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品牌洗牌在即 行業回暖趨勢明顯
6家公司存貨31億元
繼2012年國內六大運動品牌因高庫存“受傷”之后,即使經過了2013年一年的消化,6家公司的庫存仍未能消化完畢。
據記者統計,2013年,國內六大運動品牌李寧、安踏、匹克、361度、中國動向和特步的存貨分別為9.42億元、6.89億元、3.66億元、4.09億元、1.83億元和5.37億元。
李寧的存貨位居首位,這與李寧早期的大肆擴張有很大關系。年報顯示,2013年,李寧實現收入58.2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跌12.8%,凈利潤虧損3.9億元,與2012年19.79億元的虧損額度相比,虧損面大幅收窄80.2%。
對于業績虧損的原因,李寧代理行政總裁金珍君表示,一是公司在處理有問題的經銷商上投入了一些資金;二是去年公司投入了約6億元資金用于開展新業務和營銷推廣。一位接近李寧的人士介紹,李寧多數經銷商已經完成了清貨這一步驟,還有部分正在處理存貨。
同樣,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也公開表示,我們在2013年把庫存基本上清完了,可以說2012年以來服裝行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不過,安踏對于行業的庫存問題抱有懷疑態度,公司認為,部分企業仍存在庫存問題,品牌和產品的同質化問題并沒有在本輪行業調整中得到根本性解決。體育用品行業目前仍存在很大挑戰。
行業洗牌在即
從各大品牌披露的年報可見,2013年,除了中國動向凈利潤有所增長之外,其余5家公司的業績仍未實現增長,其中,361度的業績更是下滑了近七成。
雖然運動品牌的業績并不理想,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仔細分析下各家財報可以發現各品牌的2014年訂貨會訂單已經呈現出觸底反彈跡象,這也是業界衡量企業表現和行業回暖最重要的數據之一。
數據顯示,安踏2014年連續三個季度訂貨會數據呈現正增長,特步、361度訂單跌幅收窄,匹克第三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
不過,上述分析人士指出,行業回暖并不意味著行業調整已經結束,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集中程度較低,部分企業的訂單量上升并不能掩蓋二線、三線品牌依舊苦苦掙扎的現實。
據了解,目前的中國市場有將近30個較為知名的運動品牌在競爭,再加上不知名的品牌,共有上百個運動品牌在爭奪市場。
對此,安踏副總裁張濤曾在行業會議上表示,行業集中度提升,少數優秀的企業占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這是行業走向成熟必須經歷的過程。隨著行業調整的深入,好的企業會更好,一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被淘汰。
行業回暖
目前,國內運動品牌的行業格局已經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從目前各大運動品牌披露的年報來看,安踏2013年的營業額比李寧多出15億元,與此同時,安踏實現的凈利潤比李寧、特步、匹克、361度四家公司的總和還要多。由此可見,安踏在這次的行業巨變中受益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市場上,安踏的市值也超過了李寧、特步、匹克、361度四家之和。
“安踏能夠在行業調整期超越競爭對手,坐穩行業第一,就是因為安踏敢于創新,敢于轉型。”一位行業專家表示,經過體育用品行業本輪的調整,競爭規模和店鋪數量將成為歷史,未來體育用品行業將進入比創新的時期。
安踏認為,體育運動的普及度越來越高,經濟在不斷發展,國民收入也越來越高,這些都是非常大的利好。安踏體育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也曾表示:“體育用品產業永遠是朝陽產業。”
對于體育用品行業的未來,匹克體育CEO許志華曾公開表示,體育用品市場的冬天已經過去,正在加速回暖。在過去兩個財報周期凈利出現大幅增長的同時,匹克2014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訂貨會數據連續增長,這預示著行業回暖的信號越來越強烈。
安踏認為隨著零售業轉型的不斷深入,安踏的業績會越來越好。何時恢復到2011年的水平需要看整體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
不過,包括李寧和安踏都對目前行業的同質化競爭表示憂心,均認為未來各大品牌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就是品牌和產品的同質化問題。為此,李寧連續打出科技牌,推出“李寧云”,安踏也推出如柔軟柱等獨有的科技產品。
各大運動品牌的差異化之路會走向何方,目前還無法斷言,只有經過市場的檢驗才能看到誰將走到最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