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阿瑪尼撤退 外灘失寵的宿命
隨著8至10年的租期到期,一些品牌開始重新考慮外灘的價值。與高額租金不相稱的門店銷售業績,讓一些品牌選擇了撤離。
在“外灘3號”經營10年之久的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于今年年初關店。空蕩的櫥窗幾乎讓人忘記它當年風光入駐的情景。
外灘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黃浦江畔,沿江的26幢萬國建筑博覽群是百年上海的一個影子。有著97年歷史的“外灘3號”在其中名氣很大。它的前身是英國有利銀行,后由新加坡佳通集團全資擁有。外灘3號現在的風貌出自美國著名建筑設計師邁克爾·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之手,2004年,以藝術和文化為主題,耗資3,500 萬美元的改建把它變成了高檔購物消費場所,也從此開辟了外灘奢華之風的現代版。改造后的建筑由“中山東一路3號”更名為“外灘3號”,后來“外灘某號”由此衍生。
2003年,阿瑪尼選擇外灘3號作為進入中國的首家店鋪地址。當時,它獲得了一層共計1100平方米的經營面積。在2004年之后的幾年,隨著中國奢侈品消費能量的不斷釋放,國際大品牌開始對中國市場青睞有加。萬國建筑有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等多種類型,這些歐式風格與歐洲大牌找尋的文化氣質一脈相承,外灘成為奢侈品牌競相爭奪的寶地。
運營外灘3號的House of Three公司,在經營模式上以自營為主,只有少量店面外租。其執行董事艾倫·赫普伯恩(Alan Hepburn)回憶,當時找過自己的大品牌不勝枚舉,但他無法為它們騰出空間。
外灘的迷人和殘酷也盡在于此,當時在外灘擁有一席之地成了品牌身份的象征。“那時候想進入外灘不是付得起租金就可以。”高力國際商鋪服務部董事洪淑慧告訴《環球企業家》。高力公司作為一家商業地產服務公司,曾是外灘3號、外灘18號、外灘22號等多家業主招商引資的橋梁。
一時間,全球最奢華的時尚品牌在外灘隨處可見。卡地亞(Cartier)、杰尼亞(Ermenegildo Zegna)、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與寶詩龍(Boucheron)入駐外灘18號,杜嘉班納(Dolce&Gabbana)旗艦店撐起了外灘6號的門面。熱鬧的不只是奢侈品,高檔餐飲和高端休閑也涌入其中。
如同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和紐約的第五大道,彼時的外灘儼然是頂級奢侈品云集的新地標。
撤離
昔日世界頂級奢侈品牌最心馳神往的地方,現在正在退去光環。
隨著8至10年的租期到期,一些品牌開始重新考慮外灘的價值。與高額租金不相稱的門店銷售業績,讓一些品牌選擇了撤離。
早在2009年,因銷量每況愈下,雨果博斯(HUGO BOSS)成為最早離開外灘的奢侈品牌。2012年,杜嘉班納(Dolce&Gabbana)搬離了外灘6號,店面被一家買手集合店取代。隨后,外灘18號陸續失去了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與寶詩龍(Boucheron),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藝術項目。
阿瑪尼的消失成為外灘失寵的典型標志。當年,阿瑪尼把米蘭、香港、慕尼黑以外的全球第四家多元化概念店引入上海。10年間,它曾是外灘3號的重要符號。
奢侈品牌選擇外灘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這些品牌進駐中國時急需一把打開這個市場的鑰匙,外灘的知名度讓它們的品牌被迅速熟知。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外灘老建筑對品牌形象的展示意義大于銷售作用。
2004年前,上海人對阿瑪尼的了解不多,隨著它在外灘3號開出首家旗艦店,市民游客都能在此看到它櫥窗里的展示。現在阿瑪尼的品牌認知度大大提升,該店的歷史使命也已完成。
一些努力向頂級品牌靠攏的“準頂級品牌”以及還沒有被充分了解的品牌也希望借助外灘這個櫥窗,展示自己的形象。一家德國皮具品牌MCM(Mode Creation Munich)就是在這樣的考慮下進駐外灘,現在它是留在外灘3號唯一的奢侈品牌。
人流量大也是當初奢侈品選址外灘的重要考慮。但是周婷指出,雖然外灘聚集了大量人流,但觀光目的大于購物目的。持有同樣觀點的伯爵(Piaget)表業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麥振杰(Philippe Leopold-Metzger)對記者說:“上海本地人不會到外灘購買奢侈品,而通常到外灘的觀光客又并不是那些品牌的目標客群。”
伯爵公司并沒在外灘開設零售店,而是在外灘18號的英皇鐘表珠寶設立了專柜。麥振杰表示,伯爵公司在更接近自己消費群體的南京西路和淮海路建起了專賣店,目前業績令他滿意。
驅使國際大牌離開外灘的原因還有對硬件設施的不滿。外灘老建筑本身不是為商業業態而設計,消費者購物并不便利。停車位緊缺影響了外灘對購物者的吸引力。更糟糕的是,從1992年開始,外灘進入反反復復的改造階段。最近的一次改造為了收窄行車道、拓寬綠化帶,導致過境車輛必須從地下通過,這些狀況都影響了人流停駐和聚集。當初的浮華只是掩蓋了這一業態不可持續的事實。
新去向
告別外灘3號的阿瑪尼,保留了在南京西路恒隆廣場的店面。
根據戴德梁行的報告顯示,上海2013年第一季度的高端商鋪平均租金達到59.8元/平方米/天,南京西路以每天每平米85元高居榜首。洪淑慧透露,外灘同等店面的租金約為每天每平米40至50元,盡管這樣,高端品牌入駐的興趣已經減退。
眼下情況今非昔比。“外灘業主對于租金和品牌的要求都比較高,真正消費得起并能夠欣賞這個地段的客群又不一定會選外灘,因為現在上海的選擇太多了。”洪淑慧說。
“梅泰恒”三大高端商場開業后,形成了上海最大的奢侈品牌商圈,吸引了眾多國際集團落戶,包括法國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Moet Hennessy)、瑞士的歷峰集團(Richemond)以及法國春天百貨集團(Pinault-Printemps-Redoute)。截至2012年底,南京路沿線國際知名品牌935個,靜安南京路沿線有95個一線品牌入駐。
云集了眾多大牌的恒隆也是奢侈品的新寵。吸引愛馬仕(Hermes)、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卡地亞(Cartier)等眾多品牌在此扎堆開店。奢侈品選址看重集群效應,特別是新品牌渴望與知名品牌比鄰而居,從而擴大自己的知名度。
百達翡麗將店面搬到距離外灘不遠處的外灘源33號。“外灘源”取意外灘的源頭,相較于外灘黃金地段1500米,無論是交通還是商業開發成熟度都更勝一籌,在設計上既有圓明園路的商業步行街,也有益豐外灘源這樣的高端商場,適合消費者逛街購物的需求。
同樣擁有老建筑的外灘源在近一兩年間迅速崛起,吸引了一批頂級高端品牌入住。寶緹嘉(Bottega Veneta)將中國旗艦店開設于此,古馳(Gucci)男裝定制概念店以及瓦倫蒂諾(Valentino)上海旗艦店都選址在此。外灘源推出“會所概念”提供預約導購和私人形象顧問等定制化服務,也迎合了奢侈品商家的心意。在上海這樣奢侈品市場已出現飽和跡象的城市,品牌方也渴望探索新的零售模式。
“外灘某號”失寵也是奢侈品在華經營現狀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各大奢侈品牌在華業績放緩。根據貝恩公司的統計,2012年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總額為1150億元人民幣,增速為7%,2011年這個數字為30%。歷峰集團去年的銷售增長率為9%,低于14%的歷史平均水平。
意大利奢侈品協會會長阿曼多·布朗齊尼(Armando Branchini)認為,中國消費者在國外的旅游購物和奢侈品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擠壓了中國奢侈品零售業的份額。
銷售業績的下滑帶來的是奢侈品牌的緊縮計劃。一些品牌紛紛宣稱2013年將放緩在中國的開新店計劃,古馳(Gucci)表示今年不會在新城市開設門店,而愛馬仕(Hermes)今年僅開一家新店。
但國際頂級品牌在中國的擴張腳步不會停止。從1991年在北京開了范思哲(Versace)等5家店后,阿曼多把在中國的零售店擴展到了640家,按計劃到明年還會增加100家。幾年前,奢侈品行業流行一句話是:把新興奢侈品放到老市場,老的奢侈品放到新市場。“但是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這些新老品牌都想展現自己最新的一面。”阿曼多說。
許多奢侈品牌前期在中國擴張的速度過快,尤其是一線城市已趨于飽和。洪淑慧說:“目前大牌的選址咨詢已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品牌進上海就是爭奪南京西路的某個大店,目標非常明確。”
麥振杰在過去的兩周里走訪了中國15個二三線城市。他說:“商機孕育在這些生機勃勃的新市場里。”
奢侈品牌根據自己的發展階段,不斷挑選著新的城市,也調整著同一個城市的最佳地址。外灘作為中國消費者最早接觸奢侈品牌的窗口,正在卸下這一歷史角色。
從1982年第一次來中國,阿曼多到中國的次數已超過90次。“這個市場變化巨大。”阿曼多·布朗齊尼對記者說:“30多年來,我看到了四五個不同的中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