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拉上微信挑戰淘寶 再沒有起色可就沒轍了
劉洪在京東旗下“拍拍微店”上的開店流程比淘寶簡單許多,不到10分鐘就可以完成,這期間還可以上架新商品,以及讓商品數據在網頁和手機上保持同步更新。此后劉洪的店——“一米風尚”內的商品廣告會出現在很多地方,比如微信、手機QQ和廣點通里。廣點通是騰訊旗下的移動廣告分發平臺,那些附在微信公共賬號文章末尾的廣告就出自這里。按照大多數人的習慣,試圖購買商品的消費者會直接點擊這些廣告,此時他們就會進入與微信對接的商品頁面,通過劉洪事先綁定的微信服務號進行咨詢溝通,最后用微信支付完成交易。
劉洪三年前從華為廣告部離職,加入了網購創業的浪潮。在最輝煌時,他的服裝網店年銷售額曾經達到近千萬元,不過此后就開始越發吃力,競爭的激烈程度超出了他們這樣的個體創業者的想象。2014年9月10日,拍拍微店宣布內測,劉洪被它可以與微信公共賬號綁定的特點吸引,將店轉移到了微店之上。
對于試圖進入C2C領域的京東來說,劉洪的例子帶有積極意義,意味著業界認為將要“爆發”的移動購物趨勢可能真的會發生。10月22日,京東宣布拍拍微店結束內測,向更多人推廣。同一天他們還發布了一個名叫“拍便宜”的新產品,可以在微信上發動好友湊單團購,讓商品在朋友圈里傳得更廣。
“我們招商的最大優勢就是啟動快,只要商家通過我們的平臺積攢到3000個粉絲,就足夠自己運作起來了。”京東副總裁兼拍拍網總裁簣鶯春說。她透露借助微信和手機QQ的廣告流量支持,“拍拍微店”上線一個月內就積累了1000家商鋪和數千萬活躍用戶。
來自京東投資方之一、騰訊的資產從中起了作用。2014年3月,騰訊宣布入股京東15%成為其第三大股東,付出的代價除了2.14億美元以外,還包括令外界眼紅的微信和QQ客戶端的廣告流量入口,并將原本騰訊旗下的拍拍網、易迅以及QQ網購都打包了進去。
騰訊在電子商務領域留下的是一段慘痛回憶。為了與阿里巴巴抗衡,它按照C2C、B2C和支付的板塊分別搭建或收購了拍拍、易迅和財付通,但騰訊電商常年以來一直毫無起色,其中收購而來的易迅甚至三年凈虧損9.2億元,最終決定放棄自營電商業務,轉而入股京東。
盡管以B2C業務起家,但京東也并沒有打算放棄C2C,這塊市場可能仍然具有很大的前景。一份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認為,盡管2013年來中國C2C市場的增速同比下降了40%,但移動購物的交易規模卻同比增長了165%,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C2C。在傳統B2C電商市場,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兩強局面可能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但C2C市場由于移動終端的普及——這種局面此前還沒有人經歷過,人們的購物行為會更加碎片化,或者會根據一些朋友間的社交關系來做出決定,傳統的廣告式的銷售方式作用減弱,即便大公司對此也所知不多。出于某種急迫和不安全感,在2013年的一次內部會議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甚至對無線端業務團隊發出了“滅掉淘寶”的指示,并且在上市前,阿里巴巴還相繼收購了移動瀏覽器UC、高德移動導航等企業。
看看劉洪的個人經歷就很能明白這一點了。在他將自己的店搬到拍拍微店后,國慶期間居然給他帶來了10萬的日營業額。這很像電子商務剛剛在中國方興未艾時的情景,那就是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創業者,任何人都有機會。
京東下了一個賭注:圍繞移動的C2C業務還遠沒有哪家公司能夠建立起足夠的優勢,并且它還獲得了微信和QQ的流量入口,后兩者還提供了很多對準備開店的賣家來說幾乎完全“免費”的支持。
當商家進駐拍拍微店之后,騰訊將自動在微信、手機QQ和廣點通中為賣家投放推廣廣告。按照簣鶯春透露的數字,一名新用戶的獲取成本最低可以降到0.5元的水平,比淘寶等C2C平臺便宜了近10元。從拍拍微店目前的內測數據來看,微信場景、手Q和空間等其他渠道的流量來源占比是4:2:4,并且還將對商家進行1:1的廣告補貼。
微信還將對京東拍拍微店的C2C賣家采取免費策略,而不是像對待第三方開設的微店那樣收取一定的傭金。此前,微信已經推出了自己的電商業務開放平臺“微信小店”,諸多包括“微店”在內的第三方開發者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他們都必須繳納一定的傭金。
看起來京東的新拍拍就要大干一場,甚至利用免費策略復制當初淘寶戰勝eBay易趣的一幕,然而事情可能還沒有這么簡單。
騰訊在移動電商方面的入股并不僅僅只有京東一家。就在拍拍微店溝通會的第二天,10月23日就傳出了騰訊以1.4億美元換得口袋購物10%的股份的消息,后者已經在今年1月已經推出了“微店”App。口袋購物目前接入了包括淘寶、京東、當當等在內等數十家移動App,為用戶提供導購服務。和“拍拍微店”的1萬商鋪相比,“微店”上已經有1285萬商鋪。截止到9月30日,口袋購物方面宣布的微店的成交量已經達到158億元人民幣。
騰訊在移動電商方面的投資動向表明,它對很多種可能都有興趣。這也代表了京東新拍拍未來面對的問題,微信可以為京東C2C商家帶來免費使用的流量,但如果作為移動購物平臺來看,也會有很多競爭。
電商創業者高志菁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她在甄別市場上數十家微信開店平臺時充滿了疑慮。這些平臺開店程序大同小異,就連吸引用戶的廣告語也大同小異,比如“零成本、大流量、方便運營”。“個人商家的朋友圈沒有太多好友,我也不好意思給每個好友推薦商品,怕打擾對方,但是不這么做我又無法帶動流量。”她說。
微信電商服務平臺“口袋通”創始人白鴉表示,微信購物很難做到突然爆發,也不適合高頻購物消費。在10月23日的“微店大會”上,界面新聞記者也從多個商家口中了解到,他們都在同時嘗試多個平臺,“哪個平臺流量大就多分擔一些運營精力。”此前,在社交和電商是否能夠同時實現這一點上,Facebook、新浪微博、微信都沒有過成功案例,而美團、大眾點評等服務類App反而在電商領域有了很大的進展。
2014年10月14日,阿里巴巴還宣布了一項名為“百川計劃”的項目,與購物有關、或者想要添加購物功能的App都可以參與到這個項目中。在這些App里消費者能直接完成從購買到支付的流程,并不用跳轉到手機淘寶或者其它應用中。這代表了另外一種手機購物行為的設想:人們會直接在平時打開頻率更高的日常App當中購物,而不是打開微信或者淘寶。
因此從新拍拍最后宣布的措施來看,它仍然需要不小的推廣力度,除了廣告貼補計劃以外,還打出了3到5年不盈利的口號。京東相關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劉強東非常重視拍拍的發展,但是具體資金和投入占比不方便透露。
“我承認有很大傳統電商的歷史包袱,但不代表我們就不去嘗試新的商業鏈條了。”簣鶯春說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