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服裝企業回流大連 工人素質和消費市場是吸引力
今年,一家曾經從大連金州新區遷至緬甸的外資服裝企業又重回大連。熟悉的工人、熟悉的環境讓他們決定繼續在大連生產。因為中國工人素質高、面料質量高,其實仔細算下來,不少品類服裝在中國加工的成本實際比在緬甸低,這促使部分遷到海外的外資服裝企業回流。
這家遷回的韓資服裝企業旗下擁有數個時裝品牌,其中一個品牌在大連一家高檔商場設專柜銷售過。去年以來迫于中國國內日益提高的成本壓力,企業棄大連而遠走緬甸。“緬甸當地的工人工資大約是中國國內的1/4甚至更低。”這家服裝企業的負責人樸女士說,2012年遠走緬甸,2013年再次返回大連,這一年的時間對這家企業負責人來說卻顯得漫長。“那邊工人的技術遠不及中國工人成熟。”樸女士稱,“一次我們從歐洲采購的珍貴蕾絲面料只生產出應產出服裝量的六成,其余的料子都因為工人操作失誤而毀掉了,而這在中國工人中從沒有發生過。”促使樸女士回遷中國的原因還不止于此,她稱,一年來工人們罷工的次數大概達到五六次,這也嚴重影響了工廠的工期。
今年,當樸女士終于風塵仆仆地從緬甸趕回時,與之合作的金州新區兩家服裝加工廠的工人意外又欣喜,“這幾年習慣了外商說我們工資高,說他們不賺錢,這家企業重新回來確實讓我們十分振奮。”
記者從大連市服裝行業協會獲悉,從東南亞回遷的外資服裝企業目前來看為數不多,但卻是近一兩年來出現的新事物。據稱,中國制造依然是很多企業的制勝法寶,只是規則正在改變。勞動力工資上漲,部分制造企業被迫離開中國,但也有部分企業發現,多年的合作經驗和高素質的中國工人隊伍,還有中國富裕起來的消費者讓這里仍然是開建工廠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不過,在企業家眼里,國內的服裝加工優勢仍然是相對的。大連市服裝行業協會會長田平告訴記者,目前不少國內的服裝廠對東南亞一帶低廉的生產成本表示出興趣,在2014年4月即將舉行的越南胡志明市紡織面料展上,不少企業已經通過大連市服裝行業協會進行報名,進而隨團去當地考察。剛剛從越緬一帶進行成本考察回來的大連俊銘服裝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昨天接受采訪時稱,緬甸目前的工資水平只有國內的1/4,越南的工資水平大概是國內的1/3。再加上緬甸向歐洲出口是不征稅的,因而這對出口型企業來講,成本不止降了一點點,但如果對內銷型企業而言,當然在國內設廠是成本最低的。
“緬甸當地的工人工資大約是中國國內的1/4甚至更低。那邊工人的技術遠不及中國工人成熟。”——一韓資服裝企業負責人樸女士
“現在國外客戶轉移到印度和東南亞的訂單絕大多數是低端的簡單款式,技術含量高的款式仍會交給中國工廠加工。”——大連思恒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邵海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