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化纖是個很有前景的寶藏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再生化學纖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林世東
隨著聚酯消費量的不斷增長和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高效化、無害化、密閉化、再循環、高值化回收利用紡織品及廢聚酯瓶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課題。
綜合利用資源 社會效益突出
在化纖工業高速增長的同時,原料來源和廢料處置成為棘手問題。合成纖維原料主要基于不可再生的石油資源,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高,如何降低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就成為十分突出的現實問題。
以滌綸為代表的化纖行業迅猛發展,在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科技進步和舒適享受的同時,各類廢棄紡織品造成的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大。再生滌綸纖維行業通過對聚酯廢舊材料的生產、加工和利用,產生的社會效益大于企業的經濟效益。一是解決了上百萬人的就業。其中僅回收清洗這一行業就解決約45萬人就業,再生化纖加工企業約30萬人,同時再生化纖行業還直接帶動相關行業約80萬人的就業。二是再生化纖行業為國家每年直接提供大量的稅收,并出口創匯。三是節約石油資源。用PET廢瓶片生產再生滌綸短纖維,同與用石油資源制造PET切片相比,每噸原料可節約6噸標準煤的加工能耗。四是減少白色污染,潔凈和美化環境。通過對廢料的生產加工,既增加了社會產品的有效供給,同時再生滌綸纖維行業的發展又直接促進和推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如回收、國際貿易、物流、紡織機械、輔料等)。
2012年再生化學纖維產能830萬噸,產量530萬噸。由于服裝出口下降,使用廢舊衣物原料國內有15%~20%下降,估算布料、泡料使用量80萬噸,進口整瓶/瓶片205萬噸(毛片按10%~12%,整瓶20%~22%折凈瓶片170萬噸),廢絲、僵料、泡料25萬噸,國內飲料瓶回收量280萬噸。
技術進步迅速 達到先進水平
國內飲用瓶的回收處理從小規模粉碎、簡單沖洗發展到分散回收,逐步集中,大規模分類、分檢、粉碎、高溫煮洗的精細加工。
由于原料來源復雜,性能差異比較大,各再生化纖生產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對設備進行配套改造,設備均是非標裝置。從最初的VD404、VD405設備改造成日本東洋紡工藝大產能設備。目前生產線已經基本定型,形成單線日產量50噸~100噸的生產規模。2009年以太平洋紡機的瓶片再生高強短纖維成套設備和工藝技術為代表的國產設備及技術通過相關部門的驗收,標志著中國再生工藝水平、設備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縮小技術差距 更新消費理念
我國與發達國家在循環利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在原料回收流通體制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規、稅收等不夠健全,可操作的難度大;二是在原料的高質化、高效處理方面,國外普遍采用光譜儀、色譜儀及金屬探測儀等進行挑揀,而我國基本上采用人工挑揀;三是再生短纖生產過程中,雖然設備、工藝、技術、管理已達到國際同類水平,但是在產品的開發和應用上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四是在再生聚酯長絲方面化學法技術的研制和產業化推進還要加快步伐;五是再生纖維制品后道處理技術方面尚有一定差距;六是在產品的使用和宣傳上尚缺乏強制手段及相關法律法規作為保證。
根據國情及行業發展規劃,再生纖維的技術發展方向是,通過研究廢舊紡織品、部分可紡絲塑料的智能識別及高效分離技術與裝備,研發高效廢舊塑料分揀技術,提高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生循環比例;通過開發廢舊紡織品的分類與預處理技術、資源化技術,減少排放,節約資源,提高產品品質,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力開發差別化、功能化再生纖維及其制品生產技術,拓展領域,并通過大力宣傳提升消費者的認知,倡導健康綠色的消費理念。
培育龍頭企業 建設示范基地
我國再生纖維行業未來的發展,應該建立規模化示范園區,推動全國的再生行業形成幾個廢舊塑料、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集群。行業應培育具有成套處理裝備和工業化生產能力的企業,形成分揀、清洗(消毒)、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完整的產業鏈條并向全國推廣龍頭企業的先進經驗。
同時,應在全國重點區域建立若干廢舊塑料、紡織品綜合利用示范園區或基地。如在山東設立環渤海循環試點,江蘇江陰建立二手服裝綜合利用試點園區,浙江紹興建立高值化再生利用示范園區,浙江蒼南建立大宗無害化再生利用產業化園區,在廣東建立粵東廢舊塑料、廢舊紡織品綜合研發產業基地,在福建晉江建立再生綜合試點等,形成回收-運輸-分揀-利用-銷售的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完整產業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