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步入燒錢高峰 風投大手筆“解囊”
主持人:周舟
合唱團成員:
曹益堂:LH集團總經理,曾任九牧王、美特斯邦威戰略負責人
龔文祥:深圳三十到五十電子商務公司創始合伙人兼CEO
陳學軍:中國服裝網CEO
何偉俊:知尚(中國)企業集團董事長、迪佰威咨詢首席顧問
郭敏:知名零售實戰派專家、駱豪首席運營官
周城雄:中國科學院戰略問題咨詢研究中心副主任
風投的目光總是鎖定在最賺錢的領域。目前,服裝品類作為中國電子商務垂直
B2C行業較為活躍的細分市場,憑借她們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限量的市場潛力,使得一撥又一撥風投企業為之“傾倒”。
中國的網購市場正處于迅速崛起以及高速發展時期,網絡購物交易額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翻倍增長,這一數字到了2009年已經達到2586億元人民幣,其中服裝類別達到305.2億元。
不僅是網購總體交易量在去年達到了新的峰值,2009年中國B2C電子商務格局也同樣發生了新的變化。從市場份額看,銷售排名靠前的廠商依次為京東商城、卓越亞馬遜、當當、Vancl等。在2008年已經超過卓越亞馬遜和當當的京東商城在2009年依舊占據中國電子商務B2C首位,并且差距與之進一步拉大。此外,Vancl在2009年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挺近B2C網上零售市場前列,位居第四。同時,垂直B2C平臺發展崛起,在母嬰、服裝服飾等細分領域市場份額逐步擴大。
2009年這股電子商務熱潮的能量在2010得以完全釋放。B2C市場雖然歷經10年發展,但總體格局未定,在加上國外B2C行業整體向好,這一領域便成為資本市場角逐的主戰場。
2010B2C企業集中發力融資
2006~2009年中國電子商務B2C行業及相關領域共發生投資事件95筆,涉及企業44個,投資金額達到6.04億美元。今年上半年,中國B2C行業共發生27筆投資,其中20筆投資的總額高達2.87億美元,已接近2006~2009年4年該領域投資金額總和的一半。
其中較為典型的投資項目包括,京東商城在今年1月份宣布融資1.5億美元,其中1月份到賬7500萬美元,其余7500萬美元在年底前到賬;百度樂天也在1月宣布,雙方將在未來3年投資5000萬美元打造B2B2C的網上商城樂酷天;6月,紅孩子CEO徐沛欣從微博中透露,紅孩子第四輪融資基本落實,融資的額度在5000萬~1億美元之間;另據電商權威人士透露,VANCL在2010年年中已完成融資,其融資規模在5000萬美元左右;9月,麥包包總裁葉海峰宣布獲得來自DCM和聯想創投合計3000萬美元的投資;10月上線的銀泰百貨旗下電子商務網站銀泰網,其于2010年上半年開始籌建,投資金額超過一億元人民幣。{page_break}
除了這些B2C行業中的大佬級賣家,諸如檸檬綠茶、阿卡、裂帛、歐莎這些原來在淘寶網上“小打小鬧”成長起來的賣家漸漸發展壯大,已經擁有自己的品牌、設計師、企業文化及工廠。“淘品牌”出現的意義遠不止市場對于網絡銷售模式的肯定那樣簡單,更是一種新型市場格局的誕生。
風投敏銳的觸角早已敏感的意識到其中商機,網絡原創女裝品牌楓丹白露,在僅開業一個多月,信譽度才3個鉆的情況下,一下子吸引了800萬元風投資金。這對于希望進入電子商務行業淘金的創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鼓舞。如今淘寶網上正在逐步越來越多出現一些年收入上千萬甚至過億元的超級大店,已構成了大中型企業的規模,雖然和VANCL、麥包包這種超大型B2C企業相比,其銷量并不算大,但他們的商業模式和所蘊含的贏利能力和發展潛力,是否會引來網絡店鋪“風投”時代的開始,我們試目以待。
“宅經濟”催熱風投交易
隨著用戶網購習慣的日漸養成,“宅經濟”現象逐日凸顯,對帶動電子商務市場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動動鼠標,3折購買名牌真皮包,5折購買品牌服裝,足不出戶,等著快遞送貨上門……在金融危機造成全球零售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出于節省成本考慮,很多人把目光從百貨商店轉向性價比更高的網上店鋪。這種“宅生活”已不是個例,“宅”成為現在年輕人的一種時尚生活方式。“我們宅,我們也拉動GDP”,雖然足不出戶,“宅男宅女”仍然牽系經濟的變動,將戶外消費轉移到“宅內”進行,“宅經濟”因而獲得迅猛增長。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網民規模達到了4.2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1.8%。互聯網用戶的持續高速增加,為“宅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而進一步的資料顯示,在這4.2億的互聯網用戶中,網絡購物用戶達1.42億,今年全年的網絡購物可能達到5000億元。這些好成績無不昭示著電子商務行業強大生命力和市場潛力。
這無疑讓很多人從中嗅到了商機,一向嗅覺靈敏的風險投資自然不會放過,大手筆“示好”B2C網上商城。“宅經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參與者年輕化等特點,在一段時間內會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商業模式。“宅經濟”隨從“危機”中來,但不會隨“危機”而去,包括第三方支付、快遞配送業務等其相關產業都會在這次機會中發展壯大起來。
就創投市場的投資風向而言,短期內“宅經濟”概念的興起,使得電子商務、網絡游戲等與御宅族親密接觸的行業風生水起,其背后支撐著的傳統行業利潤才更觸手可及。
B2C企業用什么吸引風投
早已練就一雙“火眼金金”的風投公司,向來依照把項目增值潛力、投資成本和風險系數的函數來確定投資價值。投資項目的增值潛力要根據市場潛力、商業模式和管理團隊來判斷,投資成本不明自喻,而風險系數則主要根據項目本身所處階段、投資公司自己的投資風險偏好和投資組合決定。
風投公司對于B2C網站的評估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核心數據。第一是網站轉化率。一般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的轉化率平均水準為千分之一,即每天1000個人訪問網站,有一個人購買,從購物車到實際成交比例轉化率一般為10%,轉化率是電子商務網站的運營核心。如果供應鏈沒有保證、商品價格沒有優勢、對用戶沒有吸引力轉化率就會很低。商品與供應對轉化率影響最大,基本決定了是萬分之幾還是千分之幾的轉化率區間。如果供應鏈沒有有效的解決,其他用戶體驗做的再好、市場推廣做的再出色,從長遠來說轉化率是很難提升的。
第二是重復購買率。這個也是B2C電子商務網站的硬指標,即1年之內,在網站購買了商品的人,有多大比例回頭再購買。網站可能商品不多,銷售額也不大,虧損的也嚴重,但只要轉化率高及重復購買率高,VC的錢進來,就能擴大生意,否則就是打水漂。
第三是平均訂單金額。能將一個訂單平均金額做大,也反映了一個網站價值,正如一個線下商場的客單價也反應了一個商場的商業價值一樣。
第四是活躍用戶數。活躍用戶數不同于注冊用戶數,活躍用戶數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用戶黏性,而這些經常登錄的用戶,其主要目的都是消費,這些消費帶來的利潤,正是風投公司最為看重的。
馬云樂了 B2C融資“瘋”了
周舟:最近新出爐的國內B2C企業9個月融資超3億美元數據背后表明了零售業格局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曹益堂:資本對電商逐步看好,國內零售格局也在逐漸虛擬化。做線下內銷的企業經常碰到三大零售難題:1.找不到好的店鋪;2.店鋪租金太貴,且逐年上漲;3.被商場物業綁架,強制開店或關店,變相收取各種費用。隨著越來越多的外銷企業轉型做內銷,線下店鋪資源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國內零售業格局是眾多的品牌企業與少數商場物業博弈的格局,談判天平明顯偏向后者。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商務這一新興、虛擬的渠道就應運而生,對沖零售業多對一的格局,增加了“店鋪”供給量,讓品牌企業有更多的選擇,實現了“市場平衡”的作用。
龔文祥:現在國內網上零售行業只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不到3%,和發達國家的10%左右比例相比還是較低的,最近B2C企業9個月超3億美元,表明國內零售格局開始變化,網上零售將開始處于高速發展的開始。
陳學軍:網絡零售的市場份額不斷增長,業態趨向成熟,并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成為零售業的重要業態之一。早在2008年,網絡零售規模達到1280億元,占當年全社會10.8萬億零售總額的1.2%,標志著網絡零售已經成為獨立的零售力量;而預計2010年網絡零售總額將達到5000億元,占全社會零售的比例將近4%。在所有的零售業態中,網絡零售的增長最為迅速,也因此吸引了資本的普遍關注。{page_break}
何偉俊:無論融資渠道還是融資規模,B2C企業還是無法撼動傳統零售企業的地位,網絡銷售僅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左右就是最好的數據證明。但如果對B2C的融資做縱向比較分析,B2C企業在2010年前三個季度的融資總額即差不多等于過去三年融資總額之和,從中可看到B2C融資已有了量變突破的前兆。我判斷現在還不是B2C融資的爆發期,真正的爆發期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才開始,并且會有1~2年的高位持續。
郭敏: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改變了傳統的購物習慣,很多都市中的白領,中午、傍晚下班后已經不再去周邊的商廈逛街購物,而是習慣上網“逛街”。我認為傳統零售業與B2C企業是兩種不同的銷售渠道,它們并非完全對立的銷售渠道。傳統零售業與B2C應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轉化,并將長期共存于零售業之中。
周城雄:我認為這將是利潤重新分割的開始,市場呈現出變革的趨勢。傳統的商業是B2B2B2C……,從制造商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很多環節,而電子商務網站則縮短了這個流程,B2C就是通過電子商務品縮短從制造商直接到消費者手里,形成產業鏈的短流程。不過,隨著淘寶的成長,里面的商家越來越多,造成搜索的成本越來越大,以及信用機制的問題,這些都是淘寶要面臨和解決的。
周舟:11月10日《淘寶天下》發布了全新的云媒體戰略,由傳媒業、投資業、咨詢業聯合成立云盟組織中,投資集團的加入為與會的300余位品牌商提供了融資條件,您認為這對淘寶網發展前景有哪些影響?與B2C融資熱潮大背景有什么關系?
曹益堂:云媒體戰略其實是一種資源分享和整合戰略。無論是傳媒業、投資業、咨詢業和淘寶賣家都有企業天生的使命,就是遵循其各自的商業模式尋找“生意源”做生意,創造價值。商業環境好了,創業者和投資者的經營風險就小了,而資源整合效應又提高了B2C企業運營效率和投資回報率,這也是各路投資者追逐的方向,這也就解釋了這一輪B2C融資熱潮。
龔文祥:表明淘寶開始重點關注與開拓還未網上購物的80%的線下人群,淘寶網在國內零售行業絕對領導地位的情況下,將更加滲透到更大范圍的從未網上購物的人群,將加快國內零售行業的熱潮及融資熱潮。
陳學軍:淘寶網上涌現了一大批淘品牌,這些品牌生于網絡、長于淘寶,物美價廉,在短時間成長為知名品牌,創造了品牌創建的奇跡。但是在這些品牌在初創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后,卻因資金、人才等的限制,制約了品牌發展壯大。投資集團的融資將成為淘品牌發展壯大的助推劑,同時也反哺淘寶網,實現了淘寶網同淘品牌的良性互動和雙贏。在這個時候推出淘品牌融資計劃,同B2C融資熱潮大有關系。網絡零售和淘品牌的發展趨勢已經清晰,投資淘品牌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而未來收益卻仍為可觀。
何偉俊:首先,對淘寶網的品牌結構將產生較大的影響,將有越來越多的網商自有品牌出現;其次,會引發淘寶網店鋪走向自我完善的規范發展,因為投資商的加入使他們做大做強有了更多的可能;最終是令淘寶網出現店鋪大洗牌,形成優勝劣汰的店鋪競爭環境。我不認為投資機構加入云盟組織僅僅是對淘寶網發展前景產生影響,而是對整個阿里巴巴系的電子商務產業鏈的影響,并最終形成具有馬云特色的網絡商業社會。
郭敏:未來將看到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的PK白日化。在“云媒體”戰略這種“為網民服務”的精神指引下,整合傳統媒體與電子商務,依托電子商務平臺淘寶網快捷真實的消費數據、商品數據和消費反饋,以“分享生活新體驗”為內容宗旨,引導國內消費者快樂生活、理性消費。除了做媒體,馬云想做的還太多,這也是馬云在“線上”繼續推進帝國版圖的同時,或許他已把下一個假想敵設定為沃爾瑪。
周城雄:這是非常聰明的舉措。因為淘寶最早的形態是C2C,發展演變為B2C,現在淘寶的實力商家都是企業,“個體戶”很難在淘寶存活。但是,當商戶從小變大,成為巨型企業時,有可能會脫離淘寶。然而,淘寶很清楚里面所有商家的交易額、信息,知道哪個商家很有增長潛力,然后為其搭橋引入資本,可以再從中賺取中介費,此舉可以將大的商家牢牢的鎖在淘寶,增加其依賴度和忠誠度。
周舟:B2C企業為什么會選擇2010這個年份集中發力融資?
曹益堂:這要產業生命周期說起。一個產業一般會經歷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2008年前中國電子商務行業還未走出幼稚期,即使是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還是在“花錢買市場”,即通過低利潤率搶占市場占有率,而這個時候去融資要么無法滿足融資要求,要么覺得這個時候大規模融資不劃算。2007年開始的這一輪經濟危機使中國產業轉型加速,也“催熟”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到了2010年已經進入行業“成長期”,這個時候一些優質的電子商務企業已經壯大到一定的規模經濟拐點,利潤率開始上升,融資恰當其時。
龔文祥:業內一般認為2008年是國內零售行業的起步期,經過2到3年的發展,經過積累就開始一輪發力融資期。但這絕對不是大力爆發的時期,我拜訪了上百家傳統企業電子商務總監,他們還只是剛剛開始起步電子商務,當傳統企業真正發力電子商務,未來2到3年才是真正發力融資期。
陳學軍:縱觀B2C的發展歷程,本世紀初以當當網、卓越網為代表形成了B2C的一個小高潮。而在網絡寒潮之后,直到2005年才開始恢復性增長,并且直到2007年以后,網絡零售的產品類別向服裝服飾、化妝品、母嬰等非標準化產品領域延伸。觀察2007年之后的B2C市場,2007~2008年是打基礎的階段,是網絡零售的教育、普及階段,2009年整個網絡零售已經非常成熟,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網民都已經接受了網絡零售。特別是傳統企業,對網絡零售的態度從抗拒、懷疑、觀望轉變為大力支持、積極參與。這為B2C的快速發展奠定的堅實基礎。在2010年,B2C企業解決了供應商、貨源的難題,而能夠發力市場拓展、提升市場份額,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而大力融資。
何偉俊:我認為現在僅僅是B2C企業融資高潮來臨的前奏,還不是集中發力的成熟時機。
郭敏:隨著10月27日,麥考林在納斯達克成功IPO。有數據顯示,2010年電子商務B2C市場增速將達150%,規模將增至560億元;至2012年,市場規模將擴大到1550億元,市場前景廣闊。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份額,國內眾多B2C網站勢必會受到華爾街分析師們的青睞。中國B2C企業將進入資本熱漲時期,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傳統業巨頭都虎視眈眈,B2C企業正受到多方資本逐利,兩級分化日益凸顯,未來市場將更有競爭壓力。{page_break}
周城雄:一方面是淘寶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了,匯聚了很多有實力的商家,另一方面,創業板今年創業板估值很高,利于企業上市融資,同樣的成本,可以融到更多錢,同時,風投也具有趨利性,創業板的火爆也帶動了他們的投資熱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