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收入不高留不住人
每年正月初七初八一到,安徽人力大軍就開始一年一度的“候鳥式”外出。近些年來,隨著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往安徽轉移,安徽自身的勞動力反而開始出現缺乏,今年依然如此。不過,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安徽“用工荒”的一個顯著特點乃是結構性不足。
結構性缺工
2010年將服裝廠從廣東搬回安徽池州市的劉總本以為可以在人力成本上節約一大筆,但這兩年,春節一過,他就要開始為找工人而煩惱。
去年春節過后,為找工人,劉總曾許諾“介紹一個熟練裁縫工獎勵500元”,但后來效果仍不佳。
與劉總相比,同樣從外地回池州發展的吳群(化名)這幾天卻正焦急不安。去年,吳群在池州市中心租了一套3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準備好好發展自己的廣告公司。
“應該說,從去年就開始招人,但是一直沒有合適人選,而且應聘者也不多。”吳群對本報記者說,“從招聘的過程來看,專業和素質較高的人選還是很少。”據他介紹,由于這幾年池州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之前房產的興盛和一些中小企業的增多,需要做宣傳的客戶量不斷增加,本以為可以憑借自己在外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好好在家鄉發展,但沒想到現在遭遇了人力“瓶頸”。
合肥市職介中心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目前安徽用工存在著“結構性”缺工。
“收入不高”留不住人
家住安徽安慶市樅陽縣農村的小惠近6年一直就職于浙江湖州的一家童裝企業。由于弟弟定親,原定于正月初九回湖州的小惠不得不推遲了返程。
“想都沒有想過要在家鄉就業呢。”當本報記者問小惠是否愿意在家鄉就業時得到這樣的回答。據小惠表示,她在湖州童裝廠的收入是按計件來的,多勞多得,正常的話一個月收入在5000元至6000元。
“在家鄉就業是不可能有這么多的。都是一樣辛苦,還是多賺點錢最好了。而且在家鄉就業也不是很穩定。”小惠說。在小惠家鄉,近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些小服裝加工企業去年關閉了不少,這也讓一些本想留在家鄉就業的人打消了念頭。
其實,在小惠身邊,與小惠想法相同的人也不少。包括小惠的姐姐及其他老鄉,都覺得在家鄉就業并不是不好,而是收入低還不穩定,讓他們不敢選擇在家鄉就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