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深度博弈中國制造 貿易摩擦冷箭難防
不僅不輕松,心里的弦反而繃得更緊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專家組裁定歐盟對華貿易保護仍是中國企業頭上揮之不去的陰影。
受全球經濟低迷、美債歐債危機等因素影響,全球市場博弈力度不斷加大,針對“中國制造”的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越來越頻繁。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中國企業應積極應訴,主張合法權益。同時,各行業協會也應發揮行業牽頭人的作用,協助企業充分了解產業信息、熟悉國際規則,增強管理透明度,不斷提升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
經濟低迷加劇針對“中國制造”貿易摩擦
梁藝芬告訴記者,她擔心歐盟會推出一些更隱蔽的貿易保護措施,比如對產品的環保、設計、安全等方面作出特別要求,企業可能就被擋在歐盟之外,事實上這種情況在以前也發生過。
近年來,受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影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制造”一直是全球市場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的熱點目標。就在皮鞋獲得“松綁”后不久,歐盟就在9月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瓷磚正式征收反傾銷稅,最高稅率達69.7%。
在佛山美意陶瓷市場二部經理劉柯勇看來,如今從事陶瓷產品出口貿易,頗有點“四面楚歌”的感覺。“2008年以后歐美市場開始萎縮,又接連遭遇歐盟的反傾銷調查,逐漸把目光轉向南美、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可沒多久又接連遭遇來自巴西、阿根廷、韓國等國家的反傾銷裁定。”劉柯勇說。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鷂飛認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衰退導致海外市場需求下降,歐美等國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對出口國采取了更為嚴厲的反傾銷調查;而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其制造業需要更多的發展空間,出于保護本國企業的目的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也在增多。
“如今,涉及中國制造的反傾銷案例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大、涉及地區從傳統的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延伸,貿易保護主義呈現多元化趨勢。”肖鷂飛說。{page_break}
貿易摩擦成為壓抑中國產業升級轉型新武器
在本屆廣交會上,不少中國企業都提及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一些新興產業正在成為部分發達國家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打擊的重點對象。
“太陽能產業就是一個典型。”深圳一家從事太陽能光電產品生產的企業負責人羅浩告訴記者,美國的經銷商聽說中國光伏產品可能被征100%反傾銷關稅的消息后,紛紛要求暫停訂單,造成產品大量積壓,給企業帶來超過百萬元的損失。
“事實上,針對中國光伏產業發起的各類貿易摩擦完全是沒有道理的,很多在華生產對歐美出口的工廠,都是歐美企業投資設立的,展開制裁之后受害的,是他們本國的企業和消費者,還有全球的環保綠色產業。說到底,就是這些國家試圖抑制和他們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中國高新科技產業。”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說。
羅浩認為,中國光伏制造業并沒有像歐美部分人士指責的那樣,得到政府的大量補貼,中國光伏產品的相對價格優勢完全是市場競爭的結果。由于美國市場占全球光伏市場的比例并不大,所以即使這次貿易戰爆發,影響也比較有限,而且這一貿易戰的結果勢必是,美國市場上組件價格上升,“最終只能是兩敗俱傷”。
專家呼吁企業放棄“搭便車”觀念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面對海外市場接踵而來的反傾銷指控,除了擔憂,不少企業都表現出觀望的態度。劉柯勇說,不是企業不想應訴,而是感覺自身勢單力薄,對國際貿易規則也不熟悉,感覺自身沒這個能力。
業內分析人士稱,在遭遇反傾銷指控的時候,“搭便車”是國內企業比較普遍的做法,因為應訴涉及成本開支、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很多企業都不愿拿自己“開刀”,而指望行業協會或者行業領頭企業出面幫忙打點一切,自身不出力就等著“沾點光”。
肖鷂飛說,應訴是涉及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的重大事件,面對反傾銷指控,行業內的每家企業都應積極行動起來,收集材料、積極舉證。在這個過程中,行業協會必須應當發揮行業“領頭羊”的作用,要把行業內的企業組織起來,形成合力積極主張權益。
肖鷂飛認為,外貿企業還要多了解一些國際法規,隨時掌握行業最新動態,不斷完善自身產品;此外,要按照國際規則從事企業運作,增加企業信息透明度,這樣有助于緩解海外市場對我國產品價格的質疑,即使今后發生反傾銷或貿易摩擦,應訴起來也比較容易取證。
“面對反傾銷指控,企業一定要積極應訴,盡管未必都能成功,但總比被動挨打要好。”肖鷂飛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