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們快時尚為何要“舊衣回收”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ZARA們“舊衣回收”成快時尚商業模式重要部分?
舊衣回收有可能成為快時尚商業模式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ZARA們必須漸漸摒棄抄襲或追隨者的角色,學會原創時髦。
要是你有點兒時尚敏感,或者對時尚這件事兒多少有點興趣,大概不會忽略今年11月初的那股熱潮:風光無限的H&M邀請華裔時裝設計師Alexander Wang推出客座設計師系列。有多少人欣賞,也就有多少人吐槽,不過在賺足注意力的背后,卻鮮有人留意到H&M今年的財務表現。這家創立于1947年、銷售規模居世界第二(第一是ZARA的母公司Inditex)的瑞典時裝公司正面臨利潤下跌的狀況:去年的利潤率是13.34%,今年是13.29%,明年將繼續下跌至13.26%。雖然看起來并非什么嚴重的狀況,記者卻覺得,這恰恰預示著H&M乃至整個快時尚界正站在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關鍵節骨眼上。
39歲的H&M CEO、公司創始人的孫子Karl Johan-Persson,這么解釋H&M的利潤為什么下跌:他們為工廠里的工人提供了更高的工資,同時還在使用生產成本相對更高、卻更加環保的有機棉;但在消費者那頭,他們卻沒有加價——在本來就打著低價牌、產品替代性高、競爭激烈的快時尚界,加價肯定不是什么好策略。
不管你怎么看待H&M這個品牌,至少在記者看來,全球前幾大快時尚品牌中,和ZARA、GAP、優衣庫相比(其實從產品上新速度看,GAP和優衣庫并沒有采取真正的快時尚模式,但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優衣庫和ZARA存在競爭關系),H&M多少缺乏個性。ZARA以“真時髦”著稱;GAP有著鮮明的美式時尚印記;優衣庫在質量相對高的基礎上,更多了一份日式制衣的細膩,設計上也更偏東方式剪裁。而H&M?北歐簡潔風?這好像更適合形容同樣來自瑞典的家居品牌宜家。
H&M因而請來了大牌設計師推出年度設計款。與其說這是在上新產品,不如說這是一年一度聲勢浩大的營銷活動。被認為是“營銷手段”的還有H&M從2013年起推出的由再生布料制成產品,以及“舊衣回收”計劃。一些人不屑一顧地認為,這些不過是被包裝成環保舉動的公司營銷策略罷了。
記者倒不這么認為。和其他傳統的實體店銷售模式相比,ZARA們因其打破了維持了一個多世紀之久的一年兩度的時尚季,讓時尚周期縮短為三個星期,從而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快時尚。很大程度上,ZARA們還改變了人們消費服裝的習慣,問問你自己,現在多久買一件衣服?以前是多久?但問題也來了,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可以持續多久?
事實上,當記者得知H&M和優衣庫都開始實行“舊衣回收”計劃時,第一時間想到了Elizabeth Cline在她2012年出版的書《過度著裝:平價時尚的高昂代價》(Overdressed: The Shockingly High Cost of Cheap Fashion)中提到,如果ZARA們在人口眾多的亞洲國家持續擴張,那么每年被消費的服裝數量會呈幾何級數增長,地球資源會被大量消耗,而且也不會對服裝生產鏈的生態改善有太多貢獻。且不論環保本身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對這些生產巨量服裝的快時尚公司而言,生產資源如果變得緊俏,成本就會上漲,他們就無法再以“低價時尚”標榜自己。所以,看到了沒?“舊衣回收”可不是什么公益項目,它很有可能成為快時尚商業模式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據記者所知,在“舊衣回收”項目的流程中,有一家叫做I:Collect的瑞士公司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家公司擁有最先進的紡織品循環處理技術和工藝控制體系,阿迪達斯、H&M、Jack&Jones、C&A,和The North Face等都跟它有合作。
H&M忙著舊衣回收和處理,作為快時尚界最名正言順的領軍品牌,ZARA則另有打算,它似乎立志將本身最大的品牌標識——“時尚”——走到極致。今年6月,美國媒體的風尚版發表了一篇怎么看都像是ZARA軟文的文章《ZARA不是創新者,但意圖領跑時尚》,里頭列舉了不少時裝界的意見領袖如何在近來愛上ZARA,認為ZARA如今能夠提供“一件讓你的造型有點前衛的衣服”,而“以前從來不在那里購物的造型師們現在也在那里購物”。要是記者的大膽推測沒有錯,從來不做什么公關宣傳和營銷的ZARA借著這篇文章,正在向外界傳達一則重要訊息:我,ZARA,可不再是什么大牌時尚的抄襲者,我打算開始真正引領時尚潮流。
不可否認,過去這幾十年,時尚界因為這些快時尚品牌的涌入,發生了諸多變化。針對這些變化,記者的一個疑問是:快時尚是讓那些真正的時尚大牌離普通人更加遙遠,還是拉近了這些大牌與普通人的距離?人們是不再稀罕這些大牌了,還是覺得在平價時尚的年代,擁有一件名副其實的大牌時尚單品更彌足珍貴了?老實說,記者也沒得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但發生在大牌時尚品牌身上的改變,也許從側面回答了這個問題。
上周,記者跟菲拉格慕的前營銷總監、現在為EXPO Branding擔任咨詢顧問的Alessandro Balossini Volpe聊了一次,他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時尚大牌正在縮短它們從產品展示到進店售賣的周期。比如,2014年春夏時裝周上的時裝潮流,要到2015年的春夏才可以讓消費者摸到實物,這當中的間隔期,給了ZARA們足夠的時間“抄襲”。Alessandro說,大牌時尚正在嘗試將這個漫長的流程縮短,甚至做到T臺與實體門店同步呈現。今年,Celine就開始這么嘗試了,它是在最新的產品進店之前才發布了它們。Alessandro認為,這對快時尚品牌將是一個挑戰。記者的理解是,這等于直接斬斷了讓ZARA們得以生存的資源。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ZARA需要借媒體之口宣告自己能夠真正引領時尚了吧?答案是,ZARA們必須、不得不漸漸摒棄抄襲或者追隨者的角色,而學會原創時髦。
ZARA和H&M能不能繼續成功,直接關系到快時尚這個商業模式是不是具有可持續性。但記者更好奇的是,人們對于持續不斷、大量消費“便宜時尚”的欲望,會不會持續?這股欲望,才是ZARA們現在如日中天的根本保障。記者在去年采訪迅銷集團(優衣庫母公司)的副總裁柚木治時,他認為“快”可不一定是最好,因為人們需要享受服裝的樂趣;要是人們還沒有享受到這種樂趣,就把新上的服裝給撤了,這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不如,讓我們面向人性中的快與慢,一塊兒來下個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