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紡織染料巨頭亨斯邁集團最重要市場
亨斯邁(Huntsman)是全球最大的特殊化學品及 染料制造商和營銷商之一,位居世界500強,由老喬恩·米德·亨斯邁(Jon Meade Huntsman,Sr)于1970年創建,主營化學品、塑料、汽車、航空、紡織品、鞋類、油漆與涂料等,目前有超過12000名員工,運營機構遍布全球,不少大品牌如耐克、阿迪達斯、堡獅龍等都是亨斯邁的客戶。
亨斯邁與中國也緣分匪淺。早在1992年便在上海成立了聚氨酯技術服務中心,2006年又在廣州成立了亨斯邁紡織染化(中國)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現任美國駐華大使小喬恩·米德·亨斯邁(Jon Meade Huntsman,Jr) 也曾短暫擔任過亨斯邁集團的董事長和CEO,他有個中文名字叫“洪博培”!
3月11日,在亨斯邁集團成立40周年之際,本刊記者專訪了亨斯邁集團紡織染化事業部的全球總裁Paul Hulme先生。
中國超越美國
成為亨斯邁最重要市場
2006年8月17日,亨斯邁紡織染化(中國)有限公司在廣州成立,這是全球紡織中心向亞洲、尤其是中國轉移的必然結果。當時,亨斯邁集團首席執行官彼得·亨斯邁斷言,今后5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亨斯邁業務的最大市場。扎根中國,顯示出亨斯邁對中國經濟的巨大信心和長遠眼光。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亨斯邁紡織染化部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Paul:中國對我們來說是最具吸引力的一個成長性市場。我們現在有很多重要的生產設施和資產都在中國,我們對設在中國的研發中心也進行了擴張,它不僅是中國本地的研究中心,也是我們全球研究中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在歐洲、美國、印度等地的技術力量都將向中國轉移。就業務構成來說,我們紡織染化業務全球收入的55%是來自亞洲,在這55%當中又有50%是來自中國。
記者:亨斯邁收購汽巴精化的紡織染化業務以后,對它的紡織事業部進行了重組,請您介紹一下亨斯邁近幾年來的一些重要變化。
Paul:我們2006年在收購汽巴的紡織染化部時,這個部門差不多要瀕臨破產了。的確,對于汽巴集團來說,紡織這一塊并不是它的核心業務,也沒有意識到整個紡織行業的發展已經從西方轉向了東方這樣一個潮流,所以如果我們當時不收購的話,它就會像現在的德司達一樣面臨破產。近幾年來,我們在全球布局上進行了一系列調整,把主要生產設施轉到了亞洲,削減了歐洲和北美的員工人數,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更多地招賢納士。經過3年的重組和努力,這個業務部門現在已扭虧為盈。
記者:紡織染化行業目前面臨著怎樣的形勢?亨斯邁希望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Paul:目前紡織染化行業面臨的形勢是非常獨特的,也是我從業30年來第一次遇到的。德司達在2009年就被KIRI收購了,但直到現在他們在德國的四大工廠還沒有恢復正常運營。此外,科萊恩也宣布會關閉他們在瑞士的紡織化學品工廠,估計在接下來的兩三年會考慮把這個工廠搬到亞洲來。我們還有一個競爭對手宣布不再做紡織化學品業務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碰到四大供應商中的三家都出現問題,這對客戶造成了很大的不確定性。相比而言,亨斯邁在這方面戰略重點非常突出,我們還是聚焦于現在的紡織染化部,希望在這個動蕩時期充分利用我們的競爭優勢,留住我們的主要客戶。
以銷售收入5%
研發綠色環保技術
現在低碳經濟是國際社會的熱點,中國也不例外。在前不久閉幕的“兩會”上,紡織行業發展低碳經濟也是一個討論熱點。而亨斯邁在紡織染化工業的節能減排、檢測標準和認證制度的建設上,早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記者:亨斯邁紡織染化部將采取哪些舉措來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以保證自己的行業領頭羊地位?
Paul:實際上,我們有很多新產品的儲備,紡織染化部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支出要占到銷售收入的5%,特別是過去兩年半,很多研發資金都是專注于開發綠色環保技術和產品。一方面,我們的產品可以幫客戶減少30%~40%的水電消耗;另一方面,我們的產品還可以幫客戶更好地達到環保標準,更少地排放廢氣廢物,同時廢氣廢物中所含的化學物質也會更少。
特別是經過一輪經濟危機之后,人們的環保意識更強了,他們更傾向于選擇用綠色環保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而這恰好是亨斯邁的強項。2009年我們推出了30個新產品,2010年還會推出更多,其中有很多都是綠色環保的。所以和我們的競爭對手相比,我們有更多的優勢。
記者:有些零售品牌在終端產品上貼上了亨斯邁的標簽,請問這些標簽的檢測和認證遵循怎樣的標準?
Paul:我們與零售品牌主要有兩類產品的合作,一類是染色產品,客戶使用我們的染色產品使產品色澤更鮮亮,標簽可表明我們的染料染色產品是環保的;還有一類是“High IQ®”智能效果系列產品,比如Hugo Boss的襯衫、李寧的運動服上,都有High IQ的標志。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們和一些零售品牌還會推出一個“Huntsman TE”品牌環保項目,到時候也會有我們的標簽在上面。
我們在全球設有很多這種技術實驗室,在中國的上海、番禺和青島各有一個,這些實驗室負責設立標準,然后對產品進行檢測,如果達到標準的話就進行認證。在上海我們還有一個紡織染化的測試標準技術中心,這樣我們就可以完成產品的檢測和認證功能。實際上,這也是我們三年的重組所帶來的好處,現在我們在全球的所有實驗室都連成了一個統一的網絡,這樣我們的技術知識就可以共享,大大提高了研發效率。
{page_break}
差異化戰略
鑄就三大競爭優勢
全球化時代的化工行業正在經歷深刻變化,如果說過去10年中國有低成本優勢的話,那么現在的中國成本已經很高了。因此,亨斯邁在中國發展走的是創新之路,對商業模式進行靈活調整,以打造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差異化優勢。
記者:亨斯邁和其他染化公司相比,競爭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Paul:首先,經過3年的重組整合之后,我們對市場需求的反應更快了。我們亞洲設有研發中心,可以更快地給一些關鍵客戶提供技術支持,這是其他競爭對手所沒有的優勢。其次,我們有成本優勢。重組使我們的經營成本下降了2000萬美元,這在整合之前是不可能實現的。還有就是全球供應鏈。盡管大家覺得化學品行業不以供應鏈管理高效著稱,但其實客戶對這方面是很重視的。對他們來說價格不是惟一重要的因素,還有及時送貨、響應時間要快等。我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這個行業里我們應該說是做得最好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