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造優勢”向“設計優勢”提升 為時尚產業許個中國夢
英國時尚產業每年為國家經濟創造210億英鎊直接價值,并能解決上千萬人的時尚業。
中國的時尚產業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中國時尚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如何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贏得國際競爭力?如何實現由以往的“制造優勢”向“設計優勢”的提升?誰能為時尚產業許一個中國夢?
處在微笑曲線高端的時尚產業
產業界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微笑嘴型的一條曲線,兩端朝上,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設計和銷售,而處于中間環節的制造附加值最低。當前制造產生的利潤低,全球制造也已供過于求,但是研發與營銷的附加價值高,因此產業未來,應朝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而時尚產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占據“微笑曲線”的中高端,具有較高的附加值與利潤空間。
在新一輪的全球競爭中,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時尚產業,是最具前景的三大朝陽產業。具有附加值高、綠色、主流、可持續、產業帶動性強等特點,是世界各國爭相發展的重點產業。在發達國家,這三大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伴隨著國際4大快時尚巨頭優衣庫、ZARA、H&M、GAP先后進入中國,中國服裝市場上刮起了強勁的SPA(自有品牌服裝專業零售商)旋風。日本品牌優衣庫的成功告訴我們:做衣服一樣能夠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中的首富。快時尚教主GAP雖然擁有全球銷售額上百億美元的傲人業績,但由于進入中國市場太晚丟失了大部分市場,這也讓我們領略了何為“快”時尚。
中國時尚產業藍皮書課題組日前發布《中國時尚產業2010藍皮書》,根據預測,到2015年,時尚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要高于GDP以及服務業和第二產業的增長,年均增長大體在20%左右。到2020年,我國時尚產業總產值將居于世界前列,最終建成若干全球一流水平的時尚之都。{page_break}
中國時尚產業尚處在起步階段
隨著中國消費者購買力的提高,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時尚消費市場之一,國際的時尚品牌都紛紛進入中國。時尚儼然成了廣泛的社會現象和消費文化,影響著中國消費者的生活,而時尚產業也被譽為未來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但是,當前中國的時尚產業還并不成熟,發展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
曾幾何時,風光無比的中國品牌小護士、大寶、羽西、丁家宜都相繼被外資企業收入囊中,從此披上了“迷人”的洋外衣。因此,不少人由心地感嘆,中國時尚產業的消費已出現明顯的“崇洋媚外”,從市場份額、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等方面來看,說時尚產業里“外資橫行”并不是杞人憂天。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在中國市場,整個時尚產業還是一個割裂的狀態,時尚的各個分支產業之間沒有形成非常好的產業鏈,現在還都是各自做各自的,比如化妝品就只關注化妝品的做法,時裝只關心時裝的做法,沒有建立非常完整、有序的產業鏈。例如,汽車和手表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都是時尚的標志,因為現在很多人買車已經超越了功能追求的階段,而具有更多的象征意義,因此汽車的營銷就可以和其他的時尚品牌結合起來。
他們普遍認為,目前中國時尚產業發展忽略了對人文、對消費者心理的形態的深入關注,因此時尚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方、設計者、營銷者與時尚產品的消費者之間產生了距離。
中國文化為時尚產業造夢
在中國時尚產業,將影響向世界時尚領域蔓延的努力,從來也不曾停止過。中國文化、中國元素一直是世界時尚舞臺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藏。比如LV可以設計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編織袋樣子的包,功夫熊貓可以拍得很有中國感。
但是,我們是否做出了能代表中華民族的時尚文化?是否做出了能代表中國的品牌?是否真的在世界時尚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底氣不足。因為沒有“民族的”,所以我們無法成為“世界的”,必須要用中國文化來為中國的時尚產業造夢。
目前,我們時尚的營銷水平跟國際市場和國際品牌都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今天中國的時尚更多的是來自倫敦、巴黎、米蘭,甚至包括紐約、東京這樣的一些城市,甚至包括港臺。
對于設計師和品牌企業來說,空有熱情是絕對不行的,必須踏踏實實地站在有消費者需求的市場土地上。當很多評論一提到中國服裝,就想到抄襲模仿時,設計師心痛、品牌心痛、產業心痛。柒牌集團董事長洪肇設曾經說過:“只有做中國概念,才是企業基業常青的突破口;作為企業,求得生存與發展是根本出發點,作秀是不務實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然中國服裝對傳統文化的引用一直存在,但怎么運作中國概念、中國文化,成了設計師、品牌和整個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著名服裝設計師王巍在接受國外媒體采訪時曾指出,他的年齡和經歷都還不足以充分地理解中國文化、表現中國精神,“當我40歲或50歲時,可能我會更自信地去表達中國精神”。
我們今天提出做中國概念,絕對不是為了尋求一時的流行,不是讓中國甚至世界刮起一股中國風,彰顯中國一時的威風;而是從產業發展、企業發展的長遠去考慮,為中國服裝品牌、中國時尚產業尋找自己的根基和特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