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凡客被指“不務正業” 大量圈地建物流地產
“我不認為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需要上千畝土地自建物流中心,這難免有圈地之嫌。”仲量聯行中國區物流基礎設施總監、董事王成志對于目前電商紛紛投資物流地產感到頗為不解,“電商到今天還沒能賺錢,這是公開的秘密,拿著投資人的錢,應該更專注做電子商務業務才對,而不是拿地、造倉庫,這是在遠離主業,并不能增加核心競爭力。”
但事實卻是,電商對于商城決定將融資資金砸向物流建設項目,各電子商務公司涌入物流地產的勢頭也一發不可收。
自2009年以來,京東商城自購土地已接近1400畝,并且計劃今年同時開工建設7個一級物流中心和25個二級物流中心。當當、淘寶、卓越、凡客誠品、蘇寧易購、新蛋、1號店等電商也紛紛表示要在各地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阿里巴巴集團更是宣布要斥資千億在全國建立倉儲系統。
國內倉庫的供不應求是電商涌入物流地產的最初動力,《全國倉儲業發展指數》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通用倉庫需求面積達7.01億平方米,實有倉庫面積僅5.5億平方米,通用倉庫總體上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而仲量聯行的研究報告也顯示,上海物流倉儲租金自去年以來一路飆升,漲幅超過10%。
但是,電商對物流地產的興趣正越來越超出實際的需求,這在王成志看來充滿危險:“拿了地、造了倉庫,這些東西都將成為資產,而這些資產是要交稅的,但如果電商租賃第三方的倉庫,租金則是可以抵稅的。所以除非自用,否則要讓這筆投資產生收益,電商就得兼做開發商、房東,把自建倉庫再租出去,可是這不是又遠離主業了?而且電商是否有能力運營物流中心?電子商務的倉庫是否能夠適合家具類、超市類、工業產品類的倉庫呢?事實上,電子商務的倉庫通用性并不強。”
{page_break}
王成志介紹,有時候電子商務公司比物流地產商更容易拿到工業用地,這在一定程度助漲了電商拿地的欲望。
“工業用地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工廠、廠房,一個是倉庫、物流中心,還有一個就是研發中心。對于出讓土地的地方政府而言,研發中心和工廠日后可以帶來持續的稅收,但是倉庫產生的稅收相對要少很多。而電子商務公司往往會將結算業務也放在倉庫中進行,結算業務能夠給當地帶來稅收,因此政府更樂意出讓土地給電商。” 王成志稱。
對于電商為何熱衷參與物流地產的開發,王成志表示:“第一還是賭地價升值,因為土地的供應量是有限的,因此物流地產甚至比商業地產更有升值的空間。當然另一方面,這部分資產可以被包裝成為日后上市的一個賣點。”
電商的大量涌入導致物流用地的價格不斷上漲。據王成志介紹,北京通州今年有一塊物流用地拍出的價格接近250萬元/畝,“足見物流地產現在被炒得有多熱”。在上海,物流用地的一手地在每畝50萬~60萬,相對便宜,不過獲得土地卻非常困難,由于政府把關較嚴格,對開發商資質以及項目的要求較高,拿到一塊物流用地通常需要花費一年半到兩年時間,因此在上海,物流用地供不應求的局面已經至少有5年的時間,“上海物流用地真正的成交量主要自于二手地,現在的平均報價在100萬元/畝以上,并且還在漲。”
“目前中國倉庫的投資回報率在全球范圍內都算是較高的,毛收益率在8%~8.5%,高于一般住宅以及商業地產的平均收益率。”王成志認為,“電商投資物流地產不是一個很健康的成長方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