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奢侈品遇到電子商務 曾獲雷軍等投資
如果你認為尚品網和京東、淘寶等傳統B2C網站一樣,有豐富的商品線和庫存,那就錯了。尚品每樣商品的進貨數量基本在5個以下。
既然是一家電子商務的銷售網站,卻不把售賣產品在主頁上曬出來,而是整日將“大門”緊鎖裝神秘。要想一探究竟,你必須乖乖地填寫資料、注冊會員,之后才能成功進入商品頁面。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行為,在廝殺慘烈的電子商務市場,能有人買賬嗎?
這就是“尚品網”。在這里,你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購買到GUCCI、PRADA、Dior、FENDI等全球200多個奢侈品牌。普遍的低折扣伴隨著限時搶購,無時不在刺激著消費者的眼球和錢袋。
被刺激到的除了消費者,還有風投們。2010年7月1日,尚品網正式上線,僅隔3個月,便獲得知名投資人雷軍以及迪斯尼旗下VC機構思偉投資(Steamboat)和晨興創投(Morningside)千萬美元級別的投資。
小眾的“奢侈”
奢侈品在拉丁語中的含義是“閃閃發光的東西”,這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求范圍,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注定了它“小眾狂歡”的性質。
尚品網借鑒美國網站Gilt的模式,采用的是“會員邀請制”。將這種模式試水中國市場,曾被外界看作是自掘墳墓。
“之所以選擇會員邀請制,在于我們希望能調動起消費者的好奇心,借助社交網絡封閉社會的概念,建立一個注重生活品質的"消費圈子"。”尚品網CEO趙世誠所言的“圈子”,是社會中各類群體尋找歸屬感的重要參數。
國內互聯網權威調查機構艾瑞咨詢也指出,電子商務的高速增長點,正在由低端轉向高端,網購奢侈品的“圈子”需求旺盛。
追溯國內消費者的網購歷史,多數是在淘寶等老牌B2C網站上培育起來的。這批資深網民對價格的敏感度較高,這也正是糯米網等團購網站風生水起的原因。
市場總是被細分的,大眾有大眾的消費標準,高收入群體也會形成“小眾”的消費理念。據麥肯錫預測,2015年中國的富裕家庭將會達到400多萬戶。蛋糕如此之大,食客自然紛至沓來。
這種“討巧”地吸納會員的做法,確實也取得了意外的收獲上線僅4個月,尚品網的會員數量就達到了20萬,而且重復購買率也屢創新高。趙世誠坦言,這些數字令他滿意。
隨著會員數量的上升,趙世誠口中的“圈子”也逐漸搭建起來。來自江蘇的劉小姐自網站上線之日,就成了尚品的會員,首筆交易就達到萬元以上,之后還將自己的30位姐妹淘都邀請進了尚品網。
在北京、成都、太原、西安、南京、上海、大連等一、二線城市舉辦的私賣會,更印證了“圈子”的存在。盡管城市間的消費能力存在差異,尚品網私賣會的成交額在150萬~400萬不等,但“被搶購一空”卻再正常不過。
25歲到45歲收入上升很快的女性消費者明確鎖定目標客戶群,使“襁褓期”的尚品網嘗到了甜頭。但看到契機的不只是他們,國內同質網站唯品會、佳品網等也都無一例外地獲得了風投,運營良好。除了相似且有效的經營模式,說到底,“秒殺”消費者的就是低價。
奢侈品都遵循著“欺貧定價原則”,標價牌上動輒五六位的數字,總會讓一部分中等收入的白領階層望而卻步。但這并不代表他們放棄了身份感的追求。于是,“更低些”的價格便成了尚品網的優勢所在。
散布在國內外的數十名買手,是尚品網低折扣進貨的保證。他們對于消費者的需求和時尚潮流都非常敏感,多年的議價經驗,總能讓他們買到相對 “低價”的奢侈品。加之電子商務銷售奢侈品不用考慮繁華商業區的高租金,這樣一來,如果你在尚品網上看到5折的PRADA和2.5折的Dior時,就不必 驚訝了。
限時的“奢侈”{page_break}
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讓一些國際知名的咨詢機構也摸不準脈,很難確定“未來有多遠”。
2010年1月21日,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后地盤爭奪戰時代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中說,預計2015年中國將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然而,2010年才剛剛過去,中國便坐到了第一的位置。
看來,預測機構對發展中的研究對象“限時”是有風險的。但對于尚品網而言,“限時”卻是與盈利密切相關的營銷手段。
傳統零售業的“高庫存率”,歷來是行業的痛處,奢侈品也不例外。怎樣將高庫存的壓力轉化為現金流,也是這些“頂級品牌”需要考慮的問題。尚品網的出現,也為奢侈品零售商解決資金流動找到了一條新途徑。
尚品網從奢侈品零售業拿到較低的折扣,全款(或規模采購)買進其過季、下架或新款庫存的商品。這既給平日“高傲的奢侈品”找到了打折的理由,也為其換季產品找到了銷售渠道。
如果你認為尚品網和京東、淘寶等傳統B2C電子商務網站一樣,有相對豐富的商品線和充足的庫存,那就錯了。尚品每樣商品的進貨數量,基本在5個以下。
奢侈品與“稀缺”并行,少而精是它的生產特點。這也限制了尚品網的進貨數量。“比如,PRADA的限量包,即便只有一個我們也會照常進 貨。”這種單品牌商品數量較少的制約,促使曾有5年國外電子商務經驗的趙世誠,想到了歐洲名品特賣公司Buyvip“限時搶購”的銷售模式。
尚品網以“限時活動”為主要載體,在網站主頁列出每個活動單元,以及該活動的起止時間,如“尚品一小時”、“心動周末”、“經典時刻”……總之是在極力制造“貨少需搶購”的購物氛圍。
在這種限時搶購模式的催生下,熱銷產品上線幾分鐘就被搶光的情形時有發生,即便是非稀缺的一般商品,其銷售比率也會占到銷售總額的70%~80%。
對尚品網來說,“限時”不僅體現在銷售模式上,還存在于送貨速度中。聯邦快遞是尚品網的唯一合作公司,現在已經實現北京、上海當日送達,30天內無理由雙向退換關于營銷模式的“押寶”,尚品網又選對了。
快速的“奢侈”
全球著名的戰略咨詢公司貝恩在其所發布的《201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中指出,國內奢侈品市場的增長從2009年下半年起開始 加速,全年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總額達到1560億人民幣,2010年上半年,市場增長仍保持強勁勢頭。而互聯網仍舊是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重要營銷 渠道。
事實印證了以上的研究結果。上線僅3個月,尚品網就獲得了投資人雷軍和迪斯尼旗下兩家VC的兩輪融資。這種“洋為中用”的商業模式,與中國的水土相處甚歡。
尚品網不僅與多家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成為多家“銀行商城信用卡商城奢侈品官方提供商”。同時,還針對不同消費人群和中國市場的購買力特點,計劃將二、三線的奢侈品牌也納入網站售賣體系,以更多的產品類型和完備的會員激勵體系,提高消費者的粘性。
看好中國奢侈品市場的電子商務網站還有許多來自國外。日本主攻奢侈品的購物網站“魅力惠”同樣在得到1300萬美金的融資后,在2010年高調登陸中國B2C網購市場;新加坡投資的奢侈品牌BaoTime.com也已低調上線。
“前狼后虎”的行業環境,不得不讓尚品網停止“閉門造車”,考慮一些市場推廣的問題。盡管尚品網的會員在短時間內增長迅速,但是對于更廣的 消費群體而言,www.shangpin.com的知曉度還并不算高。趙世誠表示網站將會用境外VC機構注資中的300萬完成尚品網首輪無縫隙的廣告覆 蓋,主要集中在各大門戶網站及其垂直頻道和時尚類雜志上。在上游進貨渠道方面,網站還計劃增加50余名專業買手,保證供貨環節的暢通和商品的充足。現在的 尚品網,已經從原來3個創始人的圓桌議事,成長到了200多名員工的公司,公司總部也將要從偏遠的上地搬到CBD核心商業區。
法新社曾援引業內人士的統計稱,俄羅斯、中國、印度和巴西這“金磚四國”,正在成為拉動奢侈品市場的主力。那么當奢侈品遇到電子商務后,“金磚四網”又是誰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