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轉戰電商 能否引發奇跡
在2013年的服裝行業里,“電商”二字仍然閃耀著異樣的光芒。傳統品牌繼續觸網,各類電商平臺微妙博弈,天貓“雙11”更是創下單日銷售350億元佳績。走到今時今日,沒有人再去質疑電商對于傳統品牌的價值與意義,恐懼和排斥的情緒也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接納和爭取,甚至將它視為與傳統連鎖門店同等重要的銷售渠道。
優勢漸顯,傳統品牌轉守為攻
2012年的“雙11”,幾乎是淘品牌的天下,裂帛、韓都衣舍、茵曼等原本在傳統領域里名不見經傳的淘品牌異軍突起,成為行業黑馬。可是,時隔一年,傳統品牌就勇奪線上陣地,成為“雙11”最大贏家。
2013年“雙11”,大部分品類的前三幾乎都被傳統品牌包攬,“雙11”破億陣營中的18個品牌里僅有5個是淘品牌。在服飾品類中,除了女裝仍然是淘品牌占據半壁江山外,男裝、運動休閑品牌、鞋類、箱包、配件等等,都是傳統品牌的天下。
相比淘品牌,傳統品牌有著更為堅實的基礎:擁有品牌影響力、完備的供應鏈體系、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以及強勁的流量造血能力,這些都是淘品牌在短時間內所無法比擬的。所以,只要意識上重視電商,傳統品牌攻陷電商平臺只是時間問題。
淘品牌們也意識到了壓力和危機,于是有些淘品牌開始“落地”,嘗試線下渠道的拓展。因此,未來淘品牌和傳統品牌間的界定應該是越來越模糊的。對于品牌運營商來講,線上線下終將融為一體。
注重體驗,從B2C到O2O的華麗轉型
如果說2012年是服裝品牌利用電商集中清庫存的一年,那么,2013年服裝電商的決戰點無疑是用戶體驗。
美邦是業內較早嘗試自有電商平臺的服飾企業,但是“邦購”的運營并不順利,甚至一度停擺。2013年,美邦重拾電商,邦購網回歸上市公司。不過這一次,美邦喊出的口號是:“全面融合線上線下業務運營”。電商平臺不再是純粹用來爭奪市場份額的工具,而是輔助線下實體店做好銷售與服務的幫手。
強調“體驗式消費”的O2O模式是2013年服裝電商的一大利器。比起傳統電商“在線消費”的老模式,O2O可以促使線上線下達成互利合作的關系,特別是對于那些在全國擁有成百上千家門店的服裝品牌而言,O2O模式無疑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除美邦外,佐丹奴也于12月宣布與支付寶達成戰略合作。在佐丹奴華南區門店內購物,只需一部智能手機3秒鐘就能付款。而探路者也在財報中顯示,品牌通過強化線上電商平臺的管理和創新,將線下業務引入線上,逐步推進“商品+服務”O2O經營模式促使其保持了較快速的增長。此外,以優衣庫等國際品牌為代表,O2O案例受到業界熱捧。可以說,O2O在2013年已經不是一種趨勢,而是一種形勢。
品牌混戰,電商領域將重新洗牌
隨著各路品牌紛紛大張旗鼓挺進電商,在2013年的“雙11”預熱名單上,甚至連Gucci、Armani、COACH以及Calvin Klein這樣的國際大牌都來“攪局”,加之原本已經經營得風生水起的淘品牌,在新的競爭格局下,一場混戰在所難免。在這個過程中,品牌商將會遭遇市場的重新洗牌。當然,并不是越早進駐的勝算就大,也不是越大牌的就越容易贏。
混戰中,已經有些品牌率先受到沖擊,開始表現出疲態。比如今年“雙11”真維斯的成交額是5500萬元,不僅未達到預期的8000萬元,甚至還低于去年的5700萬元。真維斯認為訪客數量的降低是導致成交額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但從當日成交看,其轉化率仍有所提高。
無需置疑,2014年,服飾品牌商將會進一步加碼電商,但是形式上會更多元也更謹慎。O2O的理念會被更廣泛地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線上線下的融合使得品牌間的競爭更加慘烈,一部分在夾縫中生存的品牌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2014年的服飾電商會走向哪里,我們拭目以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