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寨"鞋制造如何轉身創立品牌
倫敦奧運開賽前,埃及奧運代表團穿著中國制造的“山寨耐克”吸引了大量眼球。據媒體報道,100多名埃及運動員、奧委會官員在奧運村進進出出,可他們的“山寨”服裝卻讓人大跌眼鏡——耐克的Logo配著阿迪達斯的拉鏈。
埃及代表團的官員表態:“雖然衣服山寨,但是質量夠好,我們沒有很多錢,只能買山寨。”有人說,山寨耐克坑了埃及隊也丟了中國的臉,但引人深思的是,質量夠好的中國“山寨”產品為何不創立自己的品牌,該如何轉身創立自己的品牌?
中國“山寨”的尷尬境界
“山寨”與“非山寨”僅有一個關鍵,那就是是否擁有自主品牌。且不說中國國內無數小作坊的山寨制造,大品牌之間的“互相山寨”也成為了趨勢。不管你承認與否,大品牌之間的產品同質化問題已經是既成事實。那么同樣是在山寨,為什么中國企業一直走在山寨的道路上?很大一個方面就是缺乏一個承載山寨制造的品牌。利用“山寨”而創立品牌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
例如中國服飾、鞋類、家電的網上售賣模式在近幾年快遞發展,這其實是山寨了國外的一些大品牌的售賣方式,然后我們把它“山寨”的很成功,它就是“凡客”。另外,騰訊、淘寶、百度等都應該算是“山寨”模式下的成功者吧?因此“山寨”能否走出這樣的尷尬之路,要看“山寨”將要選擇這樣的前進方向,是否能夠利用“山寨”而創造品牌成功的轉“山寨”為制造。而市場提供給山寨重生的市場和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自2001年11月10日中國正式加入WTO之后,中國市場迅速擴大,無數外資合資等進入中國,國內外各行各業的各種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發展的繁榮景象令人咋舌,然后在這樣的環境下,質量問題頻頻出現,價格也以數倍的姿態在不斷攀升。就此,市場的缺口出現了。市場上缺乏一些產品質量過關,價格又適合中低等消費的產品。很多以山寨為前身的品牌已經在這個特殊的市場缺口是做好做大。
“山寨仿造”轉身建立品牌變“制造”
要想成功轉型,一是要有頑強的精神去克服內在壓力創造品牌。創造一個品牌是困難的,經營一個企業跟做“仿單”是完全是不同的,企業的創建跟山寨制造是完全不同的。這是一個內在本質的區別,如果制造者在開端沒有找對出口的話將是失敗的,最終也走不上制造的正規上。
二是政府的扶持。中國金壇市市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助推企業創立自主品牌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金壇市早已榮獲“紡織服裝出口制造名城”稱號,但和其他服裝大市比起來,屬于自己的服裝自主品牌卻很少,因為大部分企業以外貿代加工為主,利潤微薄,有些企業即使擁有自主品牌,但由于缺少市場導向,也缺乏走出去的“底氣”。為了幫助企業走出“困局”政府出臺專門政策,對開拓市場的紡織服裝企業最高補助100萬元,這掀起了企業創立自主品牌和開拓市場的高潮。政府的支持和導向將是成功順利與否的關鍵。
三是保持優勢。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丟掉制勝的法寶,最初“原材料”和“加工費”的低廉能使得產品以低價的優勢走入市場,進而在逐漸增加銷售量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改進,中國并不缺乏創造力,原有優勢加上一點的創新將是能走多遠的關鍵。
四是適應游戲規則。中國的市場很復雜,而企業的成功和壯大的手法卻是相仿的,這就是所謂的市場游戲規則。產品的質量和價格早已不是單純的制約,企業的文化,企業的形象,企業的宣傳與公關都成為了能否站住腳登上臺的砝碼。而這一點,恰恰就是山寨與制造的最大區別。山寨是死的,而制造是活的。
市場給了“山寨”機會,現處灰色市場的“山寨”能否站起來,轉過身,站穩當,登上臺,將是市場對“山寨”的考驗,也是對“山寨”的希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