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企化風險為動力
“今年不如往年,尤其是受到現在棉花價格等成本上漲等影響,效益甚至不如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山東新紡繡品公司的李偉說,“所有同行都有同感,今年拿到的訂單比較少,即使有訂單,產量也少,價格也比較低,做起來賠錢。”
據了解,中國紡織工業外貿依存度達40%以上。今年,中國紡織企業不得不面對成本快速上漲、人民幣升值、歐洲債務危機等諸多壓力。
重壓下的中國紡織企業正從原料替代品、提高單位產品利潤率等層面化解風險與壓力。
用化纖代替棉花
李偉的公司生產抽紗類產品,像床上用品、桌布等,產品多銷往歐盟、美國、日韓、澳大利亞、南非,以往幾年效益不錯。最近幾個月,他明顯感到訂單減少,公司效益銳減。截至目前,公司效益僅占去年同期的1/5。
像李偉一樣自己經營的紡織企業所面臨的困境不止一家。根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聯合奧普網和阿里巴巴商人社區紡織論壇共同發起“2011中國中小紡織企業生存狀況調查”顯示,多數企業都面臨成本上漲的難題。
據記者了解,從2010年國慶節之后,江浙一帶不少小棉紗生產企業或者小面料企業紛紛減產甚至停產。即使是一些大面料企業或棉紗企業,也或多或少在減產。依據他們的預期,即使咬緊牙關把坯布做了出來,也很難銷售出去。
為了應對棉花價格上漲這一不利的局面,部分生產純棉產品的紡織企業開始選擇采用化纖原料替代棉花。然而,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不可避免地帶動了化纖原料價格的上漲。
據了解,滌綸、粘膠等其他纖維原料今年以來都出現不同程度上漲。據了解,滌綸、粘膠等其他纖維原料今年以來都出現不同程度上漲。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2月,我國328級棉花價格為29795元/噸,同比增長了99.9%。滌綸短纖均價為14996元/噸,同比亦增長了43.25%。但相對來說,化纖原料的漲價幅度遠遠低于棉花價格的漲幅。
化風險為動力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棉花經濟分析師劉成指出,減少原料庫存是多數企業躲避風險的辦法,但是企業要發展、要盈利,應該從更長遠角度考慮。
劉成建議,在保證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和不斷開發新品種的前提下,實現降低用棉量、用棉品級及萬錠用工,提高單位產品利潤率,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加快設備更新改造,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同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其次劉成建議加強新型原材料的研發和使用。各種天然纖維、超仿棉纖維、差別化纖維、新功能纖維、高性能纖維,包括蠶絲、各種化纖長絲等各種紡織原料未來都將進入棉紡織系統。棉紡織企業應轉變思維模式、擺脫傳統“純紡”優越感概念。增加新型原料的使用,減少對棉花的依賴程度。
東華大學紡織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錢競芳也提到一種原料創新的方法。國外的產品原料大約是三四種,而國內只有兩三種。平時我們穿的牛仔褲一般只采用全棉一種原料,不妨嘗試加入有光纖維,使其質地看起來更加新穎。{page_break}
再次建立完整“產業鏈”。棉紡織企業主動走到棉花產區,建立棉花收購基地,既可保護棉農種植收益,也可以保障自身生產需要,形成“棉花種植——棉花加工——棉紡——織布——印染——服裝”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