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裝貿易中心”CEO Werner Kuenstle先生訪談
歐洲時裝貿易中心 (EFTC) 植根于亞洲已逾十五年,總部位于香港,主要從事于歐洲高級時裝之代理、零售批發及包銷等業務。EFTC將歐洲不同時裝品牌,由典雅到浪漫,由時尚到高貴,一一地展現到亞洲時裝世界中。
為提高品牌知名度,EFTC積極為所代理品牌舉辦海外展覽會,比如每年一屆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就是EFTC合作超過十年的最佳拍檔。
近日,歐洲時裝貿易中心CEOWerner Kuenstle先生親臨北京,與CHIC主辦方及多家媒體互通有無,暢談中德服裝進一步的合作可能。
question:
多年來,您在中歐商貿中一直充當推手角色,您對海外服飾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有何心得?
Werner Kuenstle:
當我們談論中國,中國如此大,不同省市之間有著不同的政策、目標消費群和審美,品牌需要采取不同的市場策略去適應。1994年,我們與香港貿發局合作,以香港為中轉站,將歐洲時裝品牌引進到中國大陸,我們第一次參加CHIC,也是跟隨著香港貿發局的展團而來。后來,我們開始獨立參展,將更多的德國品牌引進中國市場。
在德國杜塞多夫展覽公司、CHIC組委會,以及德國政府的支持下,從去年開始,德國品牌以國家展團的形式參加CHIC,政府和品牌商希望以此壯大德國展團的隊伍。
今年10月,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先生前往法蘭克福,在“首屆中國時尚商業論壇”上對德國品牌發出邀請,這讓大家充滿信心。但事實上,德國品牌目前對中國市場的認識還不全面。在北京和上海做生意相對容易,倘若品牌想要深入到更廣闊的、中國其他省市的市場,僅靠時尚性是不夠的。
我曾目睹一些海外品牌,沒有進行任何咨詢和調查,直接以每年20家店的速度在中國擴張,速度過快導致在3年后便全線關店。這些事例告訴我們,要進入中國市場,品牌必須找到正確的方法,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好。

question:
中國消費者似乎對意大利、日本品牌認知度和接受度更高,您覺得,德國品牌進入中國的優勢是什么?
Werner Kuenstle:
德國品牌來中國市場已經很多年,德國品牌與意大利品牌之間很明顯的一個不同是,前者更強調一種生活方式。意大利和法國品牌設計感很強,但是像Hugo Boss、Marc Cain、Escada這些知名的德國品牌,它們的設計簡約而可穿性高,沒有過于花俏的東西。
我們引進的德國品牌針對的客戶群是30歲以上的成熟女性,她們是最有購買力和最有潛力的一群。除此以外,德國品牌的剪裁也很不一樣,可選尺碼很全,而其他歐洲國家的品牌因為更注重設計感與時尚感,衣服剪裁對穿著者身材的要求比較高,但是在德國的服裝店里,任何身型的消費者都能買到合身又好看的衣服。
就我們觀察,中國大型百貨店內的品牌出現同質化現象較為明顯,因此,他們對一些新鮮的海外品牌非常感興趣,這些品牌在中國的銷量也很不錯。
question:
中國市場地位日益上升,海外品牌進入中國的主要困難有哪些?
Werner Kuenstle:
目前,我們引進中國的德國品牌都有著多年歷史。誠然,新晉的品牌發展得快,但消逝得也快,就像一艘無人駕駛的機器。因此,我們對進中國的品牌選擇非常謹慎,比如,一家中國百貨即將開店,邀請海外品牌進駐,但中國商場開幕的時間與歐洲訂貨期往往有沖突。若無法確定開幕日期,錯過一年兩次的訂貨期,也就無法保證品牌順利在中國開店。
更重要的是,中歐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協助歐洲品牌進中國,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斷地研究與溝通。在歐洲,品牌只需邀請采購商到陳列室里開訂貨會就可以了,但在中國這種模式行不通。
歐洲品牌的中國采購商資源較少,而中國采購商由于語言、文化和地理環境差異也不敢貿然前往歐洲采購。因此,歐洲品牌就必須保持耐心,利用CHIC這樣的服飾商貿合作平臺,吸引目標合作伙伴,再通過自營、加盟或代理的方式,開展中國的業務。
question:
2012年3月,您為CHIC帶來了12家德國品牌;對于明年參展,目前有何規劃?
Werner Kuenstle:
我們一直致力邀請更多的德國品牌進入中國,但大部分品牌都表示,對中國市場比較陌生,并希望借助我們在中國21年的商貿經驗和資源,開拓商機。與我們合作超過十年的CHIC,無疑是我們為品牌商與中國市場牽線的最佳平臺。
今年,我們的展位面積更大,目前已有8個品牌確定參展,它們分別是Sportalm,RABE, Sem Per Lei, Tuzzi, Digel, Barutti, Glory Woba 和Taifun。尋找新的中國客戶是參展的根本目的,每一個季度市場的需求都在變大,打個比方,如果我們能在CHIC四天的展會上簽訂5-10個合約,目標就達到了。每年,品牌商在三月的CHIC展上主推當年秋冬的貨品,實質上,我們也需要尋找更多的機會展示來年春夏的貨品,在三月份與潛在買家建立聯系后,能夠延續全年兩個訂貨期的合作機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