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國際化妙招:“草船借箭”
從2008年李寧公司借助奧運會影響大舉進入國際市場,到4年后,李寧公司制造能力相匹配的新全球性品牌過程中面臨困難。
泉州鞋企進軍國際市場,圖為消費者在選購鞋子。
同樣,很多泉州品牌已經在國內市場上贏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少企業也開始嘗試以“品牌輸出”的方式開拓國際市場。那么,在塑造全球性的品牌方面,他們是否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應該實行怎樣的戰略?
品牌需要沉淀期
主持人:打造國際品牌是中國品牌的夢想,然而只有少數如聯想集團等公司取得進展。市場調研機構明略行和媒體公司WPP的調查顯示,在中國境外,83%的消費者說不出一個中國品牌或公司的名字,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林棟梁:中國人開始懂得做品牌不過是10年左右的光景。商標是品牌的符號和名片,具備知名度;而品牌是一種文化、質量、誠信等的積淀,同時具備美譽度、忠誠度和知名度。
中國的品牌時間積累太短,很多國際品牌,像勞斯萊斯、大眾、LV等都是經歷了上百年、幾代人的沉淀,才最終從產品變成文化,被廣泛認可。因此,中國品牌要想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品牌沉淀期。
劉翔:大多數中國公司并沒有品牌國際化意識。一方面,中國的原材料、勞動力價格低廉,很多中國公司無需太多的品牌附加值就能獲取不菲的利潤;另一方面,大多數中國公司只是滿足于在國內稱雄,缺乏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勇氣和魄力,更缺少耐心。
爭 鋒
時機是否成熟?
主持人:經歷了二三十年的發展后,很多泉州企業走上了品牌突圍的階段,您覺得這些泉州企業是否已經有足夠能力“走出去”?
林棟梁:泉州鞋業在生產能力、研發設計等環節上已經不輸給國際品牌,應該說能力已經具備。首先,要給自己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做好定位,比如是準備與阿迪、耐克同臺競技,還是走二三線市場;是要進駐大型的鞋業超市,還是開專賣店,或是通過網絡銷售……品牌定位一定要符合當地的消費需求,以及企業自身的實際。
劉翔:一些品牌如匹克、安踏等企業,擁有一定的國際資源,生產和管理標準也在向國際公司看齊,但這些只是基本條件。大部分泉州企業目前的市場局限于國內市場,產品還無法參與國際競爭,或者只能參與國際低端市場的競爭,最重要的是,缺乏國際化的人才儲備。[page]
招 數
學會入鄉隨俗
主持人:在打造國際品牌的過程中,泉州企業應當如何做好產品定位、市場定位和品牌定位?
劉翔:國際化需要公司戰略、品牌積累、人才儲備、管理水平等方面。泉州企業可以先從一個細分領域來尋求突破口,或者從一個區域市場著手,建立品牌優勢,然后將區域經驗復制到全球。
首先,商標必須全球化。很多中國公司,商標注冊之初,就有抄襲、模仿的嫌疑,這樣法走向國際;其次,產品必須經得起國際市場考驗;再次,可以通過國際頂級資源為品牌做備述,消費者總是相信,與最好的賽事鏈接在一起的品牌,肯定是一個好品牌。最重要的一點,要想國際化,必須要具備根據當地消費者使用習慣來設計和制造產品的能力。
王少輝:以美國市場為例,除了一些廣告比較多的品牌外,80%—90%的消費者仍然是以價格為主導。泉州品牌可以憑借較高的性價比獲得廣泛的市場。比如耐克平均定價在80美元左右,沃爾瑪的鞋子定價在20—40美元之間,泉州品牌進入美國市場,定價在30—60美元之間就比較合適。
打造區域品牌
王少輝:現在沒有哪一個泉州企業敢說自己有能力和國際品牌抗衡。但是,可以通過打造“區域品牌”的方式,與國際品牌競爭。比如,可以聯合10家泉州品牌,在當地市場開設品牌館,先打造區域大品牌,再打造企業小品牌。
善于借力用力
主持人:在波特蘭前站的運營遇到困難之后,李寧選擇了與一家芝加哥的品牌咨詢和私募股權機構合作,您如何看待這一戰略調整,對于泉州企業有何借鑒意義?
林棟梁:這是一種借力的做法,也就是三國中的“草船借箭”。比如,星巴克買下它的中國合資伙伴美心食品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合資股權,從而擁有了星巴克在中國六大區域的零售點的全部所有權。
記者手記:
“沉下去”做好自己
品牌在國內獲得一定知名度后,“走出去”打造國際品牌是每個企業的美好愿望,然而,在“走出去”之前,我們一定要明白自己是什么,能做什么?
在試圖打造國際品牌之前,生產線能保證產品生產嗎?產品質量體系建立起來了嗎?物流系統經得起檢驗嗎?售后服務平臺搭建了嗎?未來的發展方向規劃好了嗎?這些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在做好品牌之前,一定先要“沉下去”做好自己。“沉下去”,就是要深入當地的市場、探尋當地的文化,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沉下去”,就是要腳踏實地,從小市場進入大市場,從小品牌做成大品牌……
只有“沉下去”做自己,才能慢慢沉淀出品牌文化,用文化來充實品牌內涵。正如,我們提起愛馬仕,就會想到精致的產品、上乘的質量,以及尊貴周到的服務;提起星巴客,就會想起香濃的咖啡、優雅細膩的環境,以及關于咖啡的種種文化細節……當產品變成一種文化,自然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