俄羅斯。這是一片廣袤的大陸,尤其在莫斯科、圣彼得堡這樣的大城市,普通白領的月薪在500至1000美元,消費能力很強。
復制中國市場的開拓模式,“步森”快速切入當地的批發市場。很多俄羅斯經銷商因為賣“步森”的服裝,住上了別墅,買起了豪車。巨大的財富效應支持著這個品牌攻城略地。
{page_break}
2008年的金融危機,服裝消費萎靡。俄羅斯經銷商發現,昂貴的歐洲品牌難賣,高性價比的中國品牌卻反受青睞。
金融危機顛覆了一些觀念,而對“步森”來說,這個變化是個非常大的機遇。“擴大在俄羅斯百貨市場的銷售,降低對批發市場的依賴;規范營銷渠道,力推獨家銷售的模式。”此時的“步森”適時作出調整。
在一些歐洲品牌撤離莫斯科的百貨商場時,“步森”卻一步步滲透。那些經銷“步森”服飾而獲得財富的俄羅斯經銷商們,成了最好的合作伙伴與推動者,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的百貨商場,“步森”成了逆勢黑馬。
吳永杰的另一個體會是,要在國外拓展,必須在國內做好品牌。“國內的品牌是根,根強健了,才有國外的枝繁葉茂。”
到2011年春季,“步森”將有一個新的變化,那就是將本來隔離的內外銷市場合并起來。“到時候,國內外的經銷商會參加同一個訂貨會。”
No.3東偉:全產業鏈競爭
“我們在海外的名氣,比國內還響。”說這話的是東偉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和卿。
“東偉”,這個品牌在國內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在遙遠的中東,以及相鄰的非洲大陸,標注上這一符號的西褲、休閑褲,已經意味著品質和潮流。
2003年,“東偉”第一次走出國門就亮出自己的品牌。開始走的是批發市場,漸漸地,當地的經銷商發現這個品牌的褲子質量上乘,面料、款式變化多,十分好賣。于是,一個傳一個,“東偉”慢慢有了一批固定的經銷商。
“僅在迪拜,就有經銷商七八十人,而他們代表了十多個國家。”姚和卿說,做品牌,一定要保證質量,“小小一個線頭,可能就會讓你流失一個國家的市場。”為了控制品質,“東偉”北上新疆建立棉花基地,形成棉花收購、紡紗、織布、印染、后整理、服裝加工等一條龍產業鏈。在“東偉”的生產線上,一條普通的西褲,要經過200多道工藝,光一個褲后袋就要反復熨燙多次。
2006年,當“沃爾瑪”找上門來,給出了很好的利潤,希望“東偉”做OEM時,姚和卿卻猶豫了,定下底線“最多不能超過30%的量。”最終合約沒有談攏。
這一決策,姚和卿沒有后悔。他說,“東偉”從一開始就撇開了低價外銷的老路,更不能貪圖短期利益再回到這條路。
只有掌握外銷渠道,才能掌握定價權。
如今,“東偉”80%以上的產品做的是出口。雖然同樣面臨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由于自主品牌的利潤較好,能一一化解。
從保暖、款式、創意,再到功能,姚和卿認為,服裝產業不僅是個創意產業,也是一個高科技產業。“東偉”計劃將更具科技含量的面料應用到褲子上,進一步與競爭者拉開差距。最近,“東偉”與中科院上海分院硅酸鹽研究所合作,利用所在地諸暨的天然珍珠資源,開發更透氣、吸汗的珍珠纖維。
拿來還是創牌?
徐園
金融危機之后,一些歐洲的服裝品牌陷入困境,2009年傳出溫州商人收購法國著名品牌皮爾卡丹的消息,當時引發了人們對于買品牌還是創品牌的思考。
有人認為,走出去創品牌,道路太漫長,因此收購國外品牌,特別是收購一些在國際上已經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不僅意味著銷售渠道的打開,還意味著擁有這個行業的定價話語權,是條討巧的路。
也有人對此質疑,品牌不僅僅代表某一個品類,它給消費者帶來的是一種聯想和感受,聯想到它的品牌文化和歷史,感受著它給自身帶來的高于需求的滿足感。買來的品牌因其“血統”不正,因此這種聯想和感受也打了折扣。
雙方各有各的道理。不過之前在服裝業,我們更多的是聽到買品牌的故事,這似乎暗示去海外創品牌是條更艱辛的路。
服裝業是一個眼球經濟,又和文化相關。有時候服裝品牌就像匯率一樣,和一國實力相關,一個國家強了,品牌也就強了。而處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服裝企業去國外創牌,似乎真的是很難。
不過將想象中的難度擱置一邊,一部分的浙江服裝企業已經開始埋頭實踐,真正踏出去海外創品牌的步伐。
像步森,在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候,卻在俄羅斯的百貨商場里異軍突起,它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將目光投向類似中國的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把國內的開拓經驗用于海外。
而江南布衣,自有它的執著。從巴黎到紐約,從東京到溫哥華,一家家華麗的專賣店里不僅要擺上“中國設計”,還要讓“中國設計”賣出高價。
而東偉,在國內并不是眾人皆知的品牌,但是它認定了“質量就是生命”這一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用它的堅持打動了目標國消費者的心。
挑選了這三個微樣本,是因為他們走的路前人走的不多,他們給后來者指引了希望:原來,走出去創品牌也是一條鋪滿鮮花的路。
事實上,走出去還有多種門道。在蕭山有一家進出口公司,在美國開出3000平方米的自有品牌直銷賣場,據說生意紅火;在平湖,一家賣羽絨服的企業,找香港的營銷機構合作,在香港開出7家品牌專賣店,每家都盈利。
當然,這些還不是主流,這個階段,只能說還是在試水。創牌,是帶刺的玫瑰,你要獲取它的美麗,卻也必須忍受相伴的痛苦。
也許李如成說得對,品牌沒有國界。你只要去努力了,就不要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是買來的還是自創的。希望有一天,這個行業的世界名牌里,有屬于浙江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