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山裝
季學源
服裝大變革是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山裝的創制。中山裝的產生有一個孕育的過程,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西風東漸中,挾帶而來了“西服東漸”。
西服,形成于18世紀中葉,經19世紀完善之后,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世界各地傳播,傳到了日本,明治維新催生了一代新裝(例如學生裝、鐵路工人裝、士官服);傳到中國,便孕育了服裝變革風潮。“首先覺悟”的人們,紛紛高調亮相,各自出語驚人,大做服飾文章。改良派主將康有為猛擊封建專制、呼吁變法維新,在文章和給光緒帝的奏疏中,一再要求“斷發易服”,以至認為“王者改制,必易服色”,“守舊者固結甚深,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風俗,新政亦不能行”(《見“請斷發易服改元折》、《波蘭分滅記》卷6)。
溫州豪士宋恕的“變法”、“易服”吼聲并不比康南海遜色。他為倡力改良自“更官制、設議院、改試令”始(史稱“三始論”),但他又以“易服”為“三始”之始:廢除官階、設立議院、改革考試舊制“必自易西服始”!而且論證說:是否是變法者,先從衣服上看。
他們有意識地把服飾改革問題推向極端,認為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中,服飾不再只是生活問題、審美問題,而是一種政治標識、政治抉擇。他們以形式主義為外衣,宣傳維新主義,在人人、時時、處處都顯而易見的服裝上逼著人們彰顯自己的政治態度。于是形式與內容的辯證法便顯現出來了,形式有時便是內容甚至大于內容。你不關心政治嗎?但是政治關心你呀!在激昂渲泄政治主張方面,宋恕似乎比康有為略勝一籌。他們的吶喊,推動了改革大潮的涌動。
改良派風云人物反專制,卻不反皇上,而且請求皇上站出來領著他們立憲改制。終于,他們由維新派而保皇派,最終變為“復辟的祖師”(魯迅語),或做清客當隱士去了。然而,變革的大潮終究到來了,革命黨人風生水起,屹立潮頭,肩負起改政體、易服制的歷史使命。孫中山從“負笈外洋”的少年時代起,便立下了“盡易舊裝”,“化民成俗”,“振興中華”之志。1895年廣州起義夭折后流亡日本,他壯志猶堅,自稱“采取了一個重大步驟”:脫掉舊胞,換上新裝。考察日本歐美亞非各地,在籌劃暴力革命之同時,也謀構著服飾大變革之策。正在這時,中國新式裁縫群體紅幫裁縫應運而生了。他們和革命黨人一拍即合,奏響了服裝大變革的序曲。如果說孫中山是服裝大變革的首創者、總設計師的話,那么紅幫便是總施工隊、主力軍。他們共同謀構、試制、改進,約經10年左右先后制作四五種款式的新裝,后來人們稱之為中山裝。經過集思廣益,不斷完善,辛亥首義后終于定型,迅速傳播開來,這就是后來人們普遍穿著的中山裝。
服飾大變革有多項成果,諸如西服的引進并民族化,旗袍、長袍的推陳出新等,但主旋律是中山裝。中山裝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中國新服經典,是中國服裝史上一個全新的里程碑。它雖然是由“博采西制”(孫中山語)開始建構的,但其靈魂、文化內涵則完全是中華民族的。
這主要體現為六項文化標識:(一)立翻領。看服裝,首先要看領子、袖子,故有“領袖”一詞,立翻領在服裝史上是獨特的,它既不同于西服的大開領,也不同日本學生裝的單立領,僅此,它就和近現代西方、東方的新服裝鮮明地區別開來了。這種立翻領可根據不同場合,開合兩便,顯示了靈活的新風尚。(二)前襟是對襟,正中上下筆直對開,猶如中軸線,左右襟對等對稱。這種心理上、物理上的同形同構,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審美特色,讓人產生穩重、整齊、安適的審美愉悅感。后襟為一整片(中間不分剖),體現了統一、完整的理念。(三)直筒式袖子,既不同于古代的寬袖,也不同于清朝的箭袖,不但靈便、適體,而且有美體作用。袖口下的3粒鈕扣意蘊猶深,體現了孫中山創立的三民主義理論,把民族獨立、民主政權、民生幸福作為革命的綱領,稱為“三大主義”。(四)前襟上的5粒鈕扣(曾用過7粒、6粒,后來改了),則寓有“五族共和”、“五權憲法”之意。(五)前襟上的4個口袋,則有提倡士農工商職業平等、重視禮義廉恥四維文明之意。(六)前襟上邊兩只口袋的袋蓋設計成筆架型,體現了孫中山重視知識分子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的思想。
這6項文化標識,表明中山裝是中國的。它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曾為全國人民廣泛認同、喜愛,被尊為“國服”,為民主、平等、自由的新服制取代“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封建舊服制,立下了不朽功勛。它不但在我國,而且在國際上也產生很大影響,被列為“影響世紀的十大服裝”之一。
中山裝是不斷完善的。新中國成立后,中山裝又在創新中譜出了新樂章。
上世紀50年代兩個著名的國際會議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全體成員一律穿著紅幫裁縫精心制作的中山裝,他們的亮相,形成一道亮眼風景線,各國媒體紛紛報道,圖文并茂,大力渲染。
中山裝新樂章的代表作是“毛式服裝”,那是中山裝的一次大創新,創新主體仍是紅幫裁縫。1956年春,上海20多家紅幫名店集體遷往首都北京,經過籌劃,成立了北京紅都服裝店(公司),并有幾位高手進入中南海,為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制裝。紅幫名師王庭淼和紅幫傳人田阿桐都成為中山裝專家,他們由此醞釀了一次中山裝的大創新。
1956年8月的一天午夜,田師傅被領進毛主席的書房,他用紅幫數十年來積累的“量體裁衣”絕技目測方式為毛主席測定了各項尺寸后,潛心研究了毛主席的偉人氣質、風度、個性,及其身材魁梧、面龐大、額部寬等特點,和他一直愛穿中山裝的習慣,綜合起來,調動紅幫數十年來積累的獨特技藝,以中山裝為母本,積極加以創新,主要表現為:領型:加大加長,形成新型尖領,領口增開到46厘米;袖籠提高一點;前襟寬一些;后襟稍長一點;中腰稍凹一點;下面兩個口袋大一些……試制之后,毛主席穿上時,在場的同志都認為很好。此后,毛主席一直愛穿這款創新中山裝,于是成為一款中山裝新經典。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像中的服裝,就是畫家根據這款服裝繪制的。這款服裝很快傳播到國外,國際服裝界特為其命名為“毛式服裝”。西歐一些國家服裝界還以“毛式服裝”為母本,設計改制成他們的時尚男女新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