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服裝行業發展趨勢展望
在經歷了十年高速發展后,我國服裝行業進入了調整期,已牢牢站穩中國一二線市場的海外品牌則利用其資金、品牌聲譽等優勢加速渠道下沉,國內品牌在低層級市場中的挑戰勢必加大。
在經歷了十年高速發展后,我國服裝行業進入了調整期。在分析2012年之前,我們先分析下2011年行業發展特點及主要問題:
(一)國際需求結構性變化,傳統出口模式亟待轉型
2011年,“訂單轉移”成為行業面臨的最主要困擾之一。2011年,中國服裝制造成本連續大幅上漲;國內棉花等原料價格大幅波動,原料供給質量、價格、交貨期等問題頻出;國際經濟不景氣導致國際服裝采購業對成本價格敏感度提高;擔憂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國際加工業競爭國蓄勢發力等,這些因素的疊加作用,導致訂單向其他國家地區轉移現象集中爆發,行業出口形勢急轉直下。
實際上,國際加工訂單轉移只是國際需求格局調整的一個局部。
從歐、美、日等我國傳統出口市場需求來看,作為消費必需品,服裝商品在發達國家的需求彈性相對較小,需求總量和需求結構基本穩定。發達國家訂單大規模轉移是基于成本及質效考慮,也是鑒于我國競爭國發展,從而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度。這些競爭國發展加速,在低端加工領域已經顯示出更強的成本價格優勢,其中一部分還利用地緣優勢充分提升快速反應能力,對我國主要依靠絕對成本優勢和完整產業鏈供貨優勢的出口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
從新興市場來看,我國對新興市場出口方興未艾,仍有大量市場空間,但是發展中經濟體宏觀經濟波動較大,局部政治動蕩,這使我國服裝對其出口欠穩定,在新興市場的穩固地位尚未確立。
雖然訂單轉移是國際分工的必然結果,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國際訂單從金融危機以后開始發生形態改變,短單、小單、快單已成常態。目前,我國服裝加工業整體上還未能完全適應這種需求變化。另外,我國絕對成本優勢逐漸喪失后,尚未利用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也未通過提供研發、服務等附加價值,來獲得額外價值的提升,因此,喪失了部分比較優質的訂單。
(二)國內市場格局重整,競爭前景更為嚴峻
2011年,我國國內市場調整明顯。城鄉二元化市場格局已經被打破,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市場蓬勃興起,為內需的數量增長提供了較為持續的保障。農村城鎮化步伐加速,非農人口數量增加,城鄉差距縮小,互聯網、電視媒體普及對鄉鎮生活方式的影響,國家三農政策和促進農村消費政策的持續作用等,使得鄉鎮市場乃至農村市場必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快速成長。二三線城市市場依然保持良好成長,成為中國品牌成長的沃土,也是品牌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層級。一二線市場保持穩定,國際品牌和國內品牌同臺競技,國內諸多優勢品牌均通過在該層級的優良表現確立了優勢競爭地位。立體、多元的市場格局正在形成。
在市場擴容的契機下,品牌更迭之勢必然加速。2011年,我國服裝企業外銷轉內銷、批發轉零售、低端轉高端、開拓線上業務、培育線上品牌等行為極為活躍。市場品牌數量擴容,同時也加劇了行業競爭。
已牢牢站穩中國一二線市場的海外品牌則利用其資金、品牌聲譽等優勢加速渠道下沉,國內品牌在低層級市場中的挑戰勢必加大。
(三)轉型升級漸成企業自覺行動
在內外交困的環境下,2011年,企業轉型已由被動轉為主動,且轉型方向更為明確,仍多圍繞“技術進步”進行: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目的的技術改造在業內蔚然成風;以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為目標的信息化結合被廣泛認同;以提高質量水平和服務能力為目的的產學研聯合研發在大企業中十分普遍。
產業轉型也在積極推進中。盡管2011年梯度轉移步伐因經濟回落而受阻,但形成東西聯動的立體產業區域格局,仍然是行業最廣泛的訴求。內需市場打破城鄉二元化格局,為產業格局立體化埋下伏筆,國內市場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服裝產業格局轉型的最強勁動力。同時,出口也面臨轉型升級,“訂單轉移”從某種程度上淘汰了部分落后的高消耗低利潤出口模式,高附加值、高投入產出比、難以復制和替代的新出口模式呼之欲出,ODM取代OEM成為出口主流模式已成定論。
在2011年基礎上,2012年行業將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一)產業進入平緩發展期
在經歷了十年高速發展后,我國服裝行業進入了調整期,各項經濟運行指標或將不再保持過去兩位數甚至更高的增速,特別是出口增速必然回落到低位區間。服裝行業利潤分配格局也將進一步改善。行業將繼2000年亞洲金融危機結束十年周期性發展歷程后,再次經歷調整、積累、淘汰和發力的產業演進過程。盡管在指標數據上看,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服裝行業發展進步速度將放緩,但產業體系的構建、價值體系的重塑、市場體系的完善等,將使服裝產業內在素質發生根本變化、得到根本提升,從而完成我國服裝產業在國際分工中產業地位的升級,并以此贏取未來發展的契機。
(二)產業進入集約化發展階段
行業進入集約化發展階段,企業集團、產業鏈集團、品牌集團、跨國集團等大型產業集團群體將迅速發展壯大。以大型產業集團為核心的“星系化”發展模式將對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和格局重塑,起到明顯的推動和調節作用。大型產業集團對中小企業的帶動力、引導力加強,甚至將對產業集群格局和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產生影響。分工進一步深化,市場進一步細分,將真正為中小企業良性發展提供空間。
(三)產業國際化步伐加速
產業國際化進入實操階段,國際化將深入行業各個環節和領域,并顛覆性地改變中國服裝行業形態。國際化將呈現多元化,供應鏈國際化、研發設計國際化、制造國際化、市場國際化、渠道國際化、品牌國際化、資本國際化、外延服務國際化、人才國際化等等均將作為國際化的手段和方式在行業內爆發式增長。特別是供應鏈國際化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行業實現突破的關鍵點。本著開放的心態,掌控、分配和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是未來我國服裝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