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紅“全年紅” 外貿“紅”能否支撐股市乘機上行
在去年底展望今年中國經濟前景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論者都不怎么看好進出口,但剛剛公布的2014年1月外貿數據超出了大多數市場參與者們的預期:進出口總值2.3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其中出口1.27萬億元,增長7.6%;進口1.07萬億元,增長7%;貿易順差1948.5億元,擴大11%。按美元計價,1月進出口總值3824億,增長10.3%;其中出口2071.3億美元,增長10.6%;進口1752.7億美元,增長10%;貿易順差318.6億美元,擴大了14%。
更難得的是,今年1月外貿的高增長并不是建立在去年低增長乃至負增長的基數之上,而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同樣高增長的基數之上的。因此,今年1月我國外貿增長之迅速、之強勁,就愈加顯得突出。
是什么因素支撐了如此突出的外貿數據?這種“開門紅”的外貿形勢又是否能貫穿全年?
春節還沒結束,歐陽歆就迫不及待從老家趕回昆山,整理客戶資料,準備馬年“大干一場”。歐陽歆的公司規模不大,主營業務是兒童餐椅以及家居用品,公司和德國、英國等有需求的超市簽下訂單后,在國內找合適的生產廠家生產,再出口。從訂單、生產、質量到出關,歐陽歆一路緊盯。
“前幾年生意有點艱難,有段時間我甚至回老家休息了兩個月。從去年開始,情況有所好轉,訂單也開始恢復,預計2014年會更好。我在老家過年時就已經接到很多國外客戶的電話,需要加訂單,最近非常忙。”歐陽歆告訴記者。
日前剛剛出爐的2014年1月份進出口數據交出了新年第一張靚麗“成績單”。2月12日,海關總署公布1月份進出口數據,增速較去年12月份有較大上升,且遠遠超出市場預期。
據海關統計,1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為2.34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3%。其中,出口1.27萬億元,同比增長7.6%,進口1.07萬億元,同比增長7%,貿易順差1948.5億元,擴大11%。按美元計價的話,1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824億美元,增長10.3%。其中,出口2071.3億美元,增長10.6%;進口1752.7億美元,增長10%;貿易順差擴大14%,進、出口增速雙雙超過10%。
進出口“超預期”
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0.6%,增幅高于2013年12月份的4.3%,同時也遠超經濟學家的預期。分析人士認為,這份數據非常強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的復蘇
除了頗為靚麗的全國貿易數據,地方版數據也一片紅火。南京海關日前發布數據:今年1月份,江蘇省進出口達2931.2億元,同比增長9.1%,比全國“平均分”高出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769.1億元,增長9.9%;進口1162.1億元,增長8.1%。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增長乏力的同時,類似“歐陽歆們”的民營企業進出口卻大幅增長,顯現出強勁的活力。民營企業對歐盟和美國等主力市場進出口穩步增長的同時,對中東新興市場也大幅增長。1月份,江蘇省對歐盟(28國)進出口增長10%,對美國增長8.2%,對中東地區(17國)增長50.6%。在出口產品中,機電產品穩定增長,服裝、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鞋類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明顯增長。
“數據超出了大家的預期,也在情理之中。”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楊德龍認為,高于預期的原因可能是全球經濟開始復蘇,歐美復蘇較為強勁,帶動了出口的增長;從國內的因素來看,1月份國內經濟需求量較大,帶動進口的回升,進出口數據對經濟復蘇有正面支持。
富國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宏波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出口數據連續向好的可持續待觀察,但將增強短期經濟穩定預期、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和降低跨境資金流出。具體分析而言,對歐美發達國家顯著增加,其中,對美出口增長10.7%,對歐盟增至16%;對新興市場出口有改善,對東盟出口增長18.4%,對巴西增加31.9%;1月貿易順差擴張至319億美元,人民幣貶值壓力短期將減輕,1月甚至2月外匯占款繼續提升;2月出口可能繼續保持較高水平,但貿易順差超過1月的概率不大。總體上看,出口數據顯著高于預期,有利資金流的穩定、流動性的改善以及對經濟加速下滑擔憂的緩解。
中歐基金投研部相關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進出口數據的強勁,表明了中國經濟正處于復蘇狀態。出口數據的大幅增長主要由于對歐美日等經濟體出口的強勁回升。去年以來,這些發達經濟體均呈現了穩步復蘇的趨勢,未來外部需求的提升將形成對中國出口的有力保障。進口數據方面,強勁的表現顯示出中國的內需依舊堅挺,國內消費呈現穩步回升態勢。與此同時,貿易順差的擴大與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將導致外匯占款呈現上升的勢頭,較多的外匯流入又會使得基礎貨幣擴張。結合上述因素,從短期來看,貨幣政策難有放松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1月出口好于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對外出口基本“全面開花”。不但對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出口強勁。對日本出口增長也有16.1%。此外,對新興市場國家出口仍然在改善的過程中。在去年高基數的影響下,對東盟的出口增速仍然大幅回升5個百分點至18.4%。
從出口商品看,1月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16.1%,是拉動1月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去年貿易套利的高基數在一定程度上壓低高新和機電產品出口增速,1月的同比增速僅為2.4%。
開門紅“全年紅”
需正視的是,中國1月的貿易數據雖然好于預期,但1月的走勢到底不能代表全年。當下的國際經濟格局注定了今明兩年中國外貿穩定、發展的壓力仍然較大,波動也較大
盡管1月份外貿實現“開門紅”,不過記者從采訪中發現,這些數據并不意味著外貿將“全年紅”。
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在采訪中表示,1月份貿易數據雖然好于預期,但1月份一個月的走勢不能代表全年。預計今明兩年外貿穩定、發展的壓力仍然較大,波動較大,且壓力與波動主要源于新興市場經濟體貿易伙伴。由于新興市場占中國外貿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都接近一半,這種風險壓力不可低估。
“中國初級產品進口增長是好事,但其短期內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視,最大副作用就是對中國國內同類產業的‘價格破壞’壓力,山西、陜西、內蒙、寧夏、新疆、東北等國內農礦資源產地經濟會受到較大沖擊,同時中國對初級產品生產大國的出口也會蒙受一定損失。如果中國調整棉花貿易與價格政策,預計中國棉花進口也會顯著增長。面對這種情況,西北某些資源產地政府與民眾如果不能盡快、徹底擺脫資源民粹主義思潮,未來數年經濟前景不容樂觀。”梅新育表示。
光大保德信基金首席分析師高宏華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1月進出口數據意外強勁,存在春節因素和去年因虛假貿易而留下高基數的影響。但1月出口同比增速依然超預期加快,表明外需改善的形勢更加明朗。而在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制造業PMI持續攀升的大背景下,未來中國出口依然存在提升空間。不過考慮到目前出口對國內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仍然偏弱,在穩增長沒有再次實質性發力之前,國內經濟增長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風險。
此外,張宏波表示,1月美國制造業和就業數據表現不佳,美聯儲加快QE退出節奏又導致春節期間新興經濟體的動蕩,去年套利資金的影響將持續到4月為止。并且,1月出口較好不排除因春節因素導致出口企業提前報關的可能性。因此,短期內進出口同比增速緩步回落概率較大。{page_break}
高宏華進一步表示,全球經濟環境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尤其是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超寬松時代已經逐漸過去,寬松貨幣政策環境逐步收回,對新興市場國家的負面影響已經有所顯現,如資金外逃、貨幣貶值等。再加上新興市場國家在中國出口額中的比重較以往也有明顯上升(對其他四個金磚國家出口占比由2006年的4.5%升至2013年的6.9%,對東南亞聯盟國家出口占比由2006年的7.4%升至2013年的11.1%),相對來說,未來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增速不確定性較大。
“單月的進出口增速數據本身波動較大,會受到貿易政策、貿易摩擦、節假日效應、訂單周期以及統計時間確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會形成較大的噪聲干擾,因此僅就單月數據來做判斷,不夠嚴謹,尤其是在與其他數據有所違背的情況下。”高宏華說。
A股“順風直上”?
選股還是離不開對行業景氣的判斷。目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對于傳統行業的改造和顛覆已是大勢所趨,對于某些傳統行業甚至可以說是從來未有之變局
在開門紅的影響下,A股市場又該將如何演繹?對于2014年投資行情,記者發現,基金經理們雖有不同喜好,但對市場總體比較樂觀。作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A股市場向來提前表現,《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了多名基金經理,在對市場基本樂觀的前提下,市場和板塊的分化成為值得關注的焦點。
“1月進口同比增長10.0%,遠高于市場預期的4.0%,主要在于大宗原材料的進口,比如鐵礦砂、粗銅和鋼材等,增幅均在15%以上,進口對未來出口有重要的先行意義,顯示上游產業對未來市場仍很樂觀。”信誠深度價值基金經理譚鵬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也意味著,今年的行情在績優成長個股。”
此外,譚鵬萬表示,經濟下滑并不影響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反而凸顯其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價值。而在流動性整體偏緊,經濟整體趨勢難見起色的情況下,成長風格的公司將是關注的重點。不過他同時表示,2014年的主題投資機會不再那么美好,個股表現將分化。投資應該重新回到平常心態,回到甄選行業和個股上。目前來看,穩增長、調結構的改革,將對周期性行業繼續形成利空,相比之下,一批符合經濟轉型戰略目標的新經濟行業,存在著良好的投資機會,值得深挖。
興全輕資產基金的基金經理陳揚帆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則稱2014將“很具挑戰”。
陳揚帆認為,今年個股的分化將更為明顯,研究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選股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重中之重。即使是在漲勢最好的細分行業板塊內部,也會出現階段性的龍頭更迭,個股之間投資效果大相徑庭。
陳揚帆還表示,選股還是離不開對行業景氣的判斷。目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對于傳統行業的改造和顛覆已是大勢所趨,對于某些傳統行業甚至可以說是從來未有之變局。例如,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沖擊和改造之深刻迅猛,就孕育了很大的投資機會。
股票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桂志強認為,今年投資需要看更多數據。
桂志強分析,從2013年新增主題板塊來看,民生需求相關的投資主題過半且漲幅驚人,其中網絡游戲、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等投資板塊漲幅居前。2014年市場在改革趨勢延續的政策背景下,資本市場本身較大概率仍將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其中符合經濟轉型的改革主題、優質成長和低估值藍籌等板塊將面臨巨大的投資機遇,而民生需求相關的行業所占比例最大。
延伸閱讀|IFN
商務部:貿易數據無水分
同比增長10%以上,這是剛剛公布的1月份外貿數據,對于這份遠超預期的數據,外界表示質疑,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這個數據似乎好過了頭,以致不像是真的。他們堅持認為,出口商可能是故伎重演,通過在貿易數據上作假,使更多資金非法流入境內,以抓住人民幣升值以及國內利率上升之機獲利。
對此,2月19日,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對這種批評予以反擊。沈丹陽表示,有些分析師認為,貿易相關套利交易導致出現虛假出口交易,這是出口增長數據強勁背后的原因。“我相信,這只是一種猜測,沒有根據。”
據悉,在1月外貿數據公布后,包括澳新銀行(ANZ)的經濟學家們在給客戶的研究報告中做出了質疑性解讀。報告稱,雖然這可能反映了外部需求的一定改善,但他們懷疑虛報出口貨值的現象再次出現。
報告認為,需要注意的是,中國臺灣、韓國等中國大陸的亞洲貿易伙伴1月份的出口相當疲弱。他們還發現,中國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的迂回交易也從2013年第四季度以來再次上升,反映了市場借大陸利率上升和人民幣升值之機套利的意愿。
野村經濟學家們也稱,他們對中國1月份出口的強勁表現感到不解,因為與近期公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所反映的出口情況不符。
沈丹陽認為,1月份的貿易數據總體上看都是合理和合乎邏輯的,與全球經濟復蘇之際主要海外市場狀況的增強相符。
他指出,包括汽車和消費品在內的重要產品的出口都實現了快速增長,對美國、歐盟和東盟等絕大多數國家的出口都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可能還存在部分出口商虛報數據的情況,但不足以扭曲出口的總體上升趨勢。”
“盡管不排除個別企業有套利行為,但1月份的出口增長總體上看是合理和合乎邏輯的。”沈丹陽補充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