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機業的2011經濟運行
數據解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676戶紡機企業統計的數據,2011年1~9月,紡機行業工業總產值為774.88億元,同比增長28.48%;工業銷售產值為752.26億元,同比增長28.29%;產銷率為97.08%,紡機行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762.12億元,同比增長28.36%;1~9月,紡機行業人均產品銷售收入為57.51萬元,同比增長20.89%。江蘇、山東、浙江三省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27.81億元、183.49億元和93.37億元,合計占全國的比重為66.22%。
記者述評:
今年前三季度,紡織行業受銀根緊縮政策和棉花價格波動的影響并沒有完全反映到紡機產品的銷售上,多數企業的銷售延續了去年的良好勢頭。
紡機行業市場銷售之所以能夠保持強勁增長的勢頭,一是因為紡織企業近年來不斷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以及受困于人工成本的上升,對自動化、連續化、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紡機裝備的更新改造需求強烈。今年以來銷售呈大幅增長的清梳聯、緊密紡、帶集體落紗的細紗機長車、經編機等,無不體現了上述特點和優勢,可以充分滿足紡織行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需求。二是因為去年紡機產品供不應求,訂單結轉到了今年。所以,很多紡機企業上半年銷售的產品很大一部分履行的是去年的合同訂單。另外,今年還有一些紡機產品的熱銷與今年以來棉花價格的動蕩有直接關系。棉價的一跌再跌使許多棉紡企業不敢購買棉花,改上化纖和粘膠項目。化纖長絲、短絲和加彈機今年前三季度銷售都呈同比上漲趨勢。但是,今年上半年也有幾類紡機設備的銷售差強人意,特別是印染設備。由于受棉花價格波動、用電緊張、環保要求日趨嚴格和銀根緊縮政策的影響,印染企業開工率持續降低,設備購買力明顯減弱。
盡管今年前三季度,紡機行業產銷形勢良好,訂單充足,但由于受國家緊縮銀根政策的影響,從下半年開始,紡織企業推遲提貨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進入10月份以后,情況更加嚴峻,紡機企業新增訂單明顯減少。所以,目前紡機企業的實際情況已經與前三季度國統局的數據大相徑庭。
企業觀點:
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
今年前三季度紡機市場運行良好,恒天集團下屬的各企業手持訂單充足,但是客戶推遲提貨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10月份之后,新訂單突然減少,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了四季度。現在看來,明年一季度甚至上半年基本不會有太大的改觀。我認為,紡機市場的變化是在全球宏觀經濟的大起大落背景下的正常反映。市場需要調整,對于企業來說就必須要主動適應,尋找發展的出路。恒天公司的措施就是從技術上加強研發,生產出效率更高的紡機產品來,同時要眼界放得更寬、更遠,繼續開拓國外市場。
江蘇牛牌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琢:
我們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延續了去年生產銷售的良好勢頭,但從第四季度明顯回落,這使我們現在感覺非常不安。紡機行業再次出現寒冬,而且來勢之兇猛似乎不亞于2008年。全球經濟形勢持續不穩定,應該說一直從未根本走出金融危機,而目前再加上歐債危機的彌漫,紡織行業又成為首當其沖受影響的行業。今年以來,國內緊縮銀根的金融政策,也使得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紡織行業困難重重。12月份以后,盡管金融政策有所松動,但不會有根本改變。作為紡機企業,我們應充分利用好這次回落的時機,一方面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產品,另一方面要把產品做精做細,做出品牌來。
江蘇宏源紡機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前三季度,我們公司生產的加彈機和粗紗機銷售都非常好,已經把全年的任務都完成了。但是,市場上的波動對我們也有影響,比如從下半年開始就出現了推遲提貨的現象。進入四季度以來,訂單與去年相比明顯減少。我認為,行業投資趨于下行局面已不可避免。市場有起伏也是正常現象,我們需要調整心態,積極應對。今后市場對產品的需求肯定跟現在不一樣了,紡織企業更需要節能、高效、模塊化的紡機產品。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段緩沖期,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現有產品,為下一輪市場的回升做好準備。
宋和宋科學技術應用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宋日升:
今年公司訂單、出口、產值、銷售、利潤同比大幅上升,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對內加大了研發投入,對現有產品進行改良、優化,加快新產品的開發;公司對老客戶進行走訪,有許多老客戶都追加了訂單;加強對新市場的開拓,產品得到了新老客戶的一致認可。
受紡織行業運行形勢影響,2012年的紡織行業可能持續疲軟,對于我們來說是挑戰,但是市場上還有許多的空白點、需求點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發掘。明年我們將加大對新市場的開發,對老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加大對新產品研發的投入,對老機型進行改良、改進,提高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通過設計優秀機型提高自身品牌價值,加強內部管理,嚴抓品質,相信我們明年的銷售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同和紡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桂生:
同和公司2011年產值與2010年相比增長32%,銷售額突破3億元,比2010年增長30%,是同和公司12年來年度銷售額最高的一年,利潤比2010年增長10%。
公司2011年經營狀況增長一方面受益于國家“十二五”規劃對關鍵紡機專件以及高端紡機裝備的重點扶持,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強化了內部管理。
2011年上半年,公司的羅拉、搖架、緊密紡產品均是穩中有升,繼續保持著產量、銷量的優勢。從6月開始,公司的羅拉和搖架訂單有所下滑,但緊密紡產品訂單在持續攀高,成倍增長,每月緊密紡的訂單達到20萬錠,并帶動了羅拉和搖架的銷售量。
常德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平:
今年我公司累計銷售搖架330多萬套,上銷330多萬只,彈簧和氣加壓搖架產品都呈現出良好的產銷形勢。經編機設備也簽約了大量訂貨合同,訂單已經排到2012年底。
今年經編機設備能夠取得這樣的銷售業績主要有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外在方面主要在于國同內外市場對經編織物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經編業快速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特別是中國的經編業發展迅速等。內在因素主要是公司在國內經編機制造業居于主導地位,有品牌優勢,經編機節能、環保、高效,具有良好的性價比,品種齊全,能滿足高、中端不同用戶差異化的需求。
國家調控政策對實體經濟的作用是明顯的。尤其是受銀根緊縮影響,下游紡織企業資金緊張、開工率不足、技改項目進度減緩,對我公司搖架市場需求量逐步走低,對經編機客戶提機速度放緩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利潤:價格欲漲乏力 企業收益不佳
數據解析:
2011年1~9月,紡織機械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為48.47億元,同比增長34.15%;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72億元,同比下降11.08%;虧損面為10.65%,同比增加2.37個百分點;人均利潤為36764.90元/人,同比增長27.97%。其中,江蘇、山東、浙江三省實現利潤總額分別為17.31億元、9.27億元、7.55億元,三省利潤總額占全國紡機行業利潤總額的比重為70.42%。
記者述評:
今年紡機行業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34.15%,這與銷售額的增長有直接的關系,并不能說明企業的效益好。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特別是棉紡設備生產企業事實上是豐產不豐收,有些企業甚至虧損。
從去年到今年,國內CPI指數持續攀升,人工成本、機物料、煤電油運價格樣樣上漲,而唯獨紡機產品孤獨地堅守著原本就不高的價格。其實,紡機企業也不是不想漲價,今年初,當紡機企業訂單多得做不過來的時候,也曾商量著要集體漲價,但是隨著紡織市場由暖轉冷,漲價的事也就暫時擱淺了。事實上,即使紡織市場依然像去年一樣火暴,紡機產品漲價也未見得就能實現。同質化競爭是導致紡機產品價格漲不上去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我國,生產同一類紡機產品的企業至少有二三十家,而且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大多雷同,缺乏個性。而紡機企業為了盡可能地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不但不漲價反而還降價格,其結果就是導致紡機企業利潤空間不斷地被擠壓,利潤率甚至降到了5%以下,遠遠低于機械制造業的平均水平。
豐產不豐收,這是一個令全行業都感到心痛的老問題。現在看來,想要通過降低成本賺取更多的利潤顯然是非常困難的,也是非常被動的;主動的做法應該是順應紡織發展潮流,開發和生產紡織企業需要的主效、節能、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青島紡機自動絡筒機的價格之所以能上漲20%,就是因為國內自動絡筒機技術成熟并能形成批量生產的只此一家,他們有理由掌握價格的話語權。
企業觀點:
濟南天齊特種平帶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蘭喜:
今年上半年紡織器材訂單充足,產品供不應求,但下半年開始,特別是9月份紡織企業停機、半停機情況非常明顯,噴水織機停機率達到了50%以上,經濟危機后遺癥逐漸開始顯露。當然,今年以來市場也有很多亮點,比如長絲倍捻機,噴氣織機比較好,這也帶動了相應的器材銷售。其實,不管市場怎么變,對于紡機企業來講,還是要立足主業抓質量。中國制造的品牌知名度要提升,需要很長的歷程。我們公司生產的平帶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在世界可以排到前三名,而且已經配到了村田的自動絡筒機上,但是人家設備上卻不打我們的牌子。因此,僅僅是銷售上去了,決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要樹品牌,這樣我們產品的附加值才能上去,利潤才能增長。
杭州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文:
我們公司今年繅絲機的銷售與去年基本持平。我對今年紡機市場的整體感受有三句話:“數據還好,感覺不好;銷售還好,效益不好;眼前還好,趨勢不好。”
紡機產品的銷售完全取決于上游企業的市場形勢。去年生絲價格從20萬元/噸漲到40萬元/噸,絲綢企業都賺錢,設備銷售也隨之增長;而今年原料一跌再跌,絲綢企業開始賠錢。現在,一個企業利潤好壞似乎與生產什么樣的產品關系不大,而是看你買進原料的時機是否合適。今年由于生絲價格一路下行,盡管我們公司到明年上半年的訂單都排滿了,但是我心里并不踏實,不知道這種局面到底能持續多久。
廣東豐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陳國真:
公司主要產品出廠銷售價格比去年持平,利潤有所降低,利潤率在5%左右,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今年企業產能比去年增加10%以上,企業生產經營綜合狀態良好。目前生產經營中問題主要是現在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國內市場需求不足、原料價格波動劇烈,但企業的訂單量與生產能力基本吻合,未來意向訂單較為理想。
出口:數量有所增長 贏利水平偏低
數據:
2011年1~9月,我國紡織機械出口16.52億美元,同比增長33.04%。針織機械出口額為4.80億美元,同比增長35.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15點,占比達29.06%,仍位居第一,依次為輔助裝置及零配件、印染及后整理機械、紡紗機械、化纖機械、織機、非織造布機械和織造準備機械。1~9月,我國共向16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紡織機械產品,其中,出口金額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是印度、日本、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占全部出口額的50.16%。
記者述評:
目前,我國紡機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仍然集中在東南亞市場。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到印度、日本、孟加拉國、印尼、巴基斯坦等五個國家的紡機產品就占整個紡機出口的50%。在全球經濟并不穩定的大背景下,這些市場的需求并不盡如人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紡機出口能夠保持33%的增長率實屬不易。這一方面是因為近年來國產紡織機械的制造水平不斷提高,棉紡、化纖等設備在性價比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二是國外先進的紡織機械制造商在國內投資建廠,使得我國長期以來比較薄弱的印染后整理和針織機械的技術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產品出口呈高速增長的趨勢,從而也更加豐富了我國紡機行業出口產品的種類。三是我國紡機產品的國際化配套能力不斷增強,這一點從輔助裝置及零配件出口的逐年增長上就可以看出來。國內企業生產的輔助裝置及零配件不僅出口給國外的紡織企業,一些國際著名的紡織機械制造商也購買我國的零配件為其主機配套。
前三季度,我國紡機出口額大幅提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產品價格提升。但盡管如此,我國紡機產品出口的價格還是普遍偏低。目前,我國出口紡機產品平均利潤率僅有2%~3%,而歐洲企業利潤率在8%~15%之間。價格低廉的結果必然是把產品的售后服務、企業的研發費用擠掉,這不僅使企業獲利不高,而且會直接影響我國紡機產品水平的提高。從發展的角度看,企業還是應該把眼界放得長遠一些,最終要靠成本、質量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競爭力來取勝市場。
企業觀點:
中國紡織機械和技術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秀華:
今年CTMTC公司出口總體出口形勢平穩,紡機出口約1.5億美元。今年最大的亮點是出口到印尼1000臺噴氣織機,現已經出運300臺。
今年整個國際紡織市場的形勢與國內形勢類似,特別是紡機的主要出口市場印度、越南、印尼、巴基斯坦等國家受歐洲市場不振的影響,投資速度放緩。再加上今年上半年上民幣不斷升值,我們在五六月份接單已經非常謹慎了,如果是12月底前交貨就接,明年交貨的基本就放棄了。隨著歐債危機的爆發,大多數企業對于明年的訂單都處于觀望狀態。因此,明年的出口形勢將更加嚴峻。
廣東豐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陳國真:
今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與去年同期持平,我們預計明年和今年情況基本相同。
雖然今年公司訂單與去年相比有所減少,但國外訂貨卻有所增加,增幅大約在10%左右。按照現在的反饋信息來看,我們預計明年公司的國外訂單量仍會增加。今年豐凱公司出口銷售產值比重為8%,比去年稍有增加。
重慶金貓紡織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崇明:
截至今年11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金貓公司工業總產值增長54.42%,工業增加值增長38.12%,銷售資金回籠增長55.11%,同時利潤總額、出口總值、上交稅金等較上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這是我公司近幾年來取得的最好成績。
由于歐美債務危機導致的世界經濟衰退,在短期內還不可能扭轉,加之我國紡織行業受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勞動力成本急劇增加,用工和資金短缺,國外市場需求疲軟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將處于半停產、停產倒閉狀態,形勢非常嚴峻。長期依附于紡織的器材企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重慶金貓也不例外。
明年既有挑戰,也有機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關于鼓勵、扶持實體經濟,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對我們正處在困境之中的紡織中小企業又帶來一線希望,紡機企業應用好政策,苦練內功,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