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漸“愛俏”商場老年人服裝專柜少
兒女節日期間陪買衣服
正值十一黃金周,記者走訪武漢多家商場和批發市場看到,不少老年人在兒女的陪同下,趁著節日促銷出門購物。
記者在白馬商城遇到了正在給母親李婆婆買秋裝的韓女士。
李婆婆說,本來女兒要去逛商場,但是她覺得商場的衣服太貴,且很多款式自己都穿不得,還是來漢正街好。“不僅價格便宜,款式也比較多。”李婆婆稱,幾乎每個季節女兒都會帶著她出來買衣服。“其實我也不愿意,怕女兒花錢,但每次都說不過她,還是被拉出來了。”李婆婆笑瞇瞇地說道。
李婆婆說,每年買衣服的花費大約在千元左右,“主要是冬天的衣服較貴,女兒給我的羽絨服棉襖都得花幾百元。”
和韓女士一樣,陳小姐也表示,會時常給爸媽買衣服,但很少在商場買。“商場里老年人的衣服看上去幾乎每年都是一個樣,關鍵是價格太貴,服裝過了季很容易淘到打折貨,但老年人衣服打折的時候不多。”
不過,市民黃先生卻表示,他基本都在商場給父母買衣服。“我不那么看重款式,上了年紀的人最講究的是舒適。商場的一些品牌店,價格雖然要高一些,但質量讓人放心。”
老年服裝需求增了一倍
“這面料舒服,我要兩件,有加大號嗎?”昨日,記者在漢口一家中老年人服裝專賣店看到“夏裝兩件七折,秋裝九折”的促銷信息,店里擠滿了老年人。
老板張女士一邊忙著招呼顧客,一邊介紹說:“店里的服裝面料主要以絲、棉為主。”張女士做中老年人服裝生意已有七個年頭了。“剛開始開店時生意并不是很好,那時候很多老人買衣服都很在意價格,所以我這里的衣服走的是親民路線,薄利多銷。”
張女士表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中老年人對服裝的要求也較以往有所提高。“除價格、面料外,衣服的款式也是中老年人最在意的因素之一。”張女士說,她明顯地感覺到,近兩年老人服裝的需求較以前增多了。“四五年前的國慶節,旁邊賣年輕人服飾的店里顧客里三層外三層,我的店子很冷清,近兩年,我店里的生意越來越好了。”
除了零售店外,老年人服裝批發市場的消費也較前幾年大幅增加。吳師傅在漢正街白馬商城5樓做老年人服裝批發三年。吳師傅說,相比以往,現在老年人服裝需求增加了一倍。
“穿著像婆婆的衣服沒人試”
10月4日,老家在宜昌的劉女士回家探望年過六旬的父母。“放假前,特意挑選了件深紫色的羽絨服給媽媽,花了500多元,不算便宜。”劉女士說,“哪想到,媽媽一看見衣服,就說是‘婆婆衣’,連試穿都沒有,趕緊要我換掉。”
近日,記者走訪武漢多家賣場和多個批發市場了解到,很多老年人不愛老人裝,而愛穿中年人服裝。這也說明了老人服裝產業的“年輕化”。
今年62歲的葉婆婆稱,雖然現在已經退休,但是為了補貼家里,加上自己身體還很硬朗,所以在外面找了一份工作。由于經常要上班,葉婆婆對服裝的要求也比較高。“我不愛穿那些老人服裝店里賣的衣服,太老氣了,穿著像婆婆。”葉婆婆雖然已年過花甲,但從不把自己當老人看,在穿衣打扮上喜歡比較洋氣的風格。不少銷售人員表示,很多60歲左右的老人喜愛買顏色鮮艷的衣服,傳統的黑白灰顏色反而遭嫌棄。“店里很多老人樣式的衣服都不好賣,反而略帶年輕人風格的衣服很受歡迎。”一位老人年服裝專賣店的老板說道。
老年服裝有2000億消費市場
有關專家表示,目前國內的老年服裝市場尚處于幼兒期,沒有針對性的目標市場和定位,產品結構單一。我國老人服裝產業市場較大,但還需要企業、商家積極挖掘潛力和開發。
根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占總人口的14.3%,標志著我國已經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
根據預測,2014年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2億,2025年將達到3億,從2015年至2035年的20年時間內,我國老年人口比例將增加一倍,達到20%。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30%。
此外,根據相關報道,目前我國老年人消費市場產業產值約10000億元,其中僅老年服飾每年至少有2000億元的消費潛力。而社科院研究報告指出,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退休金總額將達28145億元,到2030年總額或將達到73210億元。這說明我國老人的消費潛力巨大。
{page_break}
商場老年人服裝專柜少
雖然老人服裝具有較大的潛力,但是記者采訪發現,現在老人服裝產業的發展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記者打開淘寶網,輸入關鍵字“服裝”,搜到寶貝424萬多件,店鋪13萬多家,再將關鍵字更換為“老年服裝”,搜到的寶貝為12萬多件,店鋪僅有5285家。老年服裝在淘寶網服裝銷售中的占比不到3%。
某漢派服裝銷售部副經理王女士介紹,該品牌每年生產服裝約450萬件,大概有210多個新款,其中約10款專門為老年人設計,“老年人購買力不強,每年的銷售任務很難完成。”
李先生是某服裝廠服裝設計師,已有10余年的設計經驗。他坦言,老年服裝樣式趨同,往往改變下局部設計,就成新款了。“我們每年大概設計300多款服裝,其中為老年人準備的不到20款。”李先生說:“不過這幾年,中年人服飾越來越受老人喜愛,我們在設計老年裝時,也在往年輕化靠近。”
記者發現,目前武漢市場上能“叫得響”的老年人服裝品牌基本沒有。
國慶節期間,記者走訪多家商場看到,幾乎所有的服裝商家都在進行促銷活動,但多是針對年輕人的服裝,老年人的服飾有時會摻雜在上述種類中一起賣,并不單列貨架,專柜更是不多。專門銷售老年人服飾的專柜,往往位置較偏,衣服的款式也沒有其他年齡層的豐富。
對此,有商家解釋,商場也不是不愿賣老年服裝,關鍵是老年人服裝品牌太少,要不就是檔次太低,與商場定位不符。“此外,大部分老年人穿衣不趕時髦,講求實惠。因老年服裝利潤不高,很難引起大企業的興趣,做老人服裝的多是小廠。”該人士稱,現在大型商場主要針對的是中高檔的消費人群,以青年、中年人為主。經營老年用品利潤太薄,而且喜歡逛商場的老年人不多,所以一般不會在老年消費上動心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